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网

江苏南通的发展前途如何?

  以下是南通目前的经济水平,城市定位,一些规划政策等,可以作为一些参考:

  去年南通地区生产总值676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1.5万亿元,跻身江苏经济第一方阵。

  南通的城市定位就是做好跨江融合、接轨上海,成为上海“北大门”,借力上海实现自身更大发展。

  正在建设中的沪通长江大桥是南通接轨上海的一条新通道,预计2022年9月建成通车,届时坐高铁40多分钟就可以到上海。

  南通全市70%的农副产品供给上海,现在,南通不仅要当好上海的“菜篮子”,更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全面对接。今年4月27日,南通在上海举行对接服务上海大会,吸引2000多名来自上海高校、科研院所、开发园区、知名企业人士参加,在旅游、高端纺织、船舶海工、新能源技术、农产品等领域达成合作。

  未来3-5年,南通将重点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江海组合强港、长三角北翼重要航空港、华东地区重要信息港,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城、通州湾临港产业城、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城,建设现代先进产业协同发展基地、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基地、优质农副产品市场服务保障基地。

  16年,南通大学周边规划建设17平方公里的中央创新区,突出产业科技创新,重点建设科创、文创、医学、会展四大中心,最终建成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区域科技创新试验区、沪通创新资源合作承载区。

  8月中旬,南通举办江海英才创业周,出台“双百政策”:设立100亿元创新基金,建设10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鼓励创新创业和人才引进。

  南通始终把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紧紧抓在手上,重点发展高端纺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三大新兴产业,构建“3+3+N”先进制造业体系。

  过去五年,南通实施2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近200个。

  笔者非常看好南通未来发展前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国内很少有港口城市能够与她匹敌。相信南通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与浙江宁波、山东青岛并驾齐,成为新的二线城市。

  笔者曾经于80年代前后,在南通累计生活两年左右。足迹遍布南通通州、启东、海门、如皋四区(县),海安、如东两县,到过南通四、五十乡镇。当时的生活水平,南通明显领先于其它苏北城市,稍微逊色苏南城市常州、无锡,在江苏省有“苏中”之称。

  南通与上海虽然隔江相望,但是,从渊源上以及文化方面,两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南通启东、海门地区,与上海崇明、宝山地区语言上相通。在融入上海经济圈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

  南通东抵黄海,南望长江,与上海、 苏州灯火相邀,西、北与 泰州、 盐城接壤,“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 ”,被誉为“北上海” 。南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优势于一身,拥有长江岸线226公里,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

  南通港区东濒黄海,西南临长江,是海轮进入长江的第一个港口,离上海吴淞104公里,距长江口191公里,处于海、江、河联运的枢纽地位。

  南通东出大海可与南北沿海各港及世界各国和地区通航;通过长江可联系上游苏、皖、赣、鄂、湘、川六省和云、贵、陕等地。南通港区后方港池引河与通吕、通扬运河、苏中河网及京杭大运河相贯通。

  当然南通作为地级市也有某些短板,比如高等教育滞后,城市对人才吸引力欠缺。但南通对于上海的吸引力却不亚于苏州、无锡,南通海门在上海崇明岛开发房地产,参与生态崇明建设。崇明仅次于台湾、海南,乃祖国第三大岛,南通与上海剪不断理还乱,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

  我是地地道道的南通人。我对南通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第一,南通是教育之乡,因为教育是万业之本。“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南通基础教育很扎实,培养出象楊乐那样的众多高端人才,分布在各条战线上。对南通的前景教育才是首要亮点!

  第二,工业基础稳中有进。南通原为轻纺工业城市,发展成多门类的综合工业成市,过去仅局限于轻工业和访织业,而现在精细化工,现代电子,机械制造,建筑装饰,重要海工等一派蓬渤发景景象。

  第三,交通运输的瓶頸现象彻底改变。过去南通号称“难通”,是一个封闭的半岛式城市。对外仅靠长江船运解决客货流通。而现在大江大港,江海联动。不仅有空客,多座大桥飞架大江南北,高速,高铁网络四通八达,地铁也正日从继夜地拓展新建。一个空铁地的立体交通正在系统完善,将有效地促进南通的经济发展!

