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网

元朝打下那么大疆土,为什么只有不到百年就灭亡了?

  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

  蒙古帝国毫无疑问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世界性帝国之一,因为蒙古帝国通过几次西征打通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把东西方连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你也可以将其理解为那个时期的全球化,日本大河剧《北条时宗》里甚至说蒙古帝国早于欧洲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为什么要说这段,因为元朝灭亡得原因里有一个和这个有关,这是本文的第一部分,社区自治。

  说实话我也没什么词来准确形容这一制度,先孤妄称之。这是因为蒙古帝国在统一区夏之前就征服了中亚,对中亚地区的城市自制、社区自治的制度青睐有加;再者,元朝蒙古传统根深蒂固,蒙古传统里一个内容就是自治,大汗只是共主。因此出于这两点原因,社区自治的玩法也被蒙古大汗从中亚移植到了中土。

  元朝政府规定,百姓五十户结为一社,共同推举一位德高望重的领袖为社长,负责劝课农桑、管理本社的事务,并协助官府进行行政活动。

  说实话,这种制度很好,可以通过公民对社会事务的参与提升公民对社会的认同,可以让官府节省行政成本。但是缺点却很多,最主要一点就是官府参与程度低而造成官府缺位,进而有损于大汗和朝廷的权威。毕竟中国古代都是君主专制制度,老百姓习惯于听从高高在上的皇帝摆布,现在皇帝抽手不干,让老百姓自我管理,也许开头会不错,毕竟大汗的权威因为战争的胜利得到了提高,但是一旦大汗的威望因时间而消耗干净,自治制度就是催命符。

  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朱元璋说的,而且这段话可信度不低,毕竟重八哥是过来人。

  

元朝打下那么大疆土,为什么只有不到百年就灭亡了?

  关于这个宽是怎么宽呢?我以前说过,是全方位的宽,在此我就说一下元朝在社会治理上的宽,你可以理解为宽仁,也可以理解为宽纵。

  怎么个宽法?我们可以看一下部分资料:

  《中国历代酷刑》当中,元朝禁止官府在审案的时候拷打犯人,应该感化犯人使其认罪,即便是要动刑,也应该上报后得到批准才可以。

  《大哉乾元——对元代社会的再认识》中,元朝对老百姓的反抗,往往只惩罚几个带头的,大多数老百姓大多数是关着关着就放了。真乃大哉乾元!

  在叶子奇的《草木子》当中可知,元朝的刑罚非常宽松,这基本上就是太平盛世了。

  

元朝打下那么大疆土,为什么只有不到百年就灭亡了?

  元朝自世祖混一之后,天下治平者六、七十年,轻刑薄赋,兵革罕用,生者有养,死者有葬,行旅万里,宿泊如家,诚所谓盛也矣。

  在《春明梦余录》当中,元朝对死刑犯基本上都不行刑,而是任其老死于狱中,相当于废除死刑。

  天下死囚,审谳已定,亦不加刑,皆老死于囹圄。自后惟秦王伯颜出天下死囚,始一加刑,故七八十年之中,老稚不曾睹斩戮,及见一死人头,辄相惊骇。可谓胜残去杀,黎元在海涵春育中矣。

  根据《至正直记》,松江府一个南宋遗民写诗怀念南宋,并且发元朝的牢骚,被仇家告发,说他讪谤朝廷,有思宋之心。礼部的回复是:诗人吟咏性情,不可诬以讪谤,倘使讪谤,亦非堂堂天朝不能容者。说白了就是讪谤就让他讪谤去呗,不服就再来打。不过话说回来,有这种气度的古典王朝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所以从这几点来总结,元朝对社会治理已经不是宽松,而是宽纵。就拿废除死刑来说,死刑的根本目的是震慑犯罪,让老百姓尊重律法,进而提升政府的权威。而废除死刑等于变相鼓励犯罪,那么如此一来,还有多少人会敬畏朝廷。

  这个就不爱多说了,元朝上层贵族内斗成狗,甚至皇帝都能被宰了。即便是到了元末,上层贵族之间的内斗也不消停,王保保、李思齐、孛罗帖木儿之间还要打出个草头王,江山社稷都被他们扔到爪哇国去了。

