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网

为什么引力越大时间越慢,时间不应该是客观而不是主观的吗?

  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个问题来回答。一个是为什么引力越大时间越慢?另外一个是时间到底是客观还是主观的?

  严格来说,人类所有的客观认知都是主观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客观。一切认知无非是立场不同。

  你或许认为身边的桌子总该是实实在在的吧,但桌子的概念也因人而异。如果继续问这个桌子是由什么构成的,你可以层层推进得出它是原子构成的结论,甚至是一堆夸克与电子,但夸克与电子又是什么构成?目前的科学就没办法回答了。

  弦理论认为是一根根的弦,但这种无法被检验的描述。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更像一种主观认知。也就是说任何事物只要追根溯源,我们对于它的主客观的界定会变得越来越模糊。或者说,客观认知可能只存在于宏观世界,微观世界我们无法经验也就无法界定。

  时间的概念很难界定主观和客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时间为何物?”是探究宇宙的一个根源问题,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简洁有力的客观定义。

  我们知道,要定位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三个空间坐标,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描述的不仅是物体的位置,而是要描述或者记录许许多多的事件。为了描述一个整体的事件就必须要引入第4个坐标,也就是时间坐标。

  没有它,我们就无法完整叙事、计划人生、安排工作……在爱因斯坦之前,我们一直认为时间这把尺是绝对刚性的、不变的,它与空间可以分割、独立。

  然而有运动变化,时间才有实际应用的意义,而运动又需要空间这个舞台,所以时间就不可能完全脱离和独立于空间,时间与空间必然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时空的客体。

  单独谈时间没有意义,时间与空间组合在一起才能描述这个宇宙。时间只是时空的一面,而时空也不能独立于物质单独存在,物质又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运动需要时间来描述。它们之间就形成了一种难以溯源的依存关系。

  如何判定,决定于你以何为源点,而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一个人的立场一定比别人更优越。

  爱因斯坦的老师闵可夫斯基提出了一种时空图概念来描述这个世界,每一个事件都可以做成一个时空光锥。

  不过这些概念与时间概念一样,只是我们用来认知世界的一种思想工具而已。

  所以客观的来说,时间是不存在的,但时间概念是存在的,而爱因斯坦把时间概念与空间概念合并成为了时空概念。

  爱因斯坦革命性的思想,表明引力不像其他的力,它只不过是时空并不平坦这一事实的结果。

  时空扭曲的原因正是时空中的质能分布,天体并非是由于引力导致它们在弯曲的轨道上运动,它们实则一直在以直线运动,只是时空被弯曲而已,而为了区别我们日常认知中的直线,我们将这种在扭曲时空中的直线轨迹称为测地线。

  也就是说,在广义相对论中,天体总是沿着四维时空的直线运动,但在三维空间中,我们看见它们是在转圈。这就像飞机的飞行航线一样,飞机在三维空间中沿直线飞行,但在地面上投影的航线却是弯曲的。

  时空的形变导致了时间流速的变化。如果非要把时间拎出来说,在像地球这样的大质量物体附近,时间之所以流速更慢,是因为光的能量和它的频率有一种关系:能量越大,频率越高。

  当光从地球引力场经过,它会失去一部分能量,而使得频率下降,这表明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变大了。在高空的人会看见,地面上发生的每一件事似乎都变得迟缓了一点。

  说到时间,有时大家还喜欢谈论其起源与终结,这涉及宇宙的诞生与末日。事实上,没有空间与时间概念就不能谈论宇宙的事件,在宇宙之外讲时间与空间也没有任何意义。

  现在的时间与空间被认为是每个目标物体的动力量,万物根据它的位置与运动状态而具有自己唯一的时间流速。

  当你说,引力越大时间越慢时,首先要弄清楚,一,时间是怎么测量出来的?二,时间的变化又是怎么测量出来的?

