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宝网络

苏军270号命令有多么残酷?苏联270号命令原文

  1941年8月16日,苏联发布了第270号命令原始命令

  第270号命令如下:害怕战斗的军官可以被枪决或降为士兵,由勇敢的士兵代替。但是,士兵和军官未经军队允许撤退被视为逃兵,上级军官可以不请示就就地枪决他们。与此同时,他们的家人也将被控叛国罪,投降者也将被视为叛国。他们的家庭也承担共同和几项罪行,将被剥夺国家权利和援助。这一命令后来发展到这样的地步,所有投奔敌人的人的家属都将被处决,甚至从战俘营逃出来的囚犯都将被枪毙。

  当斯大林签署的第270号命令出来时,它使士兵们分神,把士兵们推进了德国人的怀抱;第270号命令颁布后仅两个月,苏联战俘的人数实际上增加了130万。

  在整个苏德战争中,被俘的苏联人数高达570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有交战国中人数最多的。其中,100多万哗变者组成了俄罗斯解放军,或类似的志愿者,并把他们的枪对苏联作战,从而成为纳粹德国军队的帮凶。

  除了100多万囚犯的兵变,斯大林的命令也给苏联军队的作战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苏联士兵的盲目服从。每个士兵都害怕因违抗命令而被判叛国罪,所以不管上级下达什么命令,他们都会盲从。

  虽然服从是士兵的第一职责,但是上级下达错误的命令还是经常发生。由于苏联军队的盲目服从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伤亡,整个作战过程充满了刚性和僵硬,根本没有灵活性。

  据统计,在整个苏德战争中,约有15.8万人以“懦夫”的名义被处决,其中约有1.5万人是在苏联管理最严厉的斯大林,盖勒战役中被处决的。

  270号订单有利也有弊。它有利于调整大多数苏联官兵的心态,重塑铁的纪律,遏制迅速撤退的局面,使德国的闪电战和希特勒的疯狂破产,并大大削弱德国人的士气。

  其次,在命令发布后,许多苏联军队变得不顾一切地死在不同的地方。因此,它为随后的战略反攻赢得了足够的时间。可以说,尽管第270号命令有争议,但它将苏联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并为苏联后来击败德国奠定了基础。

  1941年8月16日苏联发布了270号命令。

  命令原文

  这个270号命令是这样的:怯战军官可被枪决或降为士兵,由勇敢士兵取而代之,但凡没经过军方允许擅自撤退的士兵和军官一律视为逃兵,上级军官可将其就地枪决不用请示,同时家属同样要被安上叛国罪的罪名,投降的也同样按照叛国罪论处,家属也有连带罪责,会被剥夺国家权利和救助。这个命令后来发展到,所有投敌者的家人将被处决,即使是从战俘营逃脱的俘虏,也将全部被枪决。

  斯大林签署的270号命令一出,更使得军人人心涣散,并把军人推向了德军的怀抱;270号命令发出后仅两个月,苏军战俘竟然增加了130万。

  整个苏德战争中,苏军被俘人数高达570万,为二战所有交战国军队中最高者,其中,叛变的超过100万,组成了俄罗斯解放军,或者类似的志愿军,调转了枪口,向苏军开战,成了纳粹德国军队的帮凶。

  除了100多万的俘虏叛变,斯大林的这道命令还给正在作战的苏联军队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因素,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苏联士兵的盲目遵从。每一个士兵都害怕自己因不服从命令而被定下叛国罪,所以无论上级下达了什么样命令,他们都会一味的遵从。

  虽然说服从是军人的天职,但上级下发错误的命令也会常有发生。因为苏军的盲目服从,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伤亡,整个作战过程都充斥着死板和僵硬,毫无灵活可言。

  据统计,有大约158000人在整场苏德战争中被以“懦夫”的名义处决,其中由大约15000人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管理最为严厉的时侯被处决的。

  270号命令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是调整了苏军大部分官兵的心态,重塑了铁的纪律,遏制了迅速败退的局势,让德军的闪击战和希特勒的狂言破产,极大的削弱了德军的士气。

  其次,命令下达之后,很多苏军变得舍生忘死,在各地死战不退。因此为后来的战略反攻争取了充足的时间。可以说,第270号命令虽然饱受争议,但它却把苏联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为后来苏联击溃德国奠定了基础。

