五金网

《亮剑》中7000人的独立团为何是八个营?

  

《亮剑》中7000人的独立团为何是八个营?

  

《亮剑》中7000人的独立团为何是八个营?

  

《亮剑》中7000人的独立团为何是八个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独立团有7000人,属于正常现象。

  1937年8月中共发布命令,宣布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下辖三个师。

  八路军按照规定是每师辖两个旅,每旅辖两个团,每师定员为15000人。而实际上第115师,师长,兵力为1.5万人;120师,师长贺龙,兵力只有1.2万人;129师,师长,兵力只有1.1万人(过黄河的时候只有9000人)。

  李云龙所属的独立团隶属于386旅,而386旅又是129师的主力旅。由于给的编号之,386旅只能辖第771团、第772团,其它团就不能有正规的编号,故而抗日战争后期发展出来了,新一团、独立团等这样的部队。历史上1938年1月成立的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独立团只有1200余人。

  进入华北的抗日战场后,八路军迅速发展,以386旅为例,仅仅过了两个月,全旅发展到7000余人,扩充了两千多。一年以后,既1938年10月份的时候,八路军总人数已经由最初的3万多,发展到15.6万人,发展壮大的速度可谓指数增长。

  《亮剑》的故事就开始在1939年中下旬,当时日寇集中5万余重兵,在第一军司令官梅津指挥下,分九路对晋冀豫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九路围攻”。李云龙就是突围的时候从正面突围,收到了处分。而后调往独立团的时候,正好赶上百团大战,这才有了围歼冈崎大队的一幕。

  百团大战期间我军中国有100多个团参加,还有约60个团没有参加,当时八路军总兵力有约40万人,相当于一个团有2500人。而当李云龙打完平安县城的时候,已经到了抗日战争的中期,这段时间八路军有了更大的发展。

  因为在1941年开始,大生产运动展开了,八路军各级将士自己开荒解决了粮食问题,粮食有了保障,配合“化整为零”的游击战法,八路军的名号可谓深入人心。这样一来,分散到各地的八路军战士就以驻地为基础,培养、发展出了各种编制外的“独立”部队。

  在《亮剑》当中,李云龙将自己的部下“化整为零”各自发展,在敌后八路军有扩充的土壤,加上李云龙又是一个能搞部队、搞武器的能手,所以部队在分散到各地后,迎来了巨大的发展,这样李云龙有八个营,7000人的部队就不奇怪了。

  当李云龙说出自己有八个营的时候孔捷惊呼:“八个营,老天爷,都知道你李云龙今年发了财,没想到你小子成了暴发户了”,李云龙可劲得瑟:如今咱是真正的地主老财,有钱人!一旁的丁伟感叹道:又该打土豪了。丁伟只是感叹但并不吃惊,说明丁伟的部队也是赶上了这股发展“春风”,只不过部队没有李云龙发展的迅速。

  当然李云龙人员虽然很多,但他却一直是团长,因为这在1942年以后,我军为了精简部队,规定团一级分甲、乙、丙三等。甲种团为标准的三三制,一般为2000~3000人;乙种团为2营6连制,一般在1500~2000人;丙种团为4连或5连制,一般少于1500人。当然了,其中甲种团和丙种团居多。

  抗日战争结束的时候,129师已经是拥有30多万人的部队,115师也有40多万,120师少一点也有30万左右,主体的中共武装已发展到100多万,此外有200多万民兵。

  可见八路军在敌后发展迅速,《亮剑》中李云龙部队发展迅速正是当时八路军发展的真实写照,而7000人的部队,组建8个营是绰绰有余,因为一个营的部队600百人就算多了。

  因为李云龙的独立团压根儿就不是国民革命军的正规编制。全面战争爆发之后,虽然中国领导的革命队伍接受了国民政府改编,分别成立了八路军和新四军。但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编制十分有限,八路军仅有三个师6个旅12个团,而新四军也只有四个支队八个团。

  这对于在敌后蓬勃发展,军队人数迅速扩张的抗日队伍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但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本来就坚持独立自主的中国,自然不会出现“自缚手脚”、“活人被尿憋死”的情况。

  因此,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虽然隶属八路军或新四军,但却根本不属于正规编制的各种队伍就应运而生。例如各种支队、纵队、总队、独立团、独立师等编制的队伍,在敌后各抗日根据地比比皆是,而李云龙的独立团也是这种情况。

  八路军新四军挺入沦陷区之后,开始迅速分散兵力,并大规模扩张队伍。往往是一个连长或营长,率领几十个人就敢深入敌后发动群众,与日寇作战,并动员群众参军。这个情节在《亮剑》中也有体现。

