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网

隋唐英雄传中的瓦岗寨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隋唐英雄传中的瓦岗寨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隋唐英雄传中的瓦岗寨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隋唐英雄传中的瓦岗寨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隋唐英雄传中的瓦岗寨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李密的瓦岗军,鼎盛时名将云集,战无不胜。在瓦岗军面前,李渊自称小弟,却称李密为兄。

  所以,按演义中的瓦岗,大唐天下就是他们这群人扛起来的。

  真实历史中的瓦岗寨,确实也汇集了山东英雄中的精华。隋唐时代的山东,不仅只限今日山东省,而是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一:演义中的瓦岗英雄,全是情同手足的结义兄弟。而真实历史上瓦岗的群雄,却有两大派系。

  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等人为一派,他们是因为李密上了瓦岗,才投靠了瓦岗寨。

  而单雄信、徐茂功(李世勣)等原岗寨英雄们,为另一派。这两派并无交情,一点交情也没有。

  他们这两群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派系。决不像小说描述的那样,单雄信与秦琼早就是结义兄弟的情节,完全是虚构的。

  历史上的秦琼,没有卖过马,也没有受过单雄信的恩义。

  二:瓦岗寨因李密上山,官二代、世家子弟纷纷相投,群雄汇聚而兴。又因李密志得意满,自大骄横而亡。

  隋承接南北朝,那时候的官二代,多为军功贵族子弟,这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群体。

  什么知识技能?

  就是识别天下大势的知识,以及编伍,练兵,攻城略地的技能。

  没有网络的时代,知识就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有了这些人,就使瓦岗寨成了正规军,战斗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决不输于朝廷官军。这是瓦岗军与其他农民义军的最大区别!

  凌烟阁24功臣,最著名的名将,李世勣、程知节、秦叔宝,三人皆出自于瓦岗。这三人的本事,就无须多说了。

  而除这三人之外。瓦岗寨的狠角,远不止于此!先说正规军出身的派系。

  (1)裴仁基,裴行俨。

  秦叔宝与程知节等临阵倒戈投唐时,还漏带了二人,就是裴仁基、裴行俨父子。

  此父子二人,皆为当世名将。尤其裴行俨,骁勇善战,号称为万人敌!

  裴行俨,就是《隋唐演义》裴元庆的原型。万人敌之称,可不是随便就能得到的。

  裴氏父子为河东世族,与秦叔宝、程知节罗士信等人,同为官宦世家,交情甚好。

  李密兵败弃军,瓦岗寨败亡,裴氏父子与秦、程等又同投王世充。王世充要拉拢这些绝世猛将,花了大力气,还把亲侄女嫁给了裴行俨。

  而他们打心底又瞧不上王世充的为人。

  秦叔宝等阵前倒戈投唐时,裴行俨正在生病。事后,裴行俨常流露出恨不能随之一起离开洛阳之意。然后,裴氏父子满门皆为王世充所杀。

  (2)罗士信。

  小说中的罗成是虚构的。而罗士信可以看作是演义中罗成的原型。

  其人少年从军,天生膂力过人,且胆略非常。十五六岁时,便有万夫不当之勇。与秦叔宝同在张须陀麾下为将,二人皆是隋军正规军官。

  罗士信于张须陀破卢明月之战时,声名鹊起。

  其时,张须陀部兵万余,卢明月有十万众。张须陀佯败,透敌追击。然募勇士率轻兵夜袭贼营老巢。因为这是九死一生的任务,又因敌军势众,帐下将领多无人敢应。唯有罗士信与秦叔宝,大呼请战,各率千人出击,一役大破十万贼军。罗士信在此战中,以勇冠三军而闻名。

