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网

为什么台湾会有台积电这么牛X的企业?

  

为什么台湾会有台积电这么牛X的企业?

  

为什么台湾会有台积电这么牛X的企业?

  台积电如何走向牛X的故事,要从旅美学者潘文渊说起,当然还由于福特公司给张忠谋开的薪水不够高,才有了今天台积电的可能性。不过,这只是一个小插曲罢了,完整的故事还要详细说起。

  其实,在华为“芯片事件”发生前,台积电是闷声发大财的主儿,圈儿外人是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这家企业的。“芯片事件”一出,不仅让大家认识了台湾这家半导体厂商,更是让大家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差距。原来我们畅销全球的手机,让我们引以为傲的企业,还是在为别人打工啊。

  于是,很多人开始思考:“为什么台湾会有台积电这么牛X的企业?”。要我说,这是历史的选择。但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又受到企业自身和行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最终造就了今天的台积电。

  1987年,台积电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成立,是全球第一家半导体企业。为什么台积电不被看好呢?当时,不光Intel、三星等这样的巨头搞全流程模式,即从芯片设计、到晶圆厂生产、再到芯片封测全部自己搞定,全球几乎都是这样的模式。

  物极必反,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就看到了其中的奥妙,开创了晶圆代工模式。别人都认为这么做是没有前景的、是不可想象的,张忠谋却悟到了不一样的商机,正如阿里巴巴电子商务颠覆一样,张忠谋那时已经在颠覆行业模式了。那时郭台铭的富士康,已经靠为其他厂商生产服务器和PC挣大钱了,不知道张忠谋的“代工模式”是否受此启发。

  成为全球第一家半导体代工企业,抢占蓝海商业高地,是台积电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牛X是有迹可循的,要么拥有很强的天赋,要么后天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而一个企业的牛X,是不可复制的,更多的是因为企业对历史机遇和挑战的准确把握,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儿。显然台积电做到了这一点,顺应了历史潮流,成为了那个幸运儿。

  如果说台积电是半导体届的幸运儿,那么张忠谋则是这个幸运儿的缔造者。

  张忠谋,台积电创始人,浙江宁波人,1931年生,被誉为“芯片大王”、“台湾半导体教父”。1941年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1949年后留学美国,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这么说,台积电在根儿上还是大陆的啊,有没有小小的激动些?开个玩笑了。

  1955年张忠谋大学毕业后,成功拿到Sylva-nia公司offer,这是一家半导体公司,张忠谋的半导体生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同学们,敲黑板了,有没有感受到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当时,张忠谋还拿到了福特公司的offer,因为Sylva-nia公司给的薪水更高,张忠谋最终才进入了他不熟悉的半导体行业,而这恰恰成为了他创办台积电的起点。(看来,有时候看重薪资也不是一件坏事儿哈~)

  1958年,张忠谋跳槽到德州仪器,成为公司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员工。为什么强调第一个?因为后面还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同样在这家公司待过。正是在这家公司的经历,为张忠谋今后创办台积电奠定了巨大的基础。当时的德州仪器,怎么也没想到今后会从公司诞生两个改变半导体格局的人——张忠谋和张汝京。

  德州仪器本是一家小公司,但是靠其发明的晶体管,开始改写半导体行业的版图。张忠谋在这家公司成为研发的佼佼者,更是具备了管理运营能力,还打出了漂亮的营销牌。一路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公司资深副总裁,而且还是主管全球的半导体业务。他可是最早的美国大型公司的华人高管,种种背景条件下,为台积电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本来张忠谋具备总裁接班人的潜质,但是由于公司当时更看重消费电子方面的业务,张忠谋更加看重半导体的未来,两者发生了分歧,张忠谋出走通用器材公司担任总裁。

  后来,一名叫潘文渊的旅美学者,一句“你没有兴趣回中国台湾发展”的问话,开启了张忠谋台创办台积电的生涯。1986年,张忠谋放弃高薪和高管位置,在台湾当地的支持下创办了台积电,此时的张忠谋已经56岁。