  时间测量,还不简单,不就是用时钟来测量吗?我再补充一句,物理学上的标准时钟,被物理学家们规定为一个特定的铯原子的周期性振动(辐射),这个铯原子在给定的次数内的振动所持续的时间,就是1秒。

  现在讨论第二个问题,请问,时间变慢是指这个标准时钟的走时变慢了吗?如果这个标准时钟的走时变慢了,请问,怎么测量?你有一个比这个标准时钟更精确的时钟?谁承认你这个时钟更标准?假设你说服了大家,所有人都承认你手上这个时钟是世界上最标准的时钟,只有你这个时钟测量出的时间才是世界上最标准的时间,那么请问,原来的那个时钟,那个原来作为标准,现在大家又不承认是标准的铯原子钟,所测量出的时间,还能是标准的时间吗?它的变慢,还能被说成是时间变慢了吗?对于这个现在大家新公认的标准时钟,它会变慢吗?如果会,又是以谁为标准测量出来的?如果会,它还能是标准时钟吗?它的变慢还能是时间变慢吗?

  你说,引力场中的时间变慢,是相对于无引力场中的时间而言的。这实际上是说,你用一个无引力场中的标准时钟,作为你测量的标准,去测量位于引力场中的另一个标准时钟,发现引力场中的那个标准时钟变慢了。不讨论你具体是怎么进行测量的,假设你确实有办法不用把A钟拿到引力场中,就能测量出引力场中的B钟变慢了,也就是说,A钟也能用于引力场中的时间测量,你为什么不把A钟也作为引力场中的标准时钟,不把A钟的走时,作为引力场中的标准时间呢?这样,引力场的区域和非引力场的区域,就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时间,这不更方便吗?

  你可能会这样说,尽管引力场和非引力场可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时间,但引力场中的所有的物质运动变化过程都变慢了,我们把它说成是引力场中的时间变慢了,有何不可?且慢,我们现在能够肯定的只是,也就是我们现在实际测量到的只是,引力场中的那个时钟B,它的走时过程,它的运动过程变慢了,至于其它的物质运动变化过程,是不是也变慢了,也与时钟B同步的变慢了,还不能肯定,这需要对所有其它的物质运动变化过程进行实际测量才能确定。

  即使引力场中的所有物质运动变化过程,与时钟B同步的变慢了,那也只是物质运动变化过程的变慢,不是标准时间的变慢,而且,引力场中的物质运动变化过程的变慢,是以一个恒定不变的标准时钟,在引力场中也恒定不变的标准时钟,即A钟,为测量的标准,所测量出来的。如果把引力场中的物质运动变化过程的变慢说成是时间变慢,那就等于混淆了物质运动变化过程的测量结果,和测量时所依据的标准,就会产生严重的逻辑混乱,例如,时间就可以弯曲,你就可以回到从前,杀死从前的你。

  引力场使物质运动变化过程变慢,如同引力场使运动的物体加速或减速一样,是引力场对物质运动变化过程的影响,不是时间变慢,而且,引力场中的物质运动变化过程的变慢,正是以一个恒定不变的标准时钟,在引力场中也恒定不变的标准时钟,为测量的标准,所测量出来的。

  题主说的这个时间一定是天文时间,而不是现时的北京时间,如果是按地球运转的天文时间计算,时间和地球的运转是相等的,地球自转一圈,也就是一天的时间,地球的引力大,产生的太阳推力也大,还是推动地那样的转动,地球的引力大小,基本上和时间没有大的关系,因此引力大小和时间没有大差别。

  时间是什么?时间的本质是物体的运动的量。物体的运动需要时间,没有时间物体就不能运动,物体运动量越大时间就越多,反之就越小。物体运动是连续的,所以时间是连续的,物体运动量是一个不断积累过程,所以时间是单向的,不可回到过去,吋间有统一标准,就是以光速不变为标准,光是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不变,可以把光经过约30万千米的运动量定为1秒,也可以折算为原子钟的时间,成为标准时间,原子钟原子振荡频率稳定与光速不变原理有相同点,是电磁场速度。如果引力越大时间越慢,光速不变就失效了。

  时间是客观存在的,但客观村子并不代表时间就是绝对不变的。

  我们处于不同的参考系中,感受到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就像苏轼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是客观存在的,但在不同的角度下,我们看到的山却是个不相同的。时间也是一样,如果两个人分处不同的时空,那么他们经历的时间速度将会个不相同。