  罗士信就像秦叔宝的小兄弟,随秦叔宝投唐,后来刘黑闼叛乱,战死。

  裴氏父子,天下名将。罗士信之勇,不输尉迟敬德与秦琼,

  这三人若是不死,凌烟阁上会多出三人,变成27功臣。

  这些人,徐世勣有帅才,成了唐太宗口中的的活长城。

  翟让、单雄信等,同样以骁勇著称。尤其单雄信,人称有万夫不当之勇。

  唐太宗破洛阳后,不照秦叔宝程咬金等恳求,不肯赦免单雄信之罪,一直是演义中最煽情的情节。

  但真实历史上,只有李世勣去求情了,因为他俩真有交情。秦叔宝与程咬金决不会去为单雄信求情,因为他们之间,真没什么交情。

  瓦岗寨本来与隋末的张金称、卢明月等义军一样,虽然人多势众,只要遇上朝廷正规野战军,农民起义军虽然拥兵十万,也会让一二万官军一役击溃。

  这是为何什么?就是因为农民起义军缺乏知识,没有制度。没有制度,当然就没有战斗力。

  李密的曾祖李弼,与李渊的祖父李虎,同为西魏八柱国,关陇军功贵族集团中的重量级人物。这样的人物,当然是掌握知识的阶层。

  所以李密上了瓦岗寨,程咬金、秦叔宝等正规军官,才肯投瓦岗寨。

  李密为瓦岗寨带来了制度建设,也招来了英雄相投。军功贵族与官二代加入瓦岗军,把瓦岗军变成了一支正规的野战军。

  但是李密诱杀了翟让,迫使单雄信伏地乞饶,徐世勣被砍了一刀,负伤,连夜奔回黎阳,从此拥兵自保。

  不教而诛,最难以服众,这就动摇了瓦岗军派系的团结。

  所以,当瓦岗军与王世充大战时,一役之败,导致了全军崩溃。

  瓦岗兵败后,大将俱在,力量仍存。当时,徐世勣拥兵在黎阳,部队也是完整的。

  正因为李密贸然杀了翟让,而使得军中人人自疑,李密也对所有人都失去了信任,茫然之下,竟然弃军西循,去投了李渊。然后,树倒猢狲散,瓦岗军也就烟消云散了。

  而瓦岗军中的大将们,则是初唐名将中最富有传奇色彩,最璀璨夺目的将星。

  图来自网络。

  瓦岗寨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东南约七十华里的瓦岗寨乡一带。东临106国道,南临新荷铁路、307省道、阿深高速公路横穿而过,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要地,隋末唐初时,隋军和唐军曾在这里发生多次惨烈的战役。

  瓦岗寨起义军开始的时候首领是翟让。单雄信、徐世绩等人做副手。开始他们在郑州、商丘一带地面攻击隋朝漕运,并与大隋朝官军作战。当时瓦岗寨兵将已发展到10000余人。

  瓦岗寨最早的领导人是翟让。单雄信、徐世绩等人相助。转战于郑州、商丘一带,主要还是攻击隋朝的漕运等小搞搞,那时兵员已有近万人。后来李密上山来投奔瓦岗寨,李密是北周开国的柱国功臣李弼之后,袭浦山公,助礼部尚书杨玄感兵变失败,被拘脱逃,前来投奔瓦岗寨的。原来领导人翟让,没什么大的抱负。瓦岗寨不过是打打漕运、劫劫路人,混个温饱而已。李密的加盟,让籍籍无名的瓦岗寨从十几股大小义军之中脱颖而出,摆脱低层次的打家劫舍的土匪形象,这支义军开始有了自己的政冶理想和军事策略。

  比如斩荥阳通守、大隋名将张须佗(靠山王杨林的原型),史载”须陀独勇决善战,又长抚驭,得士卒心,号为名将”,攻下大隋粮仓——兴洛仓。翟让便让位给李密,领魏公,在洛口城建立“行军元师魏公府”。建立了根据地后,发檄全国,檄文直指隋炀帝杨广,“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天下纷纷响应,瓦岗寨兵员急剧扩展至数十万,已是众多反隋义军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一支义军队伍。魏徵说当时瓦岗寨的情景,史载“七国之地,四为我有;五都之所,三在域中。”4/7、3/5,这说明瓦岗寨的地盘、势力已是超过其它义军的数倍。武德元年(618年),李密亭瓦岗军投唐。