  元末各种天灾,除了水灾和旱灾之外就是从欧洲传入的黑死病。天灾的造成的结果就是元朝依赖的社区自治制度被摧毁,老百姓对朝廷的也失去了敬畏,以及元朝无法集中资源用于救灾,所以其最后的结果就是蛊惑之下的大范围的民变,进而引发全国性叛乱。

  而且在叛乱之余,各路反王和地方实力派纷纷填补天下大乱之后的权力真空,所以元朝到最后都要看地方的脸色过日子,所以元朝离完蛋也基本不远了,只不过最后是朱元璋这个草头王取代了元朝而已。

  所以元朝的历史教训对于后世是非常深刻的,明朝和清朝都充分吸取了元朝的教训,再没有像元朝这么玩的。

  全文完

  我是疯言,很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

  胡人无百年国运,其实这句话还是有些道理的。

  打天下靠的是武力,蒙古骑兵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bug级的存在,故不管是向西还是向南,都是一路高歌猛进。

  可守天下必须要靠文化了,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水平,调和民族矛盾、经济矛盾……才能不断夯实自己的国家基础。

  这点恰恰是蒙古人欠缺的,胡人无百年国运的含义也恰恰在此处。

  地盘越大,需要调和的矛盾自然也就越多。初期,尚能靠着自己强大的军力来掩饰这些矛盾,但总有你压不住的一天吧?

  况且,国家大了,作为统治链最高层的蒙古人受到花花世界的诱惑也就越多。

  总有一天(针对蒙古人来说,就是这不到百年),不知哪里刮来一阵风,或是飘来一片羽毛,那多米诺连锁反应就开始了。

  莫道石人一只眼……

  谢谢,我是疯言,欢迎大家关注我、了解我;希望大家批评我、指正我~

  征服欧亚的是蒙古帝国,不是元朝,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元朝代表的是中国,延续的是中华正统,而蒙古帝国是一个在历史上曾征服过中国,但后来崩塌了的帝国。

  翻好多人的回答,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拒绝汉化”是元朝短命的根本原因,但,却没有一个人说出来蒙古人为什么不愿意汉化。

  在解释蒙古人为什么不接受汉化之前,先纠正一个大家的刻板印象,那就是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古人文化非常落后。在蒙古帝国初期,蒙古的文化确实落后,但不管是从东欧、中亚,还是从中国出土的文物来看,蒙古人在文化、艺术等领域并不落后任何民族,比如在金帐汗国的首都萨莱,俄国考古学者发现金帐汗国居然有公厕,而且还是分男女的。

  蒙古人拒绝汉化的原因系统地说起来很复杂,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做个博士论文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如果简单地说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汉文化还没有发达到能够治理一个世界性大帝国的程度,无法吸引蒙古统治者。

  正如开头说的那样,元朝不等于蒙古帝国,元朝代表的是中国,而中国是蒙古人征服世界的一部分。作为元朝的创建者,忽必烈不仅是中国皇帝,还是蒙古帝国名义上的大汗,虽然蒙古帝国实质上已经分裂。

  北魏、金朝、清朝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建立的政权,他们的汉化是非常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建立的都是中原政权,只能接触到汉文化。

  蒙古人则不一样,他们建立的是世界性的大帝国,能够接触到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犹太教等各地文明。这些文化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传统和丰富的治国经验,汉文化并不是蒙古人的唯一选择。

  忽必烈征服南宋只是蒙古征服世界的一部分,蒙古人政权的复杂性不是鲜卑人、女真人和满洲人政权所能比拟的。作为中国皇帝,忽必烈必须使用中国年号、国号、才用儒家礼仪,但是中国皇帝同时也是蒙古大汗,还要管理各种不同的文明的族群。在没有发现“普适性”的文化之前,蒙古大汗对治下的族群只能采用“分而治之”的征服策略。

  保持征服态势就必须坚持草原传统,但是治理中国又要接受汉化,所以元朝统治者始终在“汉法”和“蒙古法”之间徘徊。不能全面汉化意味着将占据绝大多数的汉人精英排除在政治活动之外,而他们却又是推翻元朝政权的主力军。