  我们只看到了今天台积电的成功,却不知道张忠谋在德州仪器工作了25年。做工程师时和IBM公司打交道,不仅攻克了项目难题,良品率超过IBM公司,还研发了超过IBM水准的产品。做到管理层后,更是为公司创造了一半的营业额,其营销策略巩固了公司世界半导体领域第一的位置。

  所以,综合来看,台积电成立之初就具备了牛X的潜质。得益于张忠谋的丰富经历,使得台积电成立之初就具备了美国技术、全球营销、大企业管理、全球视野、资源和人脉等成功条件。因此台积电虽然是新公司,但在公司运作和商业管理上已经是个“老手”了。

  上面说到时势造英雄,台积电的成功离不开当时的经济大环境,重要的一点就是台积电搭上了台湾发展的快车。

  1、台湾当地的政策扶持

  1960年的台湾推行工业化战略,经济突飞猛进,1970年左右成功跻身“亚洲四小龙”行列。1980年当地放宽进出口与投资限制,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台积电作为高科技企业,受到了很多政策扶持。

  有时候顺势而为,要比逆势而上要容易的多。台湾的经济腾飞促使了台积电的发展,台积电的发展则带动了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台湾高科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的繁荣。

  2、台积电的成功模式

  台积电的成功,离不开张忠谋独到的商业眼光和独特的模式策略。他认准了半导体市场,但没有想着抢Intel、三星这些大公司的生意,而是做他们“芯片”的代工,成为他们最好的合作伙伴。

  在商场上不要想着革别人的命,要想着如何共生共赢。基于这一点,张忠谋想到了背靠大树而活。在全球几乎都是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全包的模式下,台积电想到了从中剥离生产的环节,专门代工芯片生产。这直接让芯片公司从生产制造中解脱出来,降低成本,还可以专心做芯片的研发和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让Intel、高通、博通等这样的大公司尝到了甜头,更是让台积电在芯片制造上更加专业。台积电的成功就是在商业中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合作伙伴在商业上成功互补,又在合适的时间点杀入了代工市场占领了先机。

  3、高起点加优秀的商业伙伴

  上面提到张忠谋的经历,使得台积电的起点要高于很多创业公司。开始,他找到Intel总裁和他的几名部下,他们虽然认可张忠谋的能力,可是不看好台湾和他的代工模式。可张忠谋认准了代工的趋势,最后还是从通用挖来了半导体专家戴克,组建了一流的团队。

  随后,台积电通过张忠谋的人脉资源,找来了Intel总裁格鲁夫考察企业。经过一年的时间,成功的通过了Intel的认证,成功从Intel手中拿到了代工订单。有了Intel这张王牌做背书,台积电的半导体之路顺畅了很多。

  开局就拿下美国市场,成为Intel的合作伙伴,两者业务上优势互补,开启了全球商业模式。后来与苹果公司的合作,则帮助台积电占领了移动市场,一举奠定了台积电在半导体产业的领军地位。

  随后,台积电同Intel、高通、苹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苹果几乎100%把所有芯片的代工全部交给了台积电。包括现在的华为,也成为台积电的第二大的客户。

  张忠谋打造“世界级”公司的愿望实现了!

  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张忠谋和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的故事。前面说到他俩都曾就职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在台积电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半导体公司。其中张汝京的世大公司就在其列,可惜在后来的竞争中,被张忠谋的台积电以50亿美元收购。后来张汝京出走上海,创办了如今的中芯国际。

  台积电的成功不是偶然,办一个企业容易,办好一个企业难,办好一个世界级企业更难!企业初期创始人的眼界、格局、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基因,世界的格局和潮流则影响了企业的命运。张忠谋在时代发展中凭借良好的嗅觉,开创了芯片代工的模式,颠覆了半导体商业模式,改变和影响着世界半导体格局。

  台湾为何诞生台积电?