  如果这个带队的军官能将队伍扩展到100个人,他就可以成为连长,如果能扩张为300多人,他就可以成为营长,如果能扩展能上千人,那么他就成为团长。因此,能力强的干部纷纷脱颖而出,并将所属的部队迅速扩大。

  例如曾担任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团长的开国上将杨成武,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平型关大捷之后,杨成武率领独立团独立发展,将1000余人的独立团扩展至7000余人。并因此被扩编为八路军第一独立师。

  包括李云龙独立团在内的八路军抗日队伍,从来不受国民革命军编制的限制,他们有多少人,就可以编为多少人的部队。再加上当时的革命队伍分散至整个敌后沦陷区。八路军总部也没有足够的电台可以及时联系和指挥基层部队。

  因此,在各地野蛮生长的各部队也开始各凭本事。本事强的如李云龙,将团级编制的部队,扩展至7000多人,编成八个营,相当于一个师的人数。而有的能力不足的,面对日寇和汉奸的威胁,却只能守着老本,甚至连队伍本身的编制都填不满。

  不过总的来说,经过长征千锤百炼的红军将士们,普遍能够完成任务。因此位于敌后的抗日队伍蓬勃发展,1937年开赴抗日前线时,只有4万余人的八路军,到1941年时,已经拥有了40多万人,扩张了十倍之多。

  需要说明的是,八路军在敌后扩展队伍绝非轻而易举,更不是所污蔑的游而不击。因为既然是敌后,首当其冲面对的当然是凶残的日寇和汉奸部队,这些敌人当然也不会放任八路军任意发展队伍,因此,只有击败日寇汉奸之后,才能发展根据地,扩张部队。因此八路军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停止,也不可能停止对日寇和汉奸的作战。

  而且在当时敌后也不止八路军一支队伍,在敌后也有数十万部队也,但却很少见他们能够迅速扩张队伍。而少数部队虽然扩张的队伍,但在日寇及汉奸的打击围剿之下也无法保持,甚至不断遭受损失,有许多杂牌军因此“曲线救国”,当了汉奸。

  八路军及抗日敌后根据地能够迅速发展,归根结底还是因八路军坚决抗日,并不断杀伤、击败日寇及汉奸部队,才获得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同事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才有了队伍迅速扩张的奇迹。

  别困惑,独立团编八个营都弄少了,应该还是李大脑袋团长不好意思搞太多营级建制,否则按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正常营级兵力计算,李云龙这7000人足足可以编成十个营、外加团直属队若干个连,其实《亮剑》编剧还真不是顺嘴胡咧咧,一定参考了李云龙所在部队的兵力数据。

  根据史料,独立团所在的八路军129师第386旅,在1937年成立时全旅共5700人,辖第771和第772两个团六个营,这是将红四方面军第31军的两个师压缩后的满编,那么再加上两个营,确实应该在7000人左右。

  但是仍然不很准确,因为陈赓将军最初这5700人包括了一个旅部、旅直属队(若干直属营),两个团部和直属队(若干直属连),按一个团直500人计算,杂七杂八就得去掉将近2000人,如此算下来六个营的战斗步兵也就3700多人,每个营600余人。

  李云龙只有一个团部和三个直属连,因为他嘴里只喊出了“警卫连、骑兵连、侦察连”,就算答友们再帮他建一个特务连,团直也不过1000人,剩下的6000人编成十个营岂不是绰绰有余?轻松外加愉快的事情。

  难怪孔捷惊呼:“八个营,老天爷,都知道你李云龙今年发了财,没想到你小子成了暴发户了”,李云龙可劲得瑟:如今咱是真正的地主老财,有钱人!一旁的丁伟感叹道:又该打土豪了。

  可以佐证下八路军初建时期的主力团建制,当时八路军总部直属一个“特务团”,这是个“三三制”的满编大团,团长欧致富(开国少将),全团共有三个营九个步兵连,团部辖三个直属连,每个营另辖一个机枪排,总兵员2300人。也就是说,特务团团部及直属队至少应有500人,然后摊下来三个营各约600人,每营去掉机枪排和营部人员,摊到三个连各约170人左右,这已经是几近超额的部队了。

  侵华日军的一个中队仿自德国的“大连”制满编才180人,而八路军主力部队自东渡黄河开赴战场后,每个步兵连根本达不到这个规模,也就150人上下,并且八路军是彻底的“轻武器部队”,营级建制既没有日军的大队炮小队也没有大队弹药运输队,连迫击炮都是团级才有的配置,一个营能有多少人?600人是非常足额之编制,只多不少。