  第四,南通人民勤劳智慧,不断进取,民风享朴。是南通不断发展的前景的有生力量。民营经济实力雄厚,是名符其实的鱼米之乡,苏南富庶之地。

  这就是我看好南通发展前景的充实理由吧!

  南通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势,还是发展的不错的。南通地处长江的入海口,濒临东海,与上海隔江相望。

  2022年,南通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35亿元,在江苏省13个城市中名列第四,仅次于苏州、南京和无锡。其经济总量和珠三角的东莞,差不多。但由于南通并没有诞生全国知名的企业,因此,其名气没有东莞大。

  对于未来的发展,地理位置仍然是南通的最大优势。但同时,南通存在一个巨大的发展隐患,那就是人口老龄化。

  在全国一二线城市中,南通市65岁人口占比接近20%,是最高的一座城市。意味着南通的人口中,每五个人就有一个人,超过了65岁。人口严重的老龄化,对于南通未来的发展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顺便提一句,珠三角的城市是全国最“年轻”的。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珠海等城市65岁人口占比,都在7%以下。其中,深圳的老龄化人口只有3.4%,是全国最“年轻”的城市。

  人口严重老龄化的同时,南通还存在的年轻人口比重过低的现象。目前南通市14岁以下青少年的比重只有10.86%,跻身全国十大青少年人口比重最低的十座城市之一。

  对比青少年的比重和老年人的比重。我们可以发现65岁以上人口的数量,远远多于14岁以下人口的数量。一个是20%,一个是10%,两者相差近一倍。

  劳动是财富之母。没有劳动力如何创造出社会财富?所以不久的将来,南通必定会发生劳动力严重短缺的情况。同时人口老龄化过高,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养老压力,政府和家庭都将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

  一方面是劳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巨大的养老压力。南通的未来发展确实堪忧啊。

  从产业结构看,苏州的产业和浦西类似,南通的产业和浦东类似,大家都知道上海未来发展重心在浦东,在临港,那么江苏的未来显然在南通,这是由南通滨江临海的地理位置决定的,中国即沿江又沿海的城市只有两个,一个是上海,另一个是南通!长三角要赶上韩国和日本的发展水平,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现代”、“浦项”、“川崎”、“波音”…这才是国家的意志和发展方向,而不是苏州的低端制造业工厂!

  从交通变革看,随着通州湾深水港(江苏新出海大通道)、南通新机场(江苏未来规模最大的4F国际枢纽机场)、北沿江高铁(20-30分钟直达上海)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建成,未来南通在长三角的战略地位远超内陆城市苏州,甚至可以媲美宁波,因为南通有江海联运的优势,又有广阔的辐射腹地,还有充足的沿海土地资源!

  南通个人认为南通潜力很大,未来二线城市是妥妥的,至于冲击一线那得看国家省内的扶持,真正的一线城市,现阶段就北上广深!至于你们所说的新一线城市,个人认为其实力也就二线水平!