  这是游戏规则,只不过这个规则以前由美国定的。说直白一点,这是全球分工产生的结果,就好比为什么光刻机是荷兰强一样的道理!

  在搞全球分工的时候,我们制造业虽然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们更多的是中低端,并没有多少高端技术。这也是美国现在要和我们打中美技术战的原因!

  说到正题上来,台湾之所以诞生了台积电这样的企业,主要还是获得了美国的扶持。要知道,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是美国籍,而且台积电有很深的美国资本在内!

  大陆为什么没有台积电?

  我们起步晚,投入没他大,技术人才没他们多,研发基础不如人家,外部支持不如人家,积累不如人家。所以人家是行业老大,而中芯国际,收入只有人家的十分之一。

  台积电可以吸收西方发达的集成电路相关技术,而大陆受“巴统”和“瓦森纳协定”限制,对先进的芯片制程可望不可及。

  但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也没有。我们才发展了40多年,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直白点说,所有的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我们有14亿人,做的好,我们会诞生各行各业的精英!

  中国科技要解决哪些问题?

  目前困扰我们的主要有3点,如下;

  1、芯片

  虽然华为等中国科技公司能生产自己的芯片,但很多技术还是绕不过美国科技公司的一些技术。这个需要时间来消化。

  2、操作系统

  这也是一个难题,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我们用的操作系统都是美国科技公司的。比如说谷歌安卓和微软的Windows。

  3、光刻机

  半导体行业要向迈向高端,必须要拥有光刻机,有了这个东西,才能走向高端!

  结论:客观点说,我们目前在高科技上被限制的太多。但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要放弃,要一往直前!当年在那么困难的环境下,我们不也是搞出了“两弹一星”嘛?

  台湾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单是半导体巨头就拥有台积电、联发科、日月光、联电等,其中台积电是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也是台湾半导体产业的经济支柱,台积电这么厉害的企业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在上世纪70年代台湾就开始涉足半导体产业,当时美国已经是全球半导体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拥有人才、专利、技术等优势,半导体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专利授权是非常重要的,最早进入的就能夺得先机。台积电在晶圆代工领域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并连续多次位居台湾专利申请榜第一。这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世纪70年代,台湾提出以科技产业为核心的重大举措,大力度扶持科技产业的发展,台积电、联电等芯片代工巨头纷纷崛起,富士康也开始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3C代工厂。在当时,台湾还顺势成立了最大的科技产业园——新竹科技产业园,随后台湾和美国签订了长期合约,在台湾建设了众多大型半导体工厂,对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台湾各大半导体企业的掌门人此前都任职于美国半导体企业,比如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此前就任职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后来回到台湾创办了台积电,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汝京也曾在美国德州仪器任职20年。

  综上所述,台湾半导体产业之所以如此发达,是因为当时台湾进入半导体行业较早,先入为主,通过快速发展占据全球半导体行业重要位置,其次,台湾对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展开了大力的扶持,毕竟半导体行业可是台湾的支柱产业,再加上非常重视半导体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才会让台湾诞生台积电这么强大的半导体企业。

  其实简单了解一下台湾电子产品的全球地位,就不奇怪为什么会有台积电这样的企业了。

  台湾曾是世界半导体产业之都,早在家用电脑开始普及的时候,台湾的微电子产业就已经占据全球大半江山。诞生了一大批半导体微电子高精尖品牌。

  在非智能手机时代,诺基亚的市场占有率比现在的苹果还要高,当时能代表国货勇闯欧美的不是华为,也没有小米,而是来自台湾的HTC。其2004年前后欧洲JAVA手机市场占比排在诺基亚、三星之后的第三位。安卓时代初期,内地智能手机销量一度高居第二,仅次于三星。