  没有俘虏、只有叛徒!二战苏德战争时期苏军的惨无人道的军令使得几百万苏军有家难回,于是这些受难的军人只能发生叛变,这就是我们熟悉的270号命令。

  举世瞩目的1941年红场阅兵,数万将士从红场直接奔赴战场,堪称悲壮。

  二战时的苏德之战是史上最惨烈的战争,此战历经四年,双方共投入三千万军队。死亡人数创了历史记录,苏军死亡八百多万,德军死亡四百多万。这还不包括受伤人数,假如把这部分人数也算在内的话,数量还会成倍增长。

  战争还产生了大量的俘虏,当然双方都有被俘人员,但是苏军的俘虏却因为一道命令,大量反水,成为为虎作伥的反面力量。

  苏军的大量被俘有很多原因,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军运用了令苏军猝不及防的闪电战。在德军的突然攻势之下,苏军常常是十万几十万的被包围,这样,也就产生了数量惊人的俘虏。仅在战争最初的两年里,苏军就出现了四百多万的俘虏,四年战争共产生了近六百万的战俘。

  依照常理,苏军特别是被俘的苏军应该最恨德军,可是令人费解的是,二战时竟然有多达百万苏军反水,跟自己的同胞为敌。

  反水者当然不仅仅是士兵,也有军官,甚至有高级将领。在这些反水的军人中有二十多个将军,其中最高级别是一位中将,名字叫弗拉索夫。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原来,战前苏联搞了一次大清洗,很多士兵、军官甚至高级将领都被殃及,他们原本就对政府心怀怨恨,再加上斯大林又发布了一道极其强硬的命令——《苏联国防人民委员270号命令》,这一命令把俘虏视为叛徒。不仅成为俘虏的人将要面临惩罚,其家属也会因此遭到逮捕。

  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战俘是战争的必然产物,战俘跟叛变完全不是一码事。在战争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军队已经没有抵抗能力,除了死,只有选择当俘虏,有时候甚至连死的机会都没有,这时成为战俘不是耻辱。

  众所周知,苏军在装备低劣的条件下,在战场上还是很顽强的,成为俘虏大多是出于无奈。但是最可怕的是,当那道命令颁布之后,德军不费一枪一弹白白是收获百万大军。只因那道命令实在太过残忍。

  卫国战争初期苏军作战很不利,大批部队被成建制消灭或者俘虏。危难当头,苏联发布270军令。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苏联没有战俘,只有叛徒”。那时是苏联战略防御阶段,总基调也是以空间换时间,此时下达这个命令的意味就是就是让战士不计代价抵抗,消耗德军有生力量,为反攻赢得时间和人力上的优势,同时振奋苏军士气。

  但是苏军270号命令并没有起到原本的作用。他的原意是让被围困的苏军战士不能当战俘,不能投敌,只能死战到底。在这种情况下,你叛逃家人遭罪,你即便被俘虏家人也遭罪,你侥幸从战俘营逃出来却发现自己的妻子爹娘已经被抓到西伯利亚修铁路了,你还愿不愿意为国家卖命?

  所以270号命令非但没能起到阻滞德军前进道路,起到所谓“一寸山河一寸血”的作用。而且很多苏军干脆投降叛变,直接加入“伪军”与德国人并肩作战打苏军。据统计,在命令发出后的两个月里,苏军战俘又增加了130万。整个卫国战争当中,苏军被俘人数达到570万,其中变节者超过100万,很大程度上就是拜这一命令所赐。

  回过头来看苏军第270号命令的残忍之处。起初,他只是为了激励士气,让战士可以更勇猛的作战。但是第270号命令产生的后果确是可怕的,烈士蒙冤,勇士含恨,它起到的反面效果远比正面效果来的都大。所以受制于270命令产生可怕的后果,苏军却只有在战争伊始的1941年执行这项命令,到了后期干脆悄悄停止了命令执行。而后期著名的苏军第227号命令,也算是对这一命令的一个修正,也正是因为227号命令的出现,苏军才得以实现了由战略撤退到战略反攻的转变,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斯大林在二战期间代表苏军最高统帅部发布过两道最著名的命令,其一是1941年8月16日签署的《国防委员会第270号命令》,针对的是苏军的各级指挥员和政工人员的战斗意志问题,算是“对官”;其二是1942年7月28日签署的《国防委员会第227号命令》,针对的是所有参战人员未经命令擅自撤退的问题,主体算是“对兵”,至于为什么下达时间和命令编号是相反的,真心搞不懂斯大林的真实想法。

  (斯大林)