  元朝从1271年到1368年,国祚97年,不到一百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王朝,元朝幅员辽阔,他东起日本海,西至天山,南达南海,北及贝加尔湖,比汉唐盛世的疆域还要大。这么一个庞大的帝国,在短短不到一百年间灭亡,让人感到迷惑。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民族政策不合理,元朝把全国人民分为四等,第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大家都知道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异族统治中原的朝代,因而为了维护自己族群的利益,实行民族不平等政策,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人处于社会最底层,比如汉人杀死蒙古人或色目人则要被杀头或者坐牢,而蒙古人或色目人杀汉人只需赔偿一头毛驴,可见那个年代,汉人的命不如一头驴。

  这样的压迫汉人,自然遭到汉人的强烈不满,从元朝建立以后,就不断有汉人起义反抗元朝的统治,有力的打击了元人的统治。

  其二,统治阶级内部内斗不止,从忽必烈建立大元至元顺帝短短97年间,皇帝更换频繁,前后有十一位皇帝,平均一位皇帝在位不到九年,尤其是元朝中期皇位继承紊乱、政变频繁,这些导致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内耗严重,无暇顾及民生国计,加上后期统治腐败,赋税沉重,老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不得不铤而走险反抗暴元的统治,而元朝又不得不疲于应付这些起义,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其三,元朝的前身是大蒙古国,侵略扩张是他们的本性,元朝建立后,也发动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这些战争消耗元朝的元气,除了用兵南宋之外,元朝还侵略了越南,日本,缅甸,甚至爪哇岛,这些对外战争基本是无功而返,但消耗了元朝大量的财政支出,元朝统治者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就加重征收百姓赋税,而一些贪官借机搜刮,民众的负担愈发沉重,不得不起义反抗。

  1351年,红巾军起义爆发,揭开了大元灭亡的序幕,明太祖朱元璋在1367年灭掉各路军阀后,开始北伐,于1368年八月攻克通州,元顺帝北逃大漠,元作为一个全国性质的统治结束。

  总的来说,这些原因都直接或间接的加深了老百姓的负担,尤其是汉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造反意愿最强烈,元朝是一个典型的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的例子,历朝历代统治者如果不能心系天下百姓,那么灭亡都是一个迟早的事。

  图片来自网络

  喜欢请关注“一切都付笑谈中”

  大家好,我是唐岛渔夫

  我来从我的角度,讲一讲为什么元代灭亡的这么快。

  事实上,元代的大多数皇帝们,根本谈不上对皇帝这份职业的敬业与不敬业,因为他们压根没搞清楚中原皇帝是什么——这个最基础的问题。他们与其说是把做皇帝当成一种职业,不如说是把皇帝当成一种皇室福利。皇帝这个位子,你爽几年,再换我爽几年,至于皇帝这个职业定位是什么,职业发展途径是什么,职位对个人能力的要求是什么,并没有几个人在意。

  元代的皇帝们,对于整个国家的盘剥和搜刮的兴趣,远远大于他们对这个国家治理的兴趣。换句话讲,对于农业,他只管收公粮,不会在乎农民们有没有水灾旱灾虫灾;对于商业,他只管收交易税,他不会管你商业环境是否健康,国家对于整个商业环境是否有宏观调控。我虽然是这个国家的皇帝不假,但是这个国家跟我个人关系不大,只要到时候给我提供我需要的东西就好。正因为如此,跟大多数人想象的可能不太一样,实际上元代的老百姓非常自由,因为没人管。朝廷只是关注有没有人反抗,反正只要你反抗我就你。而对于平时的社会如何发展,老百姓如何生活,这事不好意思,跟中央政府没多大关系。所以,自由自在的老百姓们,创造出了元杂剧,也是这种反映自由主义的文学样式。

  忽必烈本人虽然粗通汉语,但是他的大多数子孙们对于汉语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在元代朝廷,蒙汉翻译这份工作格外吃香,当然,也不排除中间有个别滥竽充数,两边糊弄的主。正因为不懂汉语,所以为了方便交流,皇帝身边的权臣,基本都是在蒙古贵族和色目贵族中挑选,汉人大儒则很难走近到皇帝身边。退一步,即便是有汉人士大夫进入中央执政集团的法眼,也不会受到更多的尊敬。在前朝的大宋王朝,士可杀不可辱的文人士大夫,在元代动不动就被皇帝打屁股。这种野蛮的士可杀又可辱的元代廷杖制度,甚至深深影响了后世汉人建立的大明王朝。