  组装过电脑的人都知道,微星、华硕、技嘉这些主板、显卡的一线品牌都来自于台湾,全球最大闪存品牌金士顿也是源于台湾。IBM横扫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的时候,市场占有率的最大对手不是惠普和索尼,而是台湾的ACER宏碁,最早在全球范围销售家用PC显示器的也是宏碁。台达则是顶尖计算机电源品牌,为全球众多电脑和服务器提供着供电安全保障……

  看到这么多九十年代就已经活跃在世界舞台的电子行业品牌,也就不奇怪台湾为什么有基础能够诞生台积电、联发科这类芯片产业。有如此之多的半导体微电子产业,必然需要核心技术的支撑。我们内地的半导体产业才刚起步十几年,就诞生了华为、中兴这样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技术流。台湾的半导体产业70年代就起步了,拥有高端芯片制造企业再正常不过。

  说台积电,离不开张忠谋。

  台积电现在之所以这么厉害,可以占据全球芯片外包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全世界每一台手机他都要挣钱。

  除了时代的选择之外,亦离不开张忠谋的个人努力。

  有些人,生来就不平凡。

  1949年,中国新生那一年,18岁的张忠谋进入了哈佛大学,这一年,全球范围内,进入哈佛读书的中国学生他是第一人。

  后来转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机械工程。

  大学霸一个!

  1955年,毕业之后,做的就是“半导体工程师”工作,后来,作为第一个“中国员工”进入德州仪器公司。

  自此以后,一路升迁,一直升到了“德州仪器”的第三号人物,除了老板和总裁,也就是他了。

  相信,如果张忠谋不是华人,而是白人,总裁的职位也一定会非他莫属。

  张忠谋他在全世界半导体界就算是有名字的人物了。

  到了1985年,张忠谋已经在“半导体界”侵淫了三十年,集技术能力和管理才能于一身,

  而,1985年的中国台湾省呢?正在努力进行“产业升级”中,已经干够了低产值的工业代加工,不怎么愿意继续造袜子和衣服了。

  再说,经过二十年的苦干积累,也有了资金底子——“咱中国人都那么聪明,应该搞点高科技啊,干一点高大上的工作才是!”

  开始满世界请人,请高人!

  时任中国台湾省行政院院长的孙运璿去拜访了张忠谋,“回国吧!替中国人做点事情吧!中国人会全力支持你的。”

  很多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有一个特点,“家国情怀”,不管他在国外的日子有多好,只要国家张嘴说需要他们,他们就会放弃一切,回国报效!

  张忠谋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他回国了。

  辞去了在美国的一切职务,办理了“个人原因”离职。

  回到中国台湾省担任了工业研究院院长职务,为了中国的 科技再上一个水平开始了努力。

  但是,当时的台湾省,半导体产业基础基本为零,没有什么专业人才。

  张忠谋决定,不重走美国半导体的老路,弯道超车,台积电只专注生产芯片和封装测试。

  半导体的圈子不大,厉害的人物就那几个,大家都互相认识见过面的,英特尔的创始人戈登·摩尔对此不屑一顾,“这不是胡搞嘛!我们自己会造芯片,干嘛要外包给你呢?”他拒绝了张忠谋。

  仅仅一年之后,英特尔改变了态度。

  “中美合作打日本”。

  消息传出,“英特尔把单子给了台积电,”自此开始,台积电就开始是台积电了。

  技术的事情就不说了,笔者也不懂!

  这里再啰嗦几句,台积电要算中国台湾的“国有企业”,并不是张忠谋个人的私营企业,他拿的是工资和股权分红。

  所以他不是太有钱,起码要比也是“代工大王”的富士康老板郭台铭穷很多,也比某些内地的互联网大佬穷很多。

  在“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上,张忠谋只排在第2057名,不值一提。

  郭台铭是257名。

  我们内地的两个姓马的人呢?已经排到了第20名,第21名,有钱的很,都是赚的中国妇女儿童的钱。

  事情就是这样,赚了大钱的人呢,他个人的企业也就那么回事,赚了小钱的人呢,他创办的企业是国之栋梁。

  比如华为老板任正非也没有赚多少钱。

  华为也是国之栋梁。

  当美国商务部对华为进行穷追猛打时,很多人都羡慕,为啥咱们台湾省能培养出台积电这种世界顶尖的芯片代工企业?