  但是两道命令有个共同的战场背景:苏军都在大规模撤退!了解苏德战争的军事爱好者必然清楚,前一道命令是小胡子《巴巴罗萨计划》刚刚实施的期间,德军三个集团军群正在南方、中路和北方高歌猛进,缺乏思想准备和军事准备的苏军已然被打懵了,整师整军甚至整集团军地被合围然后投降。死伤姑且不论,仅至1941年12月6日就有380万苏军被俘,甚至超过了德军第一期投入作战的陆军总数,充分说明苏军的作战意志极度薄弱,原因很复杂,不在本文讨论范畴之内。

  斯大林有点忍无可忍了,在战争爆发的第55天头上签发了“第270号命令”,命令中指出:“指挥员和政工人员在战斗中如果隐瞒自己的身份,开小差或者向敌人投降,将被视为蓄意叛逃人员。其家庭成员将被视为背叛祖国的逃兵家属而实施逮捕”!这就类似于北伐军的连坐纪律了,总之是一人投降全家遭殃,只能血战到底别无他途。

  (华西列夫斯基)

  要说最倒霉的还是苏军各级政工人员,因为党卫军头目希姆莱按照小胡子的授意,也在同一时间下达了枪毙战俘中所有政委的命令,根据特别行动队长、刽子手奥伦道夫在战后的供词:“所有犹太人和政工干部都要调出战俘营,处以死刑,据我所知,在整个对俄国的作战期间,一直采用这个办法”,换句话说,苏军政工干部一旦被俘,横竖都是个死,落到敌我任何一方的待遇相同。斯大林的命令更狠,不仅本人难以幸免,还要株连家属。

  所以有人说,斯大林的第270号命令过于简单和残暴,逼反了类似于弗拉索夫中将这样曾经的“苏联英雄”,也让100多万苏军战俘掉转枪口成为伪军,这种理解是有失偏颇的。苏军实行的是军政双首长制度,政治委员在紧急时刻拥有部队最后的决定权,直接影响着部队的命运,而第270号命令打消了政工干部的所有幻想,将他们推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境地,在当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不就是兵败如山倒了。

  (希姆莱)

  第270号命令下达后,在军队中很快得到贯彻实施,因此苏军各部的抵抗意志明显增强,从1941年10月起,德军向莫斯科的推进过程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抗击,最终被阻挡在莫斯科50公里以外。至12月6日朱可夫集结预备队进行反击,德军遭遇了苏德战争期间的第一次大的挫败,尽管朱可夫取得的战果有许多因素在里面,但第270号命令仍然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两句话:慈不掌兵、乱世须用重典。

  虽然在第270号命令发布后仍然有130多万苏军被俘,但投降和被俘的数量已明显减少,更重要的是,各级政工干部在敌我两边的压力下,大部分真的开始玩命了,就这一层说,希姆莱的手段是愚昧的,都已经被俘失去战斗力的政工人员,滥杀和虐杀只会让那些坚持战斗的人更加顽强,得不偿失。至于说到100万所谓的“俄罗斯解放军”的出现,更是与第270号命令无关。

  (弗拉索夫)

  因为这100万人都是从战俘里产生的,能够举手投降本身其中就没多少强者,况且在苏德战争期间被俘的570万苏军官兵中,最后在战俘营被解救生还的仅有100万人,再计入这100万伪军,被德国人虐待致死的战俘数量不低于370万人,约占总人数的65%,活命的机会真心不大。所以许多战俘选择加入伪军仅仅是为了活命而已,这样的部队根本没什么战斗力,换个角度看问题,当伪军就能保住家属了?

  直到战争结束这100万伪军有什么大的战果吗?完全无足轻重,一群乌合之众罢了,所以从整体上对苏德战争影响不大,相反,第270号命令成为一把达摩克利斯剑,高高悬在仍然战斗的苏军官兵头上,起到了相当的震慑和号召作用,虽显无情,实属必要。尤其是苏军内部的民族成分较多,什么乌克兰人、哥萨克人、爱沙尼亚人、车臣人、卡尔梅克人等等,没有严酷的命令,肯定是一盘散沙。

  1942年夏季,德军在南线发起代号“蓝色计划”的攻势,先胜后败的苏军一路溃向斯大林格勒,部分苏军已然逃过顿河,几乎重现1941年夏天的情况,斯大林必须采取断然措施止住溃势。他于7月29日将西南战区总司令、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元帅解职,同时决定以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统一指挥西南战线的作战行动,之前一天,视察前线回到莫斯科的华西列夫斯基上将奉命晋见。