  抗日战争中期,在与日寇残酷的战斗中,编制较大的部队往往不能胜任游击战和运动战,再加上一定的战斗损失,八路军各团的步兵连平均降到了120人左右,每个军区除保留几个“大团”外(辖三个营九个连2000余人),纷纷组建了只辖5个步兵连不足千人的“小团”。

  根据曾克林将军的回忆录,他指挥的冀东军区第12团是非常精锐的部队,每个步兵连有150人,一色缴获的日式武器,已经让路过的其他八路军部队首长啧啧称奇了,抗战,艰难的很。

  还记得李家坡之战时张大彪的一营有多少人吗?360人,这才是戎马倥偬的年代,八路军一个营的战时兵力。当然了,到抗战末期鬼子龟缩,八路军部队曾经有个大发展期,但是根据陈赓上报延安的电文,抗战结束时各团也就在1700到2000人之间。

  部队的精锐步兵营,一般也维持在700人上下,比如张自忠将军殉国的“枣宜会战”中,史料记载,担负后卫任务的第38师114团三营,实际参战人数为695人,携弹量为步枪兵200发,轻机枪每挺2000发,重机枪每挺8000发,迫击炮每门150发。

  但是张自忠第59军的步兵营那可是三个步兵连和一个机炮连的四单位制,配备有相当的重机枪和迫击炮,八路军哪有这么好的装备,营级是根本建不起机炮连的。

  抗战爆发,国共携手,一致对外,驻陕北的工农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后正式命名为第18集团军,但依然喜欢称八路军,估计叫起来顺口的原因。

  改编时,八路军有3个主力师,即第115师、第120师和第129师,师至团为二二制,即每师下辖2个旅,每旅下辖2个团,师部有直属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特务营等,全师编1.3-1.5万余人。

  《亮剑》中,李云龙所部为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之独立团,所谓的独立团,是没有国民政府正式番号的团级部队。

  八路军东渡黄河作战,各师在军委扩大敌后根据地,扩大抗日武装的指示下,迅速收集散兵游勇,征招有志青年入伍,由于扩编出来的部队,得不到国民政府的许可,以及领不到薪水,所以独立团的,包括军费都得自行解决。

  《亮剑》中,丁伟、孔捷、李云龙三位团长,晋西北八路军的铁三角喝酒时,李云龙说拿出了三个营摆在大孤镇时,孔捷十分惊讶,那可是李云龙的全部主力,但李云龙却气定神闲地说,我独立团不多不少,整整八个营,我现在是他娘的地主老财啊!

  获知此信息的晋绥军方参谋长对楚云飞团长说,经过一年的招兵买马,李云龙的独立团已经扩充到了7000人,现在已达到三个团兵力。

  其实,楚云飞的358团,也有5000余人,属于一个加强团,其中,仅钱伯钧的一营就达到了2000人,但李云龙独立团的兵力却远超晋绥军楚云飞的358团。

  在攻打日军特战队山本一木大佐所在的平原县城时,李云龙的独立团达到了惊人的将近1万人,那可是一个师稍微不到的兵力,确实出乎所有人包括上级领导的意料。

  八路军在抗战时,不断地扩大抗日根据地,加上党的政策深入民心,是真正的抗日队伍,吸引了根据地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参军打鬼子,战时的八路军各部,又鼓励扩充队伍,并没有员额的限制。

  李云龙会打仗,又爱兵如命,深得官兵的拥戴,在晋西北的知名度非常高,日军、伪军、晋绥军、八路军内部各方对其评价都很高,是一员会带兵打仗的猛将,所以其队伍扩编到8个营7000人,也是合情合理的。

  当然,按常规,一个团也就1500-2000人左右,一个营500人左右,但李云龙是没有番号的独立团,战时扩编不受上级的制约,只要有本事,全团官兵有吃有喝,有枪有弹就可以了。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对于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来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形象,肯定就是李云龙,甚至于在我们现今使用的一些表情包当中,经常也会出现李云龙的头像。然而除开这部电视剧本身的精彩之外,我们也能够看到李云龙的一些闪光点,让我们非常容易记住他。

  其实要说当时的李云龙的团队,并不是我们所谓的正规军队,由于李云龙拉起的团队缺少一定的编制,所以他们就不能够编入到当时的军队当中。任何一个体制内的东西都不可能被轻易的改变,而八路军和新四军这两只强大的队伍,必须要有非常严格的限制才可以。而在特殊时期,其实国家的军备扩充以及人员的增加是非常迅猛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这些军队若是没有编制也就没有办法拿起枪跟敌人对着干,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也会采取没有编制的队伍,也就是所谓的散装军队。