  咱们大陆也不差钱啊,怎么就培养不出台积电这种级别的芯片代工企业呢?

  如果台积电“落户”咱们大陆,也不用担心被“卡脖子”了?!

  全球第一家也是最大的圆晶代工企业台积电(英文简称TSMC)的崛起,主要有五大原因:

  1986年,台湾省提出了实行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的经济转型,并确立了要以通讯、信息、消费电子、半导体、精密器械与自动化、航天、高级材料、特用化学及制药、医疗保健及污染防治等十大新兴产业作为台湾省的支柱产业!

  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咱们台湾省对于高科技人才是极其渴望的,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帮扶也是空前的!

  早在1985年,张忠谋就接受了台湾省邀请,出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两年后,张忠谋赶在政策红利的大风口,创办了台积电!

  ……

  1931年出生的张忠谋,19岁时从哈佛转学至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专攻机械工程;

  1954年,张忠谋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硕士学位!

  1955年,张忠谋进入了半导体企业,与大名鼎鼎的仙童“八叛逆”之一的戈登·摩尔(提出了“摩尔定律”,后来参与创办英特尔)一起踏入了半导体产业!

  1958年,张忠谋和“集成电路之父”杰克·基尔比同时进入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同年,杰克·基尔比提出并发明了锗基底扩散工艺的集成电路!张忠谋可是见证了集成电路的“前世今生”的半导体大牛!

  1985年,在美国半导体产业打拼了30年左右的张忠谋,辞去美企高职高薪,选择回到中国台湾省发展半导体事业!

  1987年,张忠谋创办了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积电!

  张忠谋可是“自带吸引力”的半导体大神,被他吸引,并追随张忠谋的半导体人才,多不胜数!

  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台积电能够快速崛起,首要原因就是张忠谋以及追随张忠谋的半导体人才队伍!

  如今,台湾人还尊称张忠谋为“半导体教父”(开创了半导体代工的先河)!

  而且,张忠谋还被更多人尊称为“芯片大王”!

  ……

  英特尔、三星都是芯片制造巨头,可他们选择的商业模式,都是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装于一体,都是全能型选手!

  但是,张忠谋却做了大家不敢想象的事,台积电不设计芯片,只为半导体设计公司代工芯片!

  “我的公司不生产自己的产品,只为半导体设计公司制造产品。”

  这在当时,可是太疯狂了,业界众多同行都不看好张忠谋和台积电的代工模式!

  正是因为张忠谋的疯狂,台积电才成为了全球第一的圆晶代工企业!

  截至2022年3月20日,台积电市值超越了英特尔,成为了全球第一的半导体企业!

  如今,台积电市值2582.7亿美元,与英特尔、三星相差无几!

  不仅仅是台积电,咱们大陆的中芯国际也采取了芯片代工模式!

  ……

  台积电想要更上一层楼,就必须要有先进的光刻机;于是,台积电瞅准了阿斯麦ASML的EUV研究项目,并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全球最先进的光刻机制造商荷兰阿斯麦ASML为了推进EUV光刻机的研制过程,于2012年推出了“客户联合投资专案”;

  幸运的是,眼光独到的张忠谋带领台积电投了数亿美元,入股了阿斯麦ASML,持有5%左右股权,享有EUV光刻机的优先采购权!

  同期,英特尔、三星也入股了阿斯麦,都享有了阿斯麦ASML的EUV光刻机优先采购权!

  如今,台积电、三星、英特尔成为了全球芯片制造领域的三大豪强,绝对离不开EUV光刻机的功劳!