  华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汇报完前线情况后,斯大林突然谈起了部队状态和作战意志问题,谈及各个部队是不是把1941年8月16日发布第270号命令都忘记了?要求总参谋长立即起草一份新的命令,中心思想是“未接到命令就退却是一种犯罪,必然将受到战时最严厉的惩处”。华西列夫斯基自然照办,当天就起草了命令底稿,经斯大林审阅后的“第227号命令”随即发布。

  (弗拉索夫视察伪军)

  命令的原文很长,仅摘录其中部分语句:“从今以后,给所有军官、战士、政治军官一个铁一般的纪律:没有上级的命令,不得后撤半步。无论他是连长、营长、团长、师长、政委,只要是在无上级指挥官的命令情况下擅自撤退,他就是叛徒,他就要被当作祖国的叛徒而受到处理”!命令特别规定在每个集团军的作战序列中,都要成立5至10个戴罪立功连,用以遣送而触犯纪律的士兵和军士,同时要求此命令要传达到连队级并大声宣读。

  从后面发生的战争事实来看,第227号命令的意义同样重大,斯大林格勒守军的死战不退,为整个会战的最终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久以后又是朱可夫调兵反攻,全歼了保卢斯精锐的第6集团军,两个命令发布的时间和背景,以及引发的结果,竟然达到惊人的一致,如此说来,还有人说过分或者残暴吗?这是战争,你死我活的战争。

  不论前进还是后退,都是死,这样的军令,换了哪个军队估计都会让无数士兵心生绝望的。

  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在1941年8月16日,发布第270号命令《关于贪生怕死和叛国投降的问题以及禁止这种行为所采取的措施》。命令的核心就是,如果在战斗中有人敢逃跑,就地处决!对于叛国者,家属也要连坐受罚。

  发布的这条命令中,实际命令只有3条,可却在开头花了很大的篇幅先是表扬了一些在战斗中克服种种困难没有投降的人,同时又点名批评了很多临阵投敌的原苏联军队高层指挥官,然后作出了个简单的动员。意思就是说:我们下这样的命令,也是迫不得已的。

  而这个所谓的有叛逃倾向,根本没有依据,全凭指挥官的主观判断,这样就极易发生有意或无意的误判。

  这条命令,对于那种绝对忠诚,有着崇高理想信念的士兵或指挥官来说,和没有一样;但我相信,这种人绝对是少数!也就说,大部分士兵看到这条命令之后,肯定会开始考虑自己的后路。

  这是人性使然,无所谓对错,动物的本能就是趋利避害,面对这种几乎必死的军令,没有人叛变才会让人奇怪。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战争,一共有61个国家和地区被卷入了这一场争斗,超过了9000万上人员伤亡,5万亿美元付出东流,而苏德战场,又是在此期间,最为惨烈的地区之一。

  根据人们二战后的统计,苏联成为了伤亡最高的国家,其数量甚至超过了人口最多的中国,包含军队以及贫民在内,损失累计2959.3万。其中死亡681.7万人、被俘或失踪445.6 万人、伤病累计1832万人次。

  而从如今的角度来看,随着重重资料的解密,人们也难免对过去的事态度情发生改变,在这场被称之为伟大卫国战争的背后,也堆叠着层层的血腥和残酷。今天就必须要说一下,一道可以说是二战中最为残酷的军令:270号命令。

  1941年8月16日,苏军发布了斯大林签署著名的苏联国防委员会第270号命令:《关于贪生怕死和叛国投降的问题以及禁止这种行为所采取的措施》。它究竟说了什么?

  这份命令很长,我们便筛选出主要的几点来观看:

  在战斗中丢掉、撕掉徽章逃往后方或投降的指挥员和政工人员将被视为逃兵,他们的家庭成员将作为违背誓言者、叛徒和逃兵的亲属而被逮捕。

  陷入敌人包围的各单位和部队应义无反顾地战斗到底,用生命保护自己的装备,从敌人的后方对敌实施打击,消灭法西斯走狗。如果自己的部队被敌人包围了,那么每个军人,不管职务多大,都有责任听从上级的指挥,战斗到底,。如果军官或士兵不组织积极的抵抗,反击敌人,而是选择投降,那么可以从空中或地面采取任何手段除掉他们。向敌人投降的成员的家庭将被剥夺所享受的国家权力和救助。

  此条军令一出,苏联部队全军哗然。这意味着什么呢?第一点,如果你成为了逃兵,那么你的家人也跟着完蛋倒霉。他们的结局,很有可能是被送到远方西伯利亚关押政治犯和其他形式罪犯的劳改营当中,冒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和缺衣少食,在冰天雪地里面修铁路,这样一来,结局还真不如战死在沙场。