  在战争时期,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按照一定的规则去做事情,而作为灵活应变的新四军,他们到了特殊的区域,也就开始了一轮的扩张队伍。

  编制与非编制之间我们能够看出,独立团其实有着更大的灵活性,而正是因为这种没有编制的限制,在加之当时的军队人数扩增,所以才有了李云龙所带的队伍。只要有人想加入都可以编入队伍当中,当然前提就是这些人必须要训练合格并且听话,所以这些散装的队伍最终加起来的人数甚至扩张到了7000多个人。人一多起来,管理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所以最终被编成了8个营,也就相当于是一个师的人数。这样的巨额人数,在李云龙带领之下也的确是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抗战时候标准一个完整建制团是2400左右, 一个营在700人左右 (386旅下辖771.772两个团 总人数5700人。 除去旅部直属警卫连特务连后勤等700人, 两个团应该在5000人上下),而独立团并不是老蒋所承认的部队 ,属于自己发展的部队 ,李云龙刚接手一开始也就1000多人,后来分兵突围剩下500人不到,独立团分兵前是三个营,打平安县城时候张大彪带一营有两千多人马 ,大概二营三营也在两千多人 差不多七八千人 加上地方武装上万人。到后期兵围大孤镇时候有八个营 ,358团方参谋长说李云龙虽然还是一个团的番号 可总兵力达到三个团7000余人 ,李云龙在大孤镇外围摆了三个营,大孤镇被围营长说八路军足足一个团,按照他们的数人数方法肯定是国军建制中的标准团2400余人。

  通常情况下,一个营大概在300人左右,八个营的话才也不过才2000多人。那么李云龙在与孔捷、丁伟喝酒时说出的:“我的独立团不多不少,整整八个营!我现在是真正的地主老财”。7000个人才八个营,这正常吗?

  李云龙的独立团,虽然说是后来扩编的附属团。但是在攻打平安县城的时候人数达到了近万人,经过两天两夜的战斗,独立团的兵力肯定有一些损伤。战斗胜利后,李云龙又在村子里修整,加上我军的好名声,那时候有许多有志青年纷纷报国参军,人数达到7000人应该不算意外。

  李云龙之所以把这7000个人分成八个营,估计也是为了更加方便管理,要不然按300个人一个营来算,光营长恐怕就需要20多个!在军事干部稀缺的当时,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李云龙的独立团也算不上是国民革命军的正规编制。

  还有不得不说明的一点是,敌后根据地的迅速发展,归根结底还是八路军能够坚决抗日,并且不断杀伤、击败日寇,才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在有八路军的时代正是中国艰苦奋斗的时代,那时中国正在一心一意抵抗和打击日本鬼子的进攻。

  当时中国的很多家庭都因为日本鬼子的枪杀掠夺而破碎。也是因为这,所以有很多的人加入打小鬼子的行列。而八路军干的最多的就是一窝端了日本鬼子的根据地。而当时的的招收人数远小于八路军的,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了。

  抗战处在艰难时期里,八路军的编制共三个师4.6万人左右,这是政府限制的军事实力发展壮大。也减少了对八路军的军费发放,也停止了武器装备供应。残酷的战斗,场面非常惨烈。以八路军战士手持简单的武器与日本鬼子去拼杀时,并仅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也会减弱了战斗力。为此,能让抗战早日赢得胜利,八路军队发起全民总动员,让民众报名参军保家为国。当时参军人数较多,如一团的人员早就超过正式编制的人员。而八路军的李云龙独立团不归属于国民政府正式编制的军队。为了保存实力没有向外界公开。

  按照常理来看《亮剑》中李云龙独立团有八个营似乎有些夸张,毕竟人数一共只有七千人,这样的人数被分为八个营似乎不合常理,所以很多观众都认为《亮剑》里面演的并不属实。但是如果对于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的话,就会明白,其实电视剧中的一些情节并没有脱离实际,这七千人被分为八个营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虽然七千人分为八个营看起来是比较浪费资源的,但是在当时的战争年月,很多资源都是匮乏的,有的地区没有太多军事物资可以供应部队,这个时候就需要将八路军进行分散,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七千人会变成八个营被分散到不同的根据地。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当时也非常普遍,毕竟在当时,八路军的根据地是比较分散的,所以军队没有统一的编制,自然就没有所谓的营和团的概念,在编制方面相当随意,在这样的情况下,军队中的人数也不会有强制性规定,有的几千人,有的还不足一千人。