  时间和空间在牛顿的经典力学中被认为是独立存在,且互不影响的,这样的思想直到现在还深入人心,很多人无法理解时间为何会忽快忽慢,无法理解一个本比自己年轻的人,在乘坐近光速飞行的飞船飞行一年回到地球后,竟然比自己年轻了许多。经典时空观虽然更符合人们的直观感受,然而却并不匹配客观规律。光速不变这一反直观规律,直接带来了相对论。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

  时空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引力不仅改变了空间的几何构型,也改变了时间的快慢。可以说,引力改变的是整个时空,包括时间和空间。

  题目的意思可能是将“时间客观”理解为了绝对时间,那是一个全宇宙通用的时间,具有唯一性,任何地点任何事物所共有的时间(比方说你在不同事物身上都安上一块表,这个事物在经历不同过程后,这些表的读数始终相同),可惜这样的绝对时间并不存在。

  除了绝对时间,还有绝对空间的概念,这二者组成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牛顿力学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在日常生活中,牛顿力学是广泛适用的,因为周围的事物都是处于一种低速率、弱引力的环境下。(什么是低速率呢?就是远低于光速;那么弱引力呢?比如地球、太阳这些天体所产生的引力场都可以看作弱引力场)

  但从光速不变原理被爱因斯坦提出之后,再到后来的等效原理,先后导致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出世。简单来说,在狭义相对论中,时间这一属性与物体运动速度联系到了一起;在广义相对论中,时间与引力联系到了一起(如果不用引力一词,那就应该说时空弯曲)

  需要注意的一点,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可测量,我们暂且不论什么时间的客观还是主观,对于实际运用中,如果你发现当自己身处某种环境下(比如亚光速、强引力等环境),自己手中的表总是比那些身处正常环境下的人慢半拍,而且无论你事后如何校对或者是重新换个表,只要所处环境发生变化,表上的时间总是有差异,那么你就必须承认时间不能通用了(这里的手表仅仅是打个比方,你可以换做其它一切计时工具)

  以中学本科的知识水平看待这个问题,就觉得其荒谬绝伦。要我说,时间的快慢和速度、引力毫无关系。而其最关键的就是时钟快慢。其实,为证明这点跟本都用不上多大牌的科学家和高精尖的实验设备仪器。就召集全球政治家统一肯定世界从某一时刻开始,时钟转速加快或减慢一倍。世界就会变慢或者变快。仅此而已!什么时空弯曲啊,重力改变啊,那都是扯淡。你要是能改变时空和重力水平,你在上天见阎王、上帝去了。何苦在头条里问这种问题呢。

  引力大时间走得越慢,按照广义相对论来解释的话比较形象,因为引力是时空的几何。引力大小本质上就是说时空的扭曲度(曲率、密度)的大小。时空的曲率和密度如何影响时间的流逝,我们后面详细来说。

  至于时间是否应该是客观的或者主观的,我必须说,不要犯二元对立主义的认识错误。不要认为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只能非黑即白,因为人的一切认识都是主观和客观的混合物。

  引力的本质是时空的几何,广义相对论的这种理解形象地解释了引力的一些性质(但请注意理论只是一种认识方式,永远不能替代真相),这简化了理解的难度,让引力这种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简而言之,引力是时空“形变”的结果。这种形变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类比我们日常可见的一些物体形变的现象,但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时空是四维的,而我们看到的物体是三维的。

  四维的时空是个什么情况呢,个人总结了一下关于此问题的认知供大家参考:

  运动是时间流逝的本质体现和度量,没有运动就没有时间,或者,

  反过来说,没有时间也就没有运动,但是,

  没有绝对的运动,只有相对运动,因此,

  时间的流逝也是相对的,但是,

  即便你相对某物体不动,你的时间还是在流逝,而且

  时间轴的方向指向质量因引力“塌缩”的方向(黑洞就是比较明显的例子),因为,

  你实际上仍然在以光速在时间轴的方向上运动,这或许是我们宇宙的本质,或者因为,

  宇宙中一定有某物体(或物质)与你的相对速度趋近但不大于光速(例如光子),所以你相对任何物体的速度不会超过光速。

  相对性很可能是运动的基本属性,没有相对,也就没有运动,这是定义运动绕不过的特征。而时间是由运动来表征的,到现在为止所有的物理现象都无法割裂运动与时间的关系。因此时间似乎与运动的本质是一体的,也就是说时间的相对性与运动相对性实际上是一个东西,甚至时间跟运动都源自同一个物理事实。于是,我们的时空当中的现象就是在彼此参照的情况下相互作用的。