  至于第二点,就是不允许投降,一旦投降就会被视为叛徒,而向他们投降的成员家庭将会被剥夺所有补助。

  在二战中,对叛徒和俘虏有着如此处罚的,只有苏联一个国家,哪怕日本、纳粹德国,也未曾颁布如此严苛的法令。当然,凡事必有原因,我们来看看在颁布这条命令的当时,苏联有多危险就知道了。

  这条法令颁布,距离6月22日,德军撕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大举进攻也仅仅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当时苏联前线部队并不少,足足500万人,对于纳粹的提防本来就是他们的重中之重。

  然而结果是,从6月22日到7月9日,德军在西北方向推进400至450公里,在西方向推进450至600公里,在西南方向推进300至350公里,夺占了拉脱维亚、立陶宛全部,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达维亚大部,入侵了俄罗斯联邦西部各州,进抵列宁格勒远接近地,威胁斯摩棱斯克和基辅。在头18天的战斗中苏军损失了2000车皮的军火,30万人被俘,损失火炮3000门、坦克1500辆和飞机1500架。

  而等到了8月份,苏军已经丧失了乌克兰的农业基地,德军获得了黑海港口作为补给站,当时苏军在这边布置的,是他们最引以为傲的西南方面军,装备精良,却依然溃退于德军的阵前。为何苏军的战斗力如此不堪一击?

  分析原因,首先是斯大林在大清洗中,处决掉了大量有经验的中层指挥官,而且任人唯亲,导致部队决策层失误频繁。而第二点,苏联国内矛盾尖锐,不少高加索等地的农民,不满于苏联的土地政策,竟然主动为德军带路,还有不少人加入德军阵营。

  二战中阵亡的苏军最高级别将领,瓦图京大将,就是在乌克兰的游击队枪口下倒下的。而在德军的重重进攻中,当时的参战队伍,望风即溃,在生死存亡之际,斯大林无奈地签下了这道命令,然而它真的有效吗?

  据朱可夫《回忆与思考》中透露,在整个苏德战争初期,苏联竟有一个方面军、19个集团军和250个师落入德军合围口袋而被歼,360万军人被俘。在这道命令发出后的一个月,就有超过60万的苏军在基辅战役中投降。

  在此之后一年中,苏军的俘虏人数惊人的飙升到了300多万人。百万苏军宁肯叛变接受俘虏也不愿服从而战到最后一刻,相信这是斯大林没有想到的。实际上也不难理解,在很多苏军士兵看来,他们受到如此对待,那么抵抗入侵者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为此,苏联不得不在1942年7月28日,颁布了更加温和的“第227号命令”,废除了“祸及家人”的相关条例,并且号召大军奋勇向前。

  如今关于270号命令,依然有着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它确实发挥了作用,确保一部分士兵因为恐惧和忠诚进行奋勇作战,但是也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品,对此你们怎么看?

  投降即叛变,直接枪毙,且逮捕家属---未免太过残忍

  一、签署

  1941年8月16日,斯大林签署了270号命令。

  二、内容

  总体思想:苏军一步不能退,撤退即是背叛,“没有俄国的战俘,只有俄国的叛徒”

  1、关于逃兵的认定和判决:所有师指挥官和政治委员都有权立即免除那些在战斗中设法保全自己、害怕在战场上行使指挥权的营团指挥官的职务,可将他们视为骗子,降为士兵,如果需要,可对他们就地处决,用下级军官或红军战士中勇敢、坚强的人取代他们。

  2、关于作战部队:陷入敌人包围的各单位和部队应义无反顾地战斗到底,用生命保护自己的装备,从敌人的后方对敌实施打击,消灭法西斯走狗。如果自己的部队被敌人包围,每个军人,不管职务多大,都有责任听从上级的指挥,战斗到底,。如果军官或士兵不组织积极的抵抗,反击敌人,而是选择投降,那么可以从空中或地面采取任何手段除掉他们。向敌人投降的红军成员的家庭将被剥夺所享受的国家权利和救助。

  3、关于逃兵结果:在战斗中丢掉、撕掉徽章逃往后方或投降的指挥官和政治工作者将被视为逃兵,他们的家庭成员将作为违背誓言者、叛徒和逃兵的亲属而被逮捕。高一级指挥官和政治委员有权对军官中的这类逃兵就地处决。