  当时隋朝的态势是这样的,因杨广于大业8年(612年)攻打高丽用兵百多万。真的百多万,不是号称;民伕助军也百多万,失败。仅逃回2700人。隔了一年,又集百万隋军攻高丽,民伕不用想,以当时落后生产力,起码百多万以上。这种搞法,隋朝国力被逼至崩溃境地,真正的举国倾巢、穷兵黩武!导致隋朝到处烽烟滚滚、反旗四起。如大原留守李渊,幽州罗艺、朔方鹰扬郎将梁思都、马邑的鹰扬府校尉刘武周、山东的(太行山以东,今河北、河南、山东)窦建德、瓦岗寨的李密、江淮的杜伏威等,纷纷起兵造反或反叛隋朝。皆因杨广不惜民力、好大喜功才导致大隋王朝象大秦王朝一样,二世而快速崩盘。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611年开始,隋炀帝杨广不恤民力国力,大兴土木,又逢饥荒年,山东、河南等地发生大水灾,淹没四十余郡,612年,山东又发生大旱,接着关中地区又发生瘟疫和大旱,民不聊生。可于此时,杨广不度德不量力,发起对高句丽的进攻,动用大批军队和大量工匠民工,耗时日久,死伤枕籍,农民身逢绝境,揭竿而起。隋末各路义军中,在民间最为出名的莫过瓦岗军,瓦岗军以瓦岗寨为据点而得名,七年时间,转战多地,屡破劲敌,其中出现了一批在唐朝也受到重用的名将,经后世演绎,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

  这时隋朝出现杨玄感之乱,吸引朝廷主力大军,当时,叛乱谋主为贵族李密,李密是北周八柱国后人,曾受到隋朝开国元勋宇文述和杨素看重,心怀天下,助杨玄感起兵造反,兵败逃亡经王伯当介绍投奔瓦岗寨,李密善文辞,劝说翟让说,“凭您的雄才大略,精兵强将,先夺取洛阳长安,消灭凶残势力,灭亡隋朝绰绰有余”,翟让认为有理,便让李密按他说的具体方略去劝降附近义军,果然一说则来降,翟让大为佩服。通过破张须陀,夺兴洛仓,攻破洛口,远近闻风归附,翟让于是退位让贤,推举李密当首领,称魏公。

  宇文化及兵到黎阳,跟李密相遇,大战后又中计,军中无粮,隋军死的死,降的降。李密便拒绝杨侗的征召,回守金墉城,王世充趁瓦岗军大战后兵疲力软,率几万兵马突袭,双方在邙山脚下大战,王世充大破李密军。瓦岗军的裴仁基、祖君彦、程知节等被王世充擒获,邴元真、单雄信等人久已不满李密,便投降王世充。李密向东逃往虎牢关,瓦岗军遭到重创。与众人计议后,李密于618年率众西入长安投降李渊,瓦岗军至此成为历史。

  瓦岗寨最早的领导人是(翟让。单雄信、徐世绩)等人相助。转战于郑州、商丘一带,主要还是攻击隋朝的漕运等小搞搞,那时兵员已有近万人。后来李密上山来投奔瓦岗寨,李密是北周开国的柱国功臣李弼之后,袭浦山公,助礼部尚书杨玄感兵变失败,被拘脱逃,前来投奔瓦岗寨的。原来领导人翟让,没什么大的抱负。

  瓦岗寨不过是打打漕运、劫劫路人,混个温饱而已。李密的加盟,让籍籍无名的瓦岗寨从十几股大小义军之中脱颖而出,摆脱低层次的打家劫舍的土匪形象,这支义军开始有了自己的政冶理想和军事策略。

  瓦岗英雄们自己书写的历史,比演义更精彩。

  瓦岗义军做大做强的过程,迅速崩盘的悲剧,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借鉴。

  隋末,,天下打乱。

  东郡人翟让跑到瓦岗寨,聚众起义!