  实际上,在当时蒙古贵族们的眼中,自己的根在草原上,至于在汉地做官,就相当于今天总部设在海外的外企常驻中国的销售代表。汉语既然没用,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元代是没有科举的,或者说科举就是六脉神剑,时有时没有。有或者没有,完全看皇帝的心情。甚至皇帝的权臣们还会时不时搞几个“治理天下”的良策来供皇帝参考,比如有个叫伯颜的丞相,曾经给皇帝支招,为了方便管理汉人,可以杀光“张王李刘赵”这几个汉人大姓的帝国公民(“伯颜请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帝不从”《元史.本纪.卷三十九》)。很难想象,这些话,出自于一个已经入住中原半个多世纪以上的王朝的丞相之口。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元代丞相很机智,很有创意。

  元代皇帝们这样扯淡式的统治,被推翻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应该来讲,中国古代的老百姓,是一个忍耐力非常强的群体。比如在元朝,即便我是第三等人,第四等人,每天都有蒙古贵族和色目官员冲我白眼,说我低贱,我都没有在乎过。但是,至少你要满足我基本的生存权,你要让我吃得上饱饭,不至于饿死;在我吃饱饭的基础上,我希望能够养活我的家人,让他们要吃上饱饭;此外,在以上两条都满足的情况下,我要看得到希望,能够有一天脱离我的阶级,改变我的命运和我后人的命运。而在非战乱时期,历朝历代的和平时代,改变自己命运的就是靠科举。

  这些最基本的人权,在元代倒不是说没有保证,而是说压根就没人关心。老百姓属于自生自灭类型,那么在风调雨顺的时节,当然还好说。如果遇到大规模大范围的天灾,而政府又没有帮助老百姓自救,也没有任何的所谓赈灾。那这就一定是农民起义,饥民造反的导火索。

  所以,一句话总结——

  元代的皇帝根本就没有拿着自己当中原皇帝看待,而是当成殖民者,那么相对应地,他们也拿着中原汉地当成自己的殖民地。

  这样的政权,根本不可能长远。

  元朝自忽必烈称帝至元朝灭亡,共九十八年,十一主;自南宋灭亡而全部占有中国到元朝灭亡,共八十九年。

  元代的中国,疆域及其广大,东起高丽,西至欧洲,北起西伯利亚,南至东南亚,横跨欧亚大陆,对欧亚民族文化融合交流产生很大影响。

  蒙古的人种观念极强,全国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西域诸国人)、汉人(契丹、高丽、女真等)、南人(南宋汉人),这是根据征服与被征服的地位而分。又有十等人之说:即官、吏、僧、道、医、工、猎、民(一说为娼)、儒、丐。蒙古崇尚教、道教,故僧、道地位较高;贱视读书人,故儒几与娼、丐同。正因其固守野蛮,不肯接受中国的文化,所以仅仅八九十年,元朝便轰然崩塌了。

  其官制,则以蒙古人为正职,以汉人、南人为副职。因其无文化,不得不用汉人处理政务。

  其兵制,亦分为四等: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其兵源正与四等人的分类同,全是以压制汉族为目的。

  法律上亦不平等,蒙古人杀死汉族人,仅罚其烧埋银及出征。

  选举上,蒙古人、色目人考试题远比汉人、南人容易,且选官也高一等。

  蒙古最先曾想把征服的中原汉族人全部杀光,将田地改为牧场,因耶律楚材所谏乃止。而汉族人又多被蒙古人虏为奴隶。

  蒙古为防止汉人、南人的反抗,禁止汉族人私藏兵器,违者处死;又分二十户为一甲,令蒙古人为甲主,衣食财物为所欲取,童男少女惟其所命。

  明太祖朱元璋大兵起,元顺帝北遁塞外,其后代去帝号,称鞑靼可汗,明成祖两次亲征,追至蒙古发源的斡难河,大破之。鞑靼遂并入瓦剌部。

  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创下建立蒙古大汗国之后,这个彪悍的民族并没有停止过对外扩张的野心,以强悍的武力创下了中华历史上最大的王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大一统的王朝,疆土横跨亚 欧两块大陆,具历史记载疆土超过1600万平方公里。就是这么强大的帝国却在短短百年而灭亡。

  而其灭亡个人认为有三点,一是马背上建国,依然是在马背上毁灭。从蒙古汗国建立到灭亡一直都在扩张中。二是经济体系崩塌,元朝末年通货膨胀导致打下来的那么大疆土而没有钱去治理。三是在文化的大融合下,元朝没有顺应趋势被同化,而是被驱逐。