  南通市是中国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东临黄海,南临长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通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2022年GDP总量约为7734亿元,居全国第18位,江苏省第4位,经济总量居全国地级市第4位;其下属县市均为全国五十强县。 南通的基础教育在全国赫赫有名,但是高等教育实在上不了层面。所以人才流失一直是限制南通发展的问题。 先来说通大。1928年,张孝若根据其父张謇的遗愿,把当时的南通医科大学、南通农科大学、南通纺织大学合并组建成南通大学。依照当时私立学校条例,由校方聘请校董组成校董会,来计议全校重大事务。南通大学14名校董均为显赫一时的社会名流,他们是:李煜、于右任、李宗仁、褚民谊、秦汾、何玉书、钱永铭、张铁欧、许璇荣宗敬、周威、徐肇均、张孝若、吴寄尘。 原来通大当年也厉害过……但是,哼哼,我们继续看下面: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系调整,南通学院纺织科迁往上海,组建华东纺织工学院(今东华大学);农科迁往扬州组建苏北农学院(今扬州大学农学院);1957年,南通医学院迁往苏州,改名苏州医学院(今苏州大学医学院),南通成立苏医分部。1958年苏州医院南通分部恢复为南通医学院。 南通"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隔江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南地区相依,被誉为“北上海”;北接广袤的苏北大平原,通过铁路与欧亚大陆桥相连;从长江口出海可通达中国沿海和世界各港;溯江而上,可通苏、皖、赣、鄂、湘、川六省及云、贵、陕、豫等地。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建成以后,将使南通进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南通面临海外和内陆两大经济辐射扇面,与上海有着相似的地理区位优势。素有"江海明珠"、"扬子第一窗口"之美誉。 南通随着交通劣势的改变,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南通的建筑,纺织,海工,造船,在国内有着很强的优势,由于以前南通的交通困难,大量的南通人出走家乡,有打工的也有做生意的,为南通优势产业走出去,南通人在全国各地从事小五金,售卖家纺。更难想象的是当年的泥瓦匠现在成了地产公司老总,成为了各大小包工头,南通中南集团老总陈锦石以前就普通的泥瓦匠,由于走出去战略南通商人逐渐行程了气候,2009年2月,南通世界通商总会宣布成立 南通的各私企业数量是江苏省最多的。

  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好歹是985、211工程大学,虽然现在没有985、211这种说法了,但是不可否认,很多人当初还是奔着这个名头的,但是南通的大学教育还没有那么吸引人,导致很多人才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外流了。

  城市的发展潜力归根结底还是源自于人,没有人才,发展就是镜花水月。

  但是南通对人才的吸引力却是在下降中。南通目前市区房价已经坐2望3,远远高于当地收入水平。两年前,在观音山,距离市区5公里的地域,房价仅仅6000左右,甚至于便宜的只要3000+。但是现在,同等地段应该上1w了吧。安居方能立业,高昂的房价让来通创业者却步。

  个人觉得,说到底,南通要想发展起来,还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吸引人才。人才、交通才是重中之重,毕竟像人文历史这种抽象的是难以改变的。

  南通的发展前途就是北上海,一个未来承接上海产业溢出的风水宝地。驱动这一趋势的主要动因就是南通有上海紧缺的土地和人口腹地。同时具有与上海相同的地理位置条件。

  上海的崛起是港口和沪宁沪杭铁路,至今京沪和沪杭沿线是长三角最领先的。南京是民国的首都。

  南通西边的淮扬泰都是历史名城,沃野千里。往北的徐州和鲁南都是历史上的发达地区。而上海往南的浙闽都不是经济发达地区,但确是南宋以来的文化发达地区,更承接鸦片战争以来的洋文化,造就江南的历史地位。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贸易通过陆路到西部,重新打通被阻隔古丝绸之路,并以高铁和重载铁路航空为基础的新物流方式,就会重新发现陆地相连的巨大便利。长江这个阻碍北方发展的天堑被高铁和高速公路,遍布的机场所克服,而高巨大消费人口,低廉的土地成本,高素质的产业人才,使得江北逐步成为实体产业转入地。深圳能依托香港广州而超香港靠的是汇聚全国的人才和资本和后发优势以及产业政策。南通就如深圳,又比深圳有优势,将在长三角的下轮发展中承担领头羊的作用。

  南通发展的几大基础条件。沿海高铁的贯通,北沿江高铁的贯通,京沪高铁东线在未来十年成型,为南通承接上海和苏南的产业转移打下基础。2022年沪通大桥建成,南向沪通,苏通,锡通,常通快速联通。北向盐通,连通,北去山东安徽河南河北人口大省,链接欧亚大陆桥去欧洲都十分便利。向西过南京长江经济带直达合肥武汉重庆成都。

  南通目前的经济总量超西安,和郑州接近,居全国18位,但却不是省会城市。随着江苏的建设重点转移和上海的产业和人才转移。国家对南通定位为人口近千万的人口导入城市,南通还可接纳近200万人口,加上南通接近沪苏锡常,通江达海的地理条件,与江南优势互补,一定会超过大多数人的预期,成为江北的上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五金工具_五金配件_五金建材_机械设备-五金网 > 江苏南通的发展前途如何?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