  ……

  台湾省台积电的崛起也受益于咱们中国大陆庞大的市场;

  2022年,中国芯片进口金额高达3120.58亿美元,比进口石油还多!

  由此可见,咱们国内的芯片需求是极其旺盛的!

  仅华为公司2022年就向台积电贡献了361亿元营收,占台积电总营收的14%!

  有大陆市场在,台积电“吃喝不愁”啊!

  ……

  台湾省有台积电,咱们大陆有中芯国际!

  咱们国家的半导体产业,一定会越来越强!

  ……

  以上仅为浩子哥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

  喜欢的可以关注浩子哥,谢谢!

  认同浩子哥看法的,请您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这就要从台积电的历史说起了。

  1987年,德州仪器二把手,江湖人称“半导体教父”的张忠谋选择辞职创业,此时的他已经55岁了,这项决定极具风险。

  在那个年代,尽管德州仪器的产品不错,但纵观全球范围内的半导体行业,都是日本人说了算。美国人觉得这样不行,便开始疯狂打压日本东芝,日立等企业,打击的力度相当夸张,当年那些受打压日本企业的近况要比现在的华为惨很多(毕竟日本内需小)。所以张忠谋瞅准时机,将目光放在了台湾,并创立了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台积电”。

  在此之前,不论是德州仪器,还是intel,在芯片产业上都是“一条龙”:一个公司需要具备从设计架构,切割硅板,制造晶圆等所有步骤。而张忠谋不同,他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芯片产业肯定是要实现分工的,就像一战时期美国步枪标准化那样,其中他非常看好晶圆制造。事实证明张忠谋的判断是正确的,时至今日,晶圆制造已经成为了芯片产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毕竟你架构设计的再好,功能再怎么强大,总得有人帮着制造成实物不是?

  当世界进入2000年后,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这样的移动式设备成本降低,随外加上互联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电子产业的需求如同坐了火箭,指数型增长,所以对于高端芯片的需求也随之爆发。

  一方面,张忠谋凭借之前积累的人脉,从英特尔拿到了巨额的订单。有了这项大主顾,其他如AMD这样实力稍弱的企业也纷纷和台积电签订了合同,台积电的身价水涨船高,让其竞争对手喘不过气来。这其中就包括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汝京。他本来和张忠谋一样,都是在台湾开晶圆制造厂的,在德州仪器工作时两人还是同事,结果后来台积电越做越大,直接把张汝京的“世大半导体”给收购了,张汝京心中愤懑,就跑到大陆来创办了中芯国际。今天中芯国际和台积电关系很不好,除了商业竞争外,多少还有点私人恩怨在里面。

  当年荷兰的飞利浦公司,也就是现在ASML的母公司,和台积电关系好到穿一条裤子,也为其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撑,就这样台积电在晶圆制造方面形成了垄断形式,逐渐演变成了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

  简单来说,台积电的成功在于领导的眼光+时代需求。目前我看到很多言论,说台积电离开了华为不能活呀,中芯国际吊打台积电啊。这些都是胡扯!台积电客户可不止华为,像苹果,三星这样的大厂都是台积电的铁杆客户;中芯国际现在还在7nm的制程上徘徊呢,要知道台积电如今已经在开发3nm了。

  当然了,我不是长别人志气没自己威风,相信随着国家的不断投资,各方人才的努力,包括我们这些普通大众的支持,我国的芯片产业也会越来越完善!

  电子产业是台湾最拿的出手的一个产业,国际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台湾的半导体产业有相当不错的竞争力。这里面最有名的就是台积电,在全球高端芯片代工领域占有垄断地位。苹果、高通、华为等国际知名企业都是他的客户。

  当然除了台机电,台湾还有很多知名的电子科技企业。比如,联发科、华硕、鸿海精密、宏达电。于是很多人就有这个疑惑,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台湾能够诞生一个这么有影响力的产业?