  另外当时作战条件十分恶劣,还经常要打游击,如果当地没有足够的资源,那么势必要缩减军队,这样才可以保证军队供给,确保士兵可以吃上饭,如果供低于求,士兵们都没有饭吃,还拿什么打仗,所以在分团的时候非常随意和灵活。

  如果有足够的钱粮,其实组建一个几千人的团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毕竟打仗其实就是在大把的金钱往出撒,有钱自然就会有人,没有钱连伙食和弹药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自然就无法顺利作战了。

  另外根据当时的资料记载,其实独立团的八路军在刚刚成立的时候只有五千多人,再加上771、772两个团,自然就变成了七千人。

  当时李云龙手下的正规编制也只有一千人,后来经过了分兵之后,这些营都纷纷被组建起来,每个营都设置了武工队和区小队之类的编制,有的团只有七百多人,但是编制齐全,每个团无论大小都要有通讯连、炮兵连和卫生队等,所以电视剧中七千人被分为八个营是完全有可能的,其实按照李云龙的个性,他也可能考虑过分出更多的营,但是无论如何,《亮剑》中的这些编排都属实,也符合实际情况和八路军的兵力,所以并不是编剧胡诌乱扯。

  作者:历史小地主

  原创首发

  《亮剑》中,李云龙在攻打平安县城时,一个独立团有八个营7000多人,这有没有可能?在八路军编制里,一个团到底有多少人呢?

  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八路军。下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和总部特务团。

  由于编制受限制,所以八路军改编时总兵力只有4.6万人。其中120师1.4万人,11师1.5万人,129师1.3万人。

  每个师都是二二制,2个旅4个团,外加一个独立团和师直属的5个营。每个团三个营,有的下辖三个连,有的四个连,所以一个团兵员大概从2500人到3000人不等。

  这点部队到敌后战场根本不够用,于是八路军从1937年11月开始扩编,原来一些没有进编制的老红军重新进入了主力团。

  随着队伍的扩大,1938年初八路军的三个师在恢复三三制之外,又增加了独立旅、教导旅的番号,下面的团叫新1团、新2团、独立团等。

  李云龙就是这个时期由最初772团的一名营长,逐渐升为新1团团长,再到后来的独立团团长。不过由于这些人员不在编制之内,军费、武器都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成立之初这些新团都只有1100~1300多左右,武器也不齐全。

  随着八路军在敌后抗日逐渐打出了名气,获得了老百姓的大力支持,部队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至百团大战时期八路军已有近180个团,大概40万兵力。

  其中主力团普遍都在3000人以上,而编制外的团在1000多到2000多不等。

  百团大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新战士战斗技能不强、缺乏武器弹药等,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加强战斗力,部队开始缩编。

  其中主力团人数保持在2500~3000人,其他编制外的团缩小到1500人左右。

  百团大战不仅震惊了,同时也震惊了日本人。于是军饷被克扣,日军也加强了封锁,并开始各种大扫荡。

  在双重压制下,八路军的军费和武器弹药也更加紧缺,连延安都开展了生产自救运动。在这种恶劣形势下,部队又进行了一次缩编。

  团级别改变成甲、乙、丙三个等级,甲种团3营9连制,兵员2000~2500人。乙种团2营6连,1500人左右,丙种团取消了营级,下辖4~5个连,兵员不到1000人。

  1944月,日军开始呈现颓势,八路军开始主动向日军发动进攻,逐渐向鲁西、豫北等方向发展。部队虽然在壮大,但各团的编制并没有改变,只是增加了团的数量。

  1945年春,八路军开始进行战略反攻,所有乙种团、丙种团都扩编为标准团,兵员大概在3000人左右。有的主力团升级为加强团,满员编制5000多人。

  从八路军团级编制发展历程来看,李云龙有8个营应该可能性不大。至于7000多人更加不可能,当兵作战是需要军费、武器弹药的,再说后勤医护、药品从哪来?

  这都需要依靠组织力量去安排的,部队发展是有“野蛮生长期”,但都需要向上级报备,并需要组织上调配资源的。

  我个人觉得这个地方有点不合理,不过不排除李云龙虚张声势的可能。但总得来说,《亮剑》还是一部非常贴近史实的抗日剧,非常值得一看。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历史,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五金工具_五金配件_五金建材_机械设备-五金网 > 《亮剑》中7000人的独立团为何是八个营?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