  创业之初,找到一块好阵地,活下来才是硬道理。

  瓦岗,正是一块适合“创业”的好地方。

  1、利于生存。

  隋代时,瓦岗正处于古黄河东南岸。

  在东郡境内,此地属于比较偏僻的地方,不容易引起统治者警觉。

  同时,由于古代黄河河水泛滥,瓦岗附近土岭起伏,树木丛生,沟壑纵横,芦苇遍野,利于义军抵抗官军的大举进攻。

  2、利于发展。

  同时,瓦岗北临白马渡口,南与通济渠相望,西跨黄河与永济渠不过百里之地,地处动脉。

  这样的区域,瓦岗军是很容易找到“好项目”,发展势力的。

  3、兵源基础好。

  瓦岗附近的居民,也就是瓦岗军早期创业团队部属,多为“齐、济间渔猎之手,善用长枪”,战斗力比一般在家耕地的农民要强不少。

  因此,创业初期,尽管后来的瓦岗英雄多还没有加入,但瓦岗斗争的形势却非常好,很快吸引了单雄信、徐世勣等人的加入。

  尽管发展势头不错,但瓦岗军多还只是“打家劫舍”,在乱世中求得生存之地而已,距离一支伟大的农民起义军还有不小差距。

  徐世勣的建议,使瓦岗迎来了第一次飞跃式发展。

  时年17岁的徐世勣提出:咱们都是本地人,外出活动时遇到的都是乡里乡亲的,下不去手呀!宋、郑一带接近御河,商旅众多,去那里劫掠官私财物都很便利!

  翟让采纳其策,遂转向“宋、郑两郡”发展。

  义军在汴水上截获往来官私商船物资,很快“资用丰给,附者益众,聚徒至万余人”。

  万余人,已经是一支相当有影响力的义军了。

  顺风时,什么好资源都会被吸引到周边来。

  关陇贵族之后,杨玄感反隋集团骨干成员李密也被其吸引,前来投靠。

  干过大公司高管的人,能力不一定比小公司的人强,但格局、视野绝对要胜出不少。

  李密给瓦岗军带来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格局。

  他提出:隋精兵尽在辽东,杨广放弃京城逃到了南方。现在正是义军推翻隋朝,夺取全国政权的时机!“以足下之雄才大略,士马精勇,席卷二京,诛灭暴虐,则隋氏之不足亡也。”

  由此,瓦岗义军的目标由单纯的劫富济贫变成了推翻!

  一个伟大的目标,往往能聚拢更多的支持者。

  李密旋即以其胜出一般义军的格局和口才,开始说服各路小股义军。

  一时间,王伯当、王当仁、周文举等义军纷纷聚拢到了瓦岗军的大旗下。

  格局大,本事也要跟得上,光靠忽悠是忽悠不了多久的。

  李密把目光瞄准了核心资源:粮食。

  天下已乱,不怕找不到想造反的人。

  关键是要有粮食,有了粮食,这些人才可能聚集到瓦岗大旗下来!

  李密指出:荥阳是富粮区,如能控制该地,将解决瓦岗军粮秣问题,进一步发展壮大!

  “直取荥阳,休兵馆谷”!

  如此,瓦岗成为天下义军中战略目标最清晰的,脱颖而出!

  李密带来的,不只是格局、战略,还有大兵团作战能力。

  要说打游击,李密肯定是不如这些好汉的。

  不过,要说大兵团作战,李密就比只有打家劫舍经验的兄弟们要强多了。

  出身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李密不仅接受过更好的军事学习,而且不久前还在杨玄感之乱中实操过大兵团作战,其对隋军主要任务的性格特点也非常熟悉。

  616年十月,翟让、李密自瓦岗寨西出,挺进荥阳。

  随即,在大海寺,李密利用张须陀的骄狂,诱敌深入,设伏击杀。

  张须陀,号为名将,其部十分善战,义军往往不能敌。

  瓦岗军一举拔掉张须陀,使其在天下义军声名鹊起!