  上图:“难懂的”时空间隔不变性提出,运动实际上是时空的跨度(虽然教科书上说运动是空间距离与时间之比)。如果宇宙真的是四维时空,那么一切物体运动初末状态相同时,无论是采取何种运动方式,经历的时空间隔应该是相同的。一对双胞胎同时出发不管他们怎么运动,最后回到原地,他们的“时空间隔”是相同的,但是可能一个双胞胎走的空间距离多一些,相对另一个走的时间距离就会必然多一些,所以一个老得快一些,因为它运动的空间距离少。

  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光与运动的关系。如果我们把光认为是静止的,即光实际上是固定在时空的网格上的,那么我们可发现实际上发现我们和一切物质是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时空中朝着时空的中心“塌缩”的:宇宙并没有膨胀,而是宇宙中的物质在无止境地塌缩——这种情况和黑洞内部的情况有多么相似!我们会觉得整个宇宙都被强大的引力吸引着向一个“奇点”塌缩。

  上图:宇宙就像是一张皱巴巴的布料。我们地球所在的区域太小,看起来就像是很平坦的,但放到全宇宙的大尺度上,宇宙非常地扭曲。扭曲得厉害的地方就是物质聚集得多的地方。

  所以实际上,引力与时空的运动模式密切相关,下面举几个象征性的例子:

  黑洞附近所谓强大的引力,不过是黑洞附近时空在向黑洞中心“塌缩”,让我们感觉像是某种力,但时空只是在黑洞当中更“顺畅”地流淌着而已。

  同样太阳附近的引力(牵引着八大行星和无数其它小天体),不过是太阳附近的时空在向太阳的中心“塌缩”,只是由于各个行星向外运动与塌缩的速度相平衡所以导致了行星具备了相对稳定的轨道。动能与时空势能(引力)的平衡是形成天体轨道的基本原理。而传统物理学用“离(向)心力”来解释轨道的稳定性并不恰当。

  地球的质量导致的引力(或者时空扭曲)无法破坏构成岩石、海洋和大气这些物质之间相互的电磁斥力,因此使得这些物质相互挤压堆积构成了地球的实体。否则所有这些物质(如果没有反向的运动速度的话)都将继续像黑洞一样塌缩着“运动”下去,直到永远。

  任何相对运动,都会对抗上述“塌缩”的趋势,从而使时间的流逝“相对”于“没有运动的那个物体”减慢。这是狭义相对论中所述的事件膨胀效应的根本原因。

  而在“引力场”强的地方,就是时空“塌缩”更厉害的地方,也就是说时空更密集。因此在时空密集的地方呆1天,实际上就相当于在时空稀疏的地方呆

  1.x

  引力场中时间随引力变大而变慢,这是时空度规密度增加的一种表象,当然也跟我们度量时间的方式有关系。作为物质构成的我们,在时空密度增加的时候并不会相应缩小,所以导致我们所占的时空相对时空刻度变大了,同理我们度量时间的工具也变大了,于是我们自身无法发现时空膨胀了。但远处的人则不然,他们用他们的度量工具来度量我们的时间和空间都应该变大。在空间上的变大只能体现为“引力红移”现象,在时间上则体现为“引力时间膨胀”。

  前面已经说了,这并非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而且这种“说不清楚”也并不局限于人类主观心理认知和宇宙物理客观存在这两个领域之一,无论从物理还是心理,都无法简单用客观还是主观来给时间定性。二元论是人类给自己加上的一种思维陷阱。难道就不能存在某种既主观又客观的东西吗?难怪很多人都很难理解“波粒二象性”或者量子的不确定性。

  从物理客观来说:

  在闵可夫斯基时空中,时间也是“主观”的,或更确切地说,每个物质粒子/参考系的时间都不同。时间总是以观察者的坐标来度量的。在闵可夫斯基之前,人们以为每个人的时间都是相同的,但是现在我们知道,观察者的最轻微的运动都会破坏其他观察者的同步性。每个公共汽车司机的时间都过得比监狱里面的囚犯慢,因为司机不时在移动,即使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是不可察觉的。这种时间差异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会直接导致双胞胎在不同的时空当中旅行之后年纪不同。运动的历史是时间不同的根本原因。除非两个物体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也就是说相对静止,那么任意两个物体之间的时间都不可能绝对同步。(相对)静止等同于(相对)时间的静止,这完全符合时间的原理和哲学。

  从主观心理来说:

  时间是我们的神经系统通过各种感知推断出来的一种认知。人类大脑对于时间的认知会随着神经系统的状态以及心理状态而改变,诸如年纪、情绪等等,诸如:

  小孩子会觉得时间过慢,而成年人会觉得时间过得快。这实际上跟小孩子与成年人大脑的运作方式不同有关。小孩子对世界的体验的很多细节都记忆犹新,而成年人会忽略掉很多不必要的信息,专注于个别的记忆,因此记忆丰度成为了支撑时间感知的素材。

  人专注的时候,时间过得快;三心二意的时候时间过得慢。人的注意力过于集中的时候时间就会被感觉得过得快,而人无聊的时候总是抱怨时间为什么不快点走。这个估计大家都有体会吧!

  记忆可能是决定时间感知的重要因素,而人类的记忆也有很多层,大体有瞬时的,短期的,长期的,三种。这三种记忆给人的时间感是不同的,因而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小的困扰。大量瞬时的、短期的记忆会仍然觉得事件过得慢,而大量的长期记忆则会让人觉得事件过得“太快”(回忆往事的时候总要加一句“时间过得真快”云云)。

  时间在时空扭曲厉害的地方相对于时空扭曲不厉害的地方会变慢。

  二元论会阻碍我们的思考,世界并非非黑即白。

  时间无论从物理还是心理,都是既主观又客观的。

  看过《星际穿越》的朋友想必记得,主角一行人穿越虫洞后,在前往目标星球探索前曾计算出了目标星球的时间膨胀速率,用主角的话说就是“一小时七年,省着点吧”

  答案就是星球附近的超级黑洞,“卡冈图雅”的引力。这个超级黑洞严重扭曲了,目标星球所在的时空,但这种“时间膨胀”效应只针对地球人,因为地球周围的时空并没有被剧烈扭曲,所以对目标星球上的主角一行人来说,自己只待了几个小时,但地球上已经过去了若干年,这便是相对论效应。

  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出现了,这两个理论证明了光速不变,且不可被超越,以及引力的本质,是“质量扭曲时空产生产生的几何跌落”

  按照狭义相对论,“速度越快,时间越慢”的推论,高速运动的人造卫星上的时间,要比地球上的时间稍微慢一点,如果不用时间膨胀效公式消除误差的话,近地轨道的卫星就会因为和地球时间不同步,而丧失功能。

  举例来说,卫星导航系统,如果无视高速运动,带来的时间膨胀效应的话,它的导航和实际地点的误差就会越来越大,最终丧失导航功能。

  正如蚂蚁因为体积太小,而无法感觉到地球曲率一样,身处低速运动,且弱引力状态的地球人类,同样也无法感觉到近光速运动,以及强引力场下的时间膨胀效应。

  在科幻小说想象的未来,近光速飞船运动时的时间膨胀效应,会让里面的乘客在短时间内跨越千万光年的距离,但和这个“短时间”相对的,是地球世界的沧海桑田。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4篇具有开创性的论文,其中就包含了大名鼎鼎的狭义相对论和质能等价理论。而光电效应也是量子力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也就是说,他在一年内给现代物理学的两座大厦做了巨大的贡献,这在整个科学史上,仅仅只有牛顿可以与之匹敌。因此,牛顿的1666年和爱因斯坦的1905年在科学史上分别被称为牛顿奇迹年和爱因斯坦奇迹年。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相当颠覆的,他在发表之初,很多物理学家甚至是无法理解其中的物理含义。也因此,爱因斯坦1905年只是在学术圈很小的范围内打响了自己的名气。即便是到了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他在当时的普罗大众眼里依旧没什么影响力。

  直到1918年,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带队观测莎罗序列日全食,太阳光线的偏折情况后,证明了爱因斯坦的理论比牛顿力学更加具有普适性,爱因斯坦才成为了全世界家喻户晓的物理学家,可是即便到了这个时候,不要说百姓不太理解相对论,在学术圈也是很多人对这个理论无法理解。

  因此,曾经有人采访爱丁顿说:全世界是不是只有三个人真正懂得相对论?