  一,马背上建国,马背上灭亡,黄金家族的铁骑在当时是让所有国家而颤栗的军队 ,从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到忽必烈建立元朝,扩展一直都没停下过,战线拉的太大。第一次失败是以跨海征战日本,在没有优势的情况下遇到海上飓风,导致损失惨重。第二次失败是第二年征战印尼爪哇国,背腹受敌,以失败告终。本来是以战养国,却没有捞到好处,两次战争大量征兵,使国内民不聊生,过重的赋税,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二,经济体系崩溃,元朝打下那么大的疆土,战争搜刮的财富还是很多的,能支持蒙古皇室的奢侈挥霍。但是忽必烈改变之前的货币政策,开始使用“中统钞”纸币来代替之前繁重的铜币等,本身是一项伟大的改革。但是却缺少了相应的监管制度,导致后期假币增多,皇室对纸币印发也没有控制,市场上出现了一大捆钞票换不了几个鸡蛋。货币体系崩溃加快了元朝的崩溃

  三,元朝做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大一统的帝国,创立初期进入中原也有做文化方面的改革和融合促进。但是元“一省制”虽然加大了中央集权,但是也导致权利都集中在蒙古族手中,做为汉族千百年来发展的中原地区,文化融合和兼容性还是很强的,过度的权利分布在蒙古人手里,导致了元朝内部的腐败和权利的排他性,为后期农民起义创造了环境。

  以上是个人认为的元朝不到百年灭亡的原因,但一个王朝走向灭亡原因有很多种,希望多多补充。

  归根结底一句话,打江山与治江山不是一回事。

  蒙古人二十万铁骑横扫欧亚两州无人很敌,打江山易,守江山是做人的工作,蒙古人正因为缺少治理的人才,所以才很快丢了江山。

  十三世纪,蒙古铁骑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亚欧大陆。中国北方的金王朝,西夏王朝,中亚的花剌子模王朝,南亚的印度,西亚的阿拉伯,东欧的俄罗斯,甚至中欧的维也纳都没有能逃过厄运,西方人恐惧地将成吉思汗和他的族人称之为“上帝之鞭”。中国南方的南宋政权在抵抗了几十年后,也没有能挡住蒙古军队,1279年,随着宋朝皇帝和太皇太后打开建康城门,向伯颜纳降,宋朝自此宣告灭亡,蒙古帝国的主体部分——元帝国最终实现了对中国全境的统治。

  但正如欧阳修对后唐庄宗的评价“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有着前所未有体量的大元帝国在建国后不到百年,便轰然倒塌。虽然“北元”作为元帝国的延续,依旧宣称自己的正统地位(而且中国历史上的传国玉玺相传在蒙古人手中),但事实上作为全国性政权的大元朝已经结束了。

  至于元帝国为何会如此短命,历来众说纷纭。

  按照蒙思明先生的观点,元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从统一之初便矛盾重重。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大多数都伴随着资源的重新分配。旧王朝因为资源的高度集中,导致社会贫富分化过大,少数人掌握多数财产,且奴役多数人。由此整个社会的矛盾便空前激化,新王朝诞生在旧王朝百姓的怒火之中,它打破了原有的资源分配体系,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了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重新分配,新的分配格局虽说不能做到绝对公平公正,但相较旧有分配格局而言显然是更为合理的。于是乎,前朝的既得利益集团被消灭,有他们造成的社会矛盾得以缓解,代之而起的新既得利益者在最初都能借鉴前朝教训,保持相对克制,安心恢复生产和秩序。所以在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初,大多会经历一段对百姓而言相对“舒适”的时期。

  但元帝国的建立并不是通过这一途径。元朝统一之前,北方的金国和南方的宋国各自内部本身就存在极为激烈的矛盾,在金国表现为女真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合体与底层百姓的矛盾,在南宋则为以赵宋皇室为代表的地主、大官僚和农民的矛盾,当然民族矛盾也是客观存在的。按照正常路径,应当由宋朝和金国各自内部的受压迫者打碎这两个政权机器,在各自国内重新分配土地资源,这样才能真正缓和矛盾。但蒙古人作为外部力量直接冲击了这两个政权,并吞并了它们。