  其实台湾的电子科技产业也不是一天就成长起来的。最早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就开始重点发展电子产业了。那个时候,国际分工变化,台湾抓住了机遇,通过推行出口战略,重点发展通讯、信息、消费电子、半导体、精密机械与自动化等高新技术领域。台湾为了发展这些产业,政府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的。

  台湾电子产业的真正崛起是上世纪90年代之后的事情了。那时,日本的电子科技产业由于受到了美国的打压,人才开始流失。于是台湾看准机会从日本挖掘人才,购买技术和设备。宏基、鸿海、华硕等企业就是在这个时候崛起的。

  真正为台湾电子科技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放大点一趟一把火的就是台积电。这家企业创立于1987年。他成长的路径和华为有点像,就是不断的砸钱搞研发。从成立开始,台积电就不惜重金四处挖人才,搞研发。到目前为止,台积电已经站在了全球芯片代工的顶端,7纳米工艺就掌握了,并且量产5纳米工艺也已经开始试产。在高端芯片领域,台积电几乎是冷光的地位。

  (华为的高端芯片全部都是由台积电代工,比如目前最先进的麒麟990)

  总结下来台湾的科技产业能有今天的成就,无外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起步早,第二研发投入大,第三很好的外部环境。

  这完全离不开台湾发展芯片制造业、台积电创世人张忠谋决心投资半导体两者的关系。

  1.台湾的芯片制造业发展

  1960年之后,台湾抓住了全球产业分工的机遇,吸引了一些外资来到台湾设厂,芯片制造业开始萌芽。

  1973年后,台湾当局政府开始寻求产业转型升级。工研院电子研究所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成立的。该所的建立,标志着当局政府开始扶持半导体产业。

  台湾的芯片制造经历了30多年的萌芽起步时期以及政府的扶持,才进入自发成长/盈利的阶段,并不是一蹴而就。在此发展期间,在当时的工研院院长张忠谋(台积电董事长)的建议下,台湾也并没有盲目的抄袭和复制IDM模式,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以晶圆代工的方式切入芯片制造业。

  2.台积电创世人张忠谋决心投资半导体

  张忠谋曾先后就任德州仪器公司副总裁和资深副总裁,是德州仪器的第三号人物。由于与公司管理层在公司发展方向上不合,张忠谋认为德州仪器应该把更多精力与金钱投入到半导体研发上,而不是消费电子产品。

  辞去在美国的高薪职位返回中国台湾,受台湾方面邀请出任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为台湾半导体业的崛起和产业升级贡献卓著,并创建了自己的半导体公司:“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

  得益于台湾政府的政策扶持,以及张忠谋坚定的发展半导体的主张,借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半导体行业的疯涨,才成就了台积电的牛X。

  这完全符合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功三要素。

  这是国际产业分工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全球化的结果。

  一九八七年,张忠谋创建台积电时,公司定位是自己不生产任何芯片产品,只是做芯片加工。当时,全球的大公司像东芝、三星、lBM、英特尔等等,都是自己设计、加工、销售,所以,没有任何人看好台积电。但是台积电在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全球产业链重新布局的大背景下,创新了商业模式,同时深入研究芯片制造工艺技术,使台积电工艺技术领先,综合成本较低,终于成为芯片制造企业全球第一。其实,同期涌现了很多类似的代工型企业,比如富士康,商业模式与台积电雷同。

  这种企业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自己不生产终端产品,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上。这次华为事件,台积电被迫选边站,对它的发展有可能是致命的。这次全球疫情大爆发,有极大可能发生逆全球化,各国、各经济体为确保自身不受制于人,肯定会完善自己国内产业链,像台积电、富士康这些全球产业分工所发展壮大的企业恐怕将承受很大的影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五金工具_五金配件_五金建材_机械设备-五金网 > 为什么台湾会有台积电这么牛X的企业?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