  三、背景分析

  在二战初期,面对德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采取了绥靖政策,纵容希特勒的入侵,企图“祸水东引”。面对德国实力不断增强,斯大林为了保证国家的安全,决定放弃核英法等国一起对付纳粹德国。事后,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其实签订条约的时候,双方各存私心,表面上交好,其实内地里都在增强自己的实力。只是苏联万万没有想到,纳粹德国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突然对本国开始袭击。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按照之前制定的“巴巴罗萨”计划集结了190个师550万人、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由于苏联的疏忽,再加上苏联刚刚经历了大清洗运动,面对德军的闪电战,苏军措不及防,只能被德军吊打。仅在战争开始后的第一天,苏联一方便损失了1200架飞机,其中800多架还没能起飞,便被摧毁在了跑道上。刚开始苏联不仅丢城失地,而且还损兵折将。在接下来的短短几天内,德国北方集团军接连击溃了苏联红军24个师,迫使苏联红军撤退400~450公里,整个波罗的海地区都成了德军的地盘。而中央集团军更是通过一个双钳攻势,完成了对苏联西部军区的合围,全歼苏联30个师,另有70个师损失超过了50%以上。虽然苏联在南方战线占据了兵力和装备上的优势,但由于德军的士气和战斗经验,德军依旧顺利长驱直入,抵达第聂伯河。此时上百万苏军被德军围歼,德军一下子向前推进了600公里,兵临莫斯科城下,苏联岌岌可危。由于苏联连续惨败,更有几十万的苏军投降,此时的苏联士兵看不到希望,毫无斗志。希特勒狂言道:“三个月灭掉苏联”。面对如此窘境,斯大林采取无奈之举,发布了苏联历史上最严酷的“270号”命令。

  四、利害分析:利大于弊

  害:让数百万士兵寒心,无路可退,直接叛变

  这个命令的签发,使得苏联士兵人心惶惶,各个有朝不保夕之感。二战中苏军被俘人数高达570万,其中有将近130万就是来自与270命令签署之后,这是给军中带来的直接损失。对斯大林等苏联最高统帅部的形象极具抹黑性 。斯大林为了推行270号命令,对于被德军俘虏的长子置之不理,死在敌人的枪下。同时,斯大林还逮捕了大儿媳,并送入劳改营。后来这个命令发展到,所有投敌者的家人将被处决,即使是从战俘营逃脱的俘虏,也将全部被枪决。在苏联统帅眼里,没有战俘,只有变节者。他们认为军人只要被俘虏,就是变节的人。因此这份命令,使得军心涣散,并把士兵、将领推向敌人的怀抱。他们会想,你们既然这么残忍,反正横竖都是死,还要连累家人,还不如投降,还有口饭吃。

  利:虽属残忍,但其功不可没

  1、规整纪律,严正纲法、重塑铁纪

  2、后退是死,被捕是死,唯有向前,才可能有一线生机

  残忍是真残忍!这个命令让苏军前线官兵没有退路,为了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家人,只能选择完全战斗,但这在某种意义上坚定了士兵的作战意志,扭转了战局,为士兵断了念想,一改之前的低迷,个个开始奋勇杀敌苏军反击力度越来越大,极大的增加了红军的战斗力,就连德军坦克14军指挥官斯特尔斯盖伊姆向保卢斯报告时都明言苏联人太恐怖了。最终,这个命令成功扭转了时局,为后来苏联击溃德军打下了基础。

  看似残酷,但也实属无奈,虽让许多士兵寒心,但也成功挽救了苏联,推动苏联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列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最终击退德国法西斯。

  《亮剑》中,七十四军被快速击溃,士兵四处逃窜,当他们遇到楚云飞的时候,楚云飞用枪逼着他们回到前线,可是士兵们依然畏畏缩缩不敢回去。战场上兵败如山倒时,出现逃兵不是少见的事情,苏德战争初期,苏联西线防御快速溃败,士兵们被打蒙后四处逃窜,这让斯大林甚是愤怒,于是他颁布了苏联最高统帅部第270命令,这为苏联取得苏德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第270号命令规定:怯战的军官,将被枪毙或者降为士兵,允许以勇敢的战士取代他们;未经允许就撤退的军官和士兵视为逃兵,上级军官可以就地枪毙他们,他们的家属将以叛国罪被逮捕;投降者的家属也会以叛国罪被逮捕,并剥夺所享受的国家权力和救助。