  击破张须陀后,瓦岗开始抢占天下最核心的物质资源:粮仓!

  洛口仓,是隋朝最大的官方储粮仓城。

  夺取改仓,不仅可以使瓦岗掌握大量粮食,“百万之众,一朝可集”,迅速壮大,也可以掌握中原战场主动权。

  617年二月,翟让、李密率7000精兵一举袭占洛口仓。

  瓦岗军开仓放粮,赈济饥民,得到救济的民众纷纷加入瓦岗军,瓦岗军迅速膨胀到数十万人!

  壮大起来的瓦岗军已经具备了与大隋力扛的实力!

  随后,瓦岗军在石子河歼灭刘长恭军,并在洛阳外围作战中完全压制了洛阳隋军!

  瓦岗军声势大振,裴仁基、秦琼等隋军将领、程咬金等义军纷纷加入瓦岗军!

  随即,翟让让贤于李密,李密拜官设将,完善军政制度,使其在组织上做好了夺取政权的准备!

  可以说,此时,瓦岗掌握了夺取天下的主动权!

  此时,洛阳隋军仍有一定实力,但已被义军压制。

  如果西进,瓦岗将几乎毫无悬念地可以夺取关中为根基!

  当年杨玄感起兵时,李密就反对顿兵洛阳,要趁虚夺取关中的。

  此时,在柴孝和的建议下,李密也决心执行此策。

  他决心由翟让、裴仁基牵制洛阳隋军,自率主力西进关中。

  但是,关键时刻李密还是犹豫了。

  一来,义军多为关东之人,在洛阳未下的情况下,多不愿随军西去;二来,李密又担心翟让等人在河南“各竞雌雄”,造成分裂。

  最后,李密只是让柴孝和率少许部队西上“间行观衅”,主力仍然留在洛阳作战!

  后来,李渊晋阳起兵,以关中为意,担心李密也西进,遂“卑词”交好,稳定李密。

  可以说,李密如果要取关中,条件比后来的李渊是要好得多的。

  可是,李密痛失良机,把关中“留给”了李渊···

  外部发展方向痛失良机,内部也出了问题。

  尽管翟让深明大义,将领袖地位让给了李密,但他毕竟是“创始人”,影响力仍然很大。

  患难之时,一切还好说,到“富贵”临近时,情况就激烈起来。

  李密、翟让身边的人都劝说要做掉对方。

  翟让的部将司马王儒信劝翟让作大冢宰,夺回权力;翟让的各个翟宽更是直接:“天子只可自作,安得与人?你不作,给我作!”

  翟让对此“不从”、“大笑,不以为意”。

  李密一开始,也只是“闻而恶之”,后终于“有图让之计”。

  617年阴历双十一,李密以宴会之机,杀掉了翟让及其亲信。

  尽管李密诛杀范围不大,并尽力拉拢单雄信等将领,但“密之将佐始有自疑之心”。

  外部决策失误,出现一些失利,但只要内部凝聚,就或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但是内部“有自疑之心”,注定了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崩溃了。