  蒙古帝国采取的措施是联合两国原有的上层,并允许他们继续享受特权——因为蒙古人在治国方面实在是很佛系。于是乎,金国的贵族到了元朝还是贵族,南宋的赵老爷在元朝的统治体系中还是赵老爷。而元朝社会,则原封不动地继承了宋金两国原先的矛盾,并在此之上多加了一层民族矛盾。

  因此,元朝在建立之初,根基就非常之不稳——因为其组成部分前身的问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而且愈演愈烈。只是凭借忽必烈作为君主出色的个人能力,勉强调解了各方的矛盾。

  随着忽必烈的去世,元帝国短命的第二个原因也就产生——内斗。有元一朝,其朝廷的内斗是相当严重的,权臣干掉皇帝,下一任皇帝干掉权臣,后妃干政,元朝的宫廷斗争可谓是之前历朝历代的集大成者。本身矛盾就尖锐,结果你们这帮蒙古贵族居然忙着搞自己人?君主专制体制下,朝廷的动荡会直接造成整个官僚体系的瘫痪。这也加剧了元朝社会的不稳定性。

  此外,民族矛盾也是击垮元帝国的一大因素。虽然所谓的“初夜权”这种完全是在瞎扯,但不可否认,元朝的民族矛盾的确存在。元朝的统治者对汉文化不感兴趣,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见识过了与汉文明发展程度相当的伊斯兰文明和西欧文明,所以并不认为儒家化是必须的手段,元朝很多皇帝连汉语都不会说——这和后来的清王朝迥然不同,清朝皇帝能熟练地用文言文写论文,如《大义觉迷录》。但他们统治之下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华夏人,你不懂汉语,就没法了解汉人在想什么,你连他们想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去做到有效的沟通和统治?不了解,加剧了双方的分裂。

  再者,虽然“四等人制度”纯粹是无稽之谈,但元朝社会在各个方面的确存在着对不同民族的区别对待——至少存在因为民族身份而机会不平等。这样一来,民族矛盾始终威胁着元帝国。元帝国虽然利用军事和行政手段将诸多民族置于巨大疆域之下统治,但它并没有能消除各民族的隔阂,真正将其凝聚在一起。

  因此,出生即危机重重的元帝国,在艰难地走过了九十多年个春秋,最终被放牛娃朱元璋推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考察世界历史,短时间打下巨大疆土的政权都难以长期延续,比如马其顿帝国、帖木儿帝国、拿破仑帝国等。

  这是因为,军事征服只是建立国家的前提,国家要长治久安,必须建立稳定的行政体系,并开启经济一体化和国家认同感的建设。但在这些方面,元朝是不及格的:

  官吏任命方面,有世袭,有推举,也有科举,王公贵族向自己的封地派驻官员,与地方官共同治理,管理体系混乱,行政效率极其低下。

  税制方面,南北分治,不同人群实行不同税率,甚至因蒙古人不耐繁巨,管理粗放,干脆实行包税制,将征税权承包给商人,而商人征税随意性极大,税制更为紊乱。

  帝位继承方面一团乱麻,原先蒙古人实行忽里台制度,由宗室勋贵协商推举大汗,但忽必烈自己破坏了这一制度,此后元朝一直没有建立稳定的帝位传承体系,皇帝频繁更迭,仅1307 年到1332 年,元朝就走马灯似地换了八位君主,其中两个被暗杀(英宗、明宗),一个失踪(天顺帝)。这一制度缺陷对统治秩序造成致命打击。

  人民的国家认同感更是薄弱。元朝民众分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存在严重的民族歧视现象,比如汉人被蒙古人打不能还手;任同一官职,蒙古人与色目人的俸禄高于汉人;汉人不能携带刀具,等等。长期生活在歧视中,人民隔阂严重,国家认同感极其薄弱。

  另外,这些短时间打下巨大疆土的军事帝国,长期通过军事征服扩张版图,延续统治,已经形成路径依赖,不擅长内部治理与发展,而军事征服需承担巨大成本,财政负担极其沉重,最终必然崩溃。

  

元朝打下那么大疆土,为什么只有不到百年就灭亡了?

  

元朝打下那么大疆土,为什么只有不到百年就灭亡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五金工具_五金配件_五金建材_机械设备-五金网 > 元朝打下那么大疆土,为什么只有不到百年就灭亡了?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