  苏德战争前,斯大林自以为希特勒不会违背《德苏互不侵犯条约》,英国丘吉尔和美国罗斯福的提醒,德国驻苏大使舒伦堡的好意相告、苏联间谍佐尔格的情报和德国特务小分队的口供,这些关于德军要攻击苏联的信息全部被斯大林搁置在一边,他允许苏联报社发表关于德军要进攻苏联是假消息的声明,这让苏联大部分军民都跟着麻痹大意了。苏德战争爆发的时候,苏联士兵不管是武器装备,还是心理,都没有进入到战斗状态,士兵们被德军迅猛的机械部队打蒙了,每天都有逃兵出现,但是这种情况在第270号命令发布后,完全被扭转过来。

  苏联前线的官兵接到第270号命令后,开始顽强抵抗德国的攻击,尤其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士兵的抵抗让德军感觉到恐惧。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元帅保卢斯越打越感觉不对劲,按照他的经验分析,德军占领了斯大林格勒的大部分地区,在德军强大的兵力和机械部队的威胁下,苏军应该投降了,再打下去没意义,可是苏联不仅没有投降,反击力度还越来越大。

  保卢斯作为指挥官,他们没有在前线战斗,他们无法清楚体会到苏联人疯狂地抵抗力度,但是德军的前线军官却感受很深。德军攻击斯大林格勒谷仓的时候,苏军在德军快要攻进谷仓的时候点燃了谷仓,然后继续抵抗德军的攻击,虽然德军攻进了谷仓,但是损失非常巨大。苏军士兵子弹打光的时候,直接把钢枪拿来当红缨枪刺向德军,他们直到死去,手里还是紧紧地握着钢枪,他们不要命的抵抗让德军官兵感到恐惧。德军坦克14军指挥官斯特尔斯盖伊姆向保卢斯报告的时候,明言苏联人太恐怖了,他觉得德军攻不下这个巨人城市,应该立刻撤军离开。

  战场上,如果士兵的作战意志不坚定,那么这场战斗必输无疑。斯大林的第270号命令对苏联士兵的战斗意志影响很大,它让苏军前线官兵没有退路,他们只能选择完全战斗,否则他们和家人都要以叛国罪被处决。官兵们与其后退等死,不如在前线拼上一把,结果他们果然取得了苏德战争的胜利,保卫了自己的家园。

  二战时,苏联有两个“命令”特别知名:

  1941年发布的,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发布的第270号命令---《关于贪生怕死和叛国投降的问题以及禁止这种行为所采取的措施》。

  1942年发布的,"苏联国防委员会第227号命令"。

  自1941年6月22日,德军向苏军发动进攻以后,苏军前线一触即溃。仅仅两周时间,德军就推进450公里,俘虏苏军六十多万人。面对德军的“闪电战”,大批苏军不战而逃。在这个背景下,同年8月16日,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发布的第270号命令。

  在命令中,大本营首先肯定了前线战士的战绩,说了几场打的还可以的小战斗。然后,大本营话锋一转,开始批评那些逃跑和投降的人。其中,列举了两个集团军中将司令和一个少将军长的名字,做反面典型,批评他们的投降行为。

  在结尾,大本营说出三点命令:

  第一,不准逃跑(丢了军转,就是逃跑),亲属也会受到连带追责!上级长官有权枪毙逃跑的士兵。

  第二,被包围后,也不能投降,要作战到底。那些投降的人,将会遭到苏军打击。他们的家人,也会受到连带追责。

  第三,不敢作战的军官,会被解除职务,甚至,枪毙。

  这项命令很“消极”,这是要把那些投降的士兵逼上绝路。他们的亲人遭到迫害后,他们也就成了苏联的敌人。于是,很多投降的苏联士兵拿起武器,开始进攻自己的祖国。整个二战期间,共计有150万苏军成了德国的伪军。

  第二年,苏德战争的局势并没有好转。尤其是斯大林趁天冷发动的反攻,让苏军更是陷入困境。在1942年5月,随着天气转热,德军又对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区展开疯狂进攻。为了稳住局势,斯大林又以自己名义发布了“第227号命令”。

  这项命令更严厉,其主旨是:退却就是一种犯罪!前线指挥员要使用铁腕,阻止部队撤退!没有命令撤退,就要被枪毙!对那些胆小的士兵,要编入“戴罪立功连”,让他们去危险的阵地当炮灰!