  爱丁顿反问:第三个人是谁?

  那为什么很多人一直都无法理解相对论呢?

  实际上,相对论所使用的范围很广,考虑到的整个尺度是超越人类所处宏观低速世界。因此,它是极其颠覆三观的,尤其颠覆的是时空观。所谓时空观指的就是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解。为什么这么说呢?

  想要理解这个问题和相对论,我们就需要从时间本身的定义出去。

  其实从古到今,学者们就一直在思考许多终极问题,其中“时间到底是什么?”就是一个关键问题。古希腊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就曾认为时间是均匀流逝的。而到了牛顿这里,他这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分立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一致的,你的一秒和我的一秒是一样的,不会因为我们的运动状态而发生改变。

  但说到这里,你应该能发现这都是谈论时间的变化,但时间具体是什么呢?

  客观地说,一直以来没有人能够直接定义时间。虽然我们没有办法直接说清楚时间到底是什么?

  但是我们可以换个方式,这个方式就是利用测量时间的方法来定义,也被叫做测量定义法。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这个方法很早就被使用了。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一天,一个月,一年到底是什么?

  其实一天就是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在古代因为是地心说,所以他们认为是太阳一次东升西落的时间。一个月就是月球绕地球转一圈的时间。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在古代,就是同一时间,太阳在天球上转一周的时间。

  之所以我们这里提到古人,其实就想说古人早就发现了这个规律。所以,这个测量定义法是人类认识时间的基础,而不是现代科学的产物。如果用测量定义法,我们就发现,时间是周期性的变化,更本质一点,我们会发现时间其实是一种运动。我们用的钟表在计量时间也是利用周期性的振动来实现的。如今最精密的铯原子钟,利用的也是振动来计时。

  基于上面的认识,爱因斯坦回归到了时间定义去思考时空关系。既然是一种运动,那么时间其实就会受到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这其实就是最基本的动力学问题,因此,爱因斯坦拿起了动力学的基础理论伽利略变换,结合着光速不变原理就推导出了整个相对论的基础框架。

  那么物体在高速状态下,时间的流逝就应该会受到影响;举个例子,我们就拿光的周期性运动来计时(比如:光一上一下算作一秒),那么如果一个人在地面上,一个人在太空中坐着光速飞船,这时候我们就发现,以地面上的人为参考系,地面的钟表流逝速度就会比飞船上的快得多。

  也就是说,飞船上的人相对于地面上的人发生了时间膨胀。(这里多说一句,对于他们各自而言,时间流逝是一样的。)

  同样地,既然是基本的动力学问题,那么在加速状态下,和在引力作用下,时间的流逝也会受到影响。这其实也就是广义相对论描述的内容。当然,广义相对论其实也要考虑到空间的问题,因此会涉及复杂的数学运算。

  通过广义相对论,我们知道,引力的本质其实是时空的弯曲。月球之所以会绕着地球转,其实就是因为地球弯曲了周围的时空,月球贴着时空的测地线(也就是四维时空中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在运动。

  因此,引力场对于光也会有作用,使得时间发生膨胀。换句话说就是在黑洞边时间会变慢,这里多说一句,对于自己来说,时间还是像原来那样流逝,只是相对于不在黑洞附近的人而言,时间发生了膨胀。

  所以,在引力场周围的时间变慢,实际上是相对而言而,自身主观上时间并没有任何改变,只是别人看你的时间过得很慢。

  

为什么引力越大时间越慢,时间不应该是客观而不是主观的吗?

  

为什么引力越大时间越慢,时间不应该是客观而不是主观的吗?

  

为什么引力越大时间越慢,时间不应该是客观而不是主观的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五金工具_五金配件_五金建材_机械设备-五金网 > 为什么引力越大时间越慢,时间不应该是客观而不是主观的吗?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