  从此,士兵再撤退时,就会被后面的督战队用马克沁机枪扫死。

  这项命令,也成了苏军“人海战术”的基础理论思想。

  (文勇战王聊历史)

  苏军270号命令没有想象那么残酷。

  二战前期,由于大清洗运动,苏军指战人员的效率和士气都很低。到1941年8月,轴心国部队势如破竹,取得了压倒性的成功。他们成功的闪电战战略打乱了苏联的防御体系,导致众多苏军的师甚至集团军单位被包围,降兵如潮。据战后统计,苏军在1941年8月16日270号命令实施前,至少有300万苏军士兵投降,而整个苏军在二战投降人数约在575万左右,几乎都是在此前倒戈的。

  270号命令规定,任何苏军指挥官或政委“撕掉徽章、逃兵、投降”都应被视为恶意逃兵。命令要求在必要时可以立即处决这些逃兵。苏军逃兵的家属将被剥夺任何苏联的福利,和财政补贴与救济,必要时可以逮捕。270号命令还要求被包围的士兵,必须尽一切可能继续战斗,并要求他们的指挥官继续战斗,继续组织抵抗敌人。

  斯大林在评论270号命令时说:“没有苏联战俘,只有叛徒。”斯大林以苏联国防部人民政委的身份发布了这项命令。这项命令的主要目的是迅速提高军官的战斗力和士气,禁止指挥官投降,并对被视为玩忽职守的高级军官和逃兵规定了严厉的惩罚。

  大众对270号命令的残酷性的印象大多来自于西方电影《兵临城下》,里面的苏军政委经常在阵线前射杀苏军炮兵,其实这个并不符合史实。苏军政委通常不会处决任何人,这不是他们的工作。当然在激烈的战斗中,有时苏军政委,或负责此事的指挥官,甚至是战友可以射杀惊慌失措的人,或者一名士兵试图当场逃往敌人,但这是罕见的例子。因为阵前枪决很可能会引发军队的哗变,起到反效果的作用。

  逃兵由前线后方或者后方部队,比如宪兵队负责,他们的任务是在后方巡逻,抓捕抢劫者、散兵和逃兵,而不是用机枪射击任何想逃跑的人。唯一被授权处决任何人的权力机构是“特别部门”(Osoby Otdel),这是一种军事反情报和军警合为一体的机构。所谓的“特别部队”行动人员的任务,是调查苏军的所有怯懦案件和其他罪行,然后就其命运作出决定。

  有些苏军士兵核军官,特别是那些表现出无端恐慌的人,比如在没有敌人的情况下逃跑,这类人已经动摇了军心,会被送到军事法庭。少数人确实被判处死刑,并执行枪决。他们大多是那些危险到必须杀鸡儆猴的人,例如德斯特人,在对其发出不得后退一步时,他们非但不听命,反而发起了武装抵抗拒绝服从命令,或者是从前线出发的途中杀死了他们的上级军官。这类人有当苏奸的风险,二战期间苏奸人数共100万人,因此需要特别震慑。

  (苏奸头目弗拉索夫)

  通常苏军逃兵首先被逮捕拘留,时间从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然后若审核属实,则由“特别部队”的特工执行枪决,并提供所有必要的报告或者文书等。根据1941年10月写给苏联特工头子贝利亚的一封官方书信显示,在“巴巴拉萨行动”开始至1941年12月初期间,特工人员共逮捕了657364名掉队逃离前线的苏军。在这些被拘留者中,有25878人被军事法庭审判,其中包括1505名间谍,308名破坏者,2621名叛徒,2643名“懦夫和危言耸听者”,3987名散布“煽动性谣言”的人以及4371人。10201人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其余632486人组成部队,再次被送回前线。这意味着,只有约1.6%的被捕苏军被处决。

  (贝利亚)

  总的来说,被再次送回前线的苏军逃兵,一般是让他们在前线扫雷,或者流放到劳改营做苦力。可见苏军的270号命令,并没有造成苏军内部血流成河的惨像,而是将其再次重新利用起来。某些西方电影就喜欢渲染苏军肃杀冷酷的一面,而忽略了在战争时期的特殊性和常理。苏军270号命令的初衷是激励苏军将士寸土不让,而不是自毁长城。这只不过是在冷战时期西方阵营用来抹黑苏联的材料,意识形态斗争简直拉低人的智商。

  

苏军270号命令有多么残酷?苏联270号命令原文

  

苏军270号命令有多么残酷?苏联270号命令原文

  

苏军270号命令有多么残酷?苏联270号命令原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五金工具_五金配件_五金建材_机械设备-森宝五金网 > 苏军270号命令有多么残酷?苏联270号命令原文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