  其后,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在战术上表现依然非常好。

  他们屡屡击败洛阳隋军,并再夺了回洛仓等地,又击败了三次大败江都赶来的王世充。

  其间,李密或诱敌伏击,或远程奇袭,或半渡而击,打得机动灵活,连战连胜。

  同时,徐世勣率军渡过黄河,攻取了黎阳仓,仅10天就扩军“胜兵二十万”。

  一时间,今天河北、湖北、河南、山东等地的义军纷纷归向瓦岗军,即使是窦建德、朱粲等人也“遣使附密”。

  热闹是热闹,但是,战略上的失误却无法弥补。

  李渊率军进军关中,在很短的时间内平定了关中、巴蜀,完成了李密当初想干却未干的设想。

  同时,当时隋军精锐在江都、洛阳。洛阳隋军自然要拼死和李密死扛,江都隋军多为关中人,要回关中也要先“过李密这一关”。

  瓦岗打得轰轰烈烈,其实是替李渊吸引了火力···

  隋炀帝被杀后,宇文化及以回关中号召,率领在江都的隋军逐鹿中原。

  李密遂臣于在洛阳称帝的越王杨侗,先与宇文化及作战。

  李密一如既往地善于用兵,在童山大败宇文化及。

  不过,宇文化及部非常精锐,瓦岗虽胜,但损失惨重,“其劲兵良马多战死,士卒皆倦”。

  随后,王世充又夺得洛阳大权,又与李密交战。

  瓦岗虽善战,李密虽善用兵,但毕竟经不起连番激战。

  北邙山之战,李密大败!

  其实,北邙之战,瓦岗损失虽然大,但其失利尤存,形势仍然有可为。

  不过,内部“自疑之心”之下,一次挫折变成了不可挽回的崩盘。

  先是偃师、洛口仓等洛阳外围地区未战即降,后连大将单雄信也投靠了王世充。

  李密退入虎牢后,本想去黎阳仓找徐世勣。

  可是,部将劝说:杀翟让的时候,徐世勣差点死了,现在去找他,安全吗?

  李密不敢去黎阳仓,只好在河阳召集众将商议。

  李密还是很有方略的,“欲南阻河,北守太行,东连黎阳,以图进取”。

  众将不愿意:人心散了,难以成功!

  李密要自刎,被王伯当救下,李密提出西归关中,众将一致同意。

  李密投靠李渊后,李渊又遣使说服了徐世勣。

  此后,瓦岗英雄的故事仍在继续,但瓦岗起义军,彻底成为了历史···

  瓦岗英雄的故事比演义更为精彩。

  起步阶段,他们精准地选择瓦岗,生存下来,不断发展。

  随后,又果断向宋、郑发展,逐渐成势。

  在李密加盟后,瓦岗军确立以推翻隋朝统治为战略目标,凝聚人心,又夺取洛口仓等核心资源,掌握了夺取天下的主动权。

  然而,关键时刻,瓦岗对外放弃入关中之策,顿兵洛阳,错失良机,内部又爆发内讧,人心自疑。

  因此,尽管此后瓦岗军仍然连连取胜,但已陷入外部被动、内部危机的困境中。

  外部,洛阳、江都隋军精锐连番与之大战,瓦岗连战之下难免有失;

  内部,内讧引发的人心自疑,使瓦岗军一经挫折,就土崩瓦解!

  比之演义,瓦岗起义的史实更为精彩。

  在我们经营自己的人生、公司时,瓦岗军历史上的盛衰荣辱,比隋唐演义中的故事更为精彩,也更值得借鉴、深思。

  祝君胜利!

  瓦岗寨是真实存在的,它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滑县,这个方圆不到十里的小寨,在隋朝末年确实火了一把,由于《隋唐英雄传》的传播,这把火一直烧到现在,引来无数人去探求当时这些英雄好汉的风风雨雨。

  隋炀帝时期,实行高压政策,搞的天下大乱,全国揭杆而起的起义军风起云涌,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运动中,有一个叫李密的人也拉起了一支队伍,并以瓦岗寨为根据地,同隋朝的军队进行战斗,瓦岗寨地处华北平原无险可守,但有一个叫徐茂公的谋士总能化险为夷,在与隋军作战中经常取胜,因而名声大噪,一些有识之士也投奔瓦岗寨而来,这里不乏有门神之称的秦琼,还有那个只会三扳斧的程咬金。

  在相互的战斗中,隋朝后期只剩下在太原起兵唐渊和以洛阳为据点的王世充,以及李密的瓦岗寨,李渊就是后来的唐高祖,他有个二儿子叫李世民,此人文武双全,瓦岗寨寨主李密本来势力强大,加上众多出色的将领,本来与李渊、王世充有一拼的,但此人目光短浅且心胸狭隘,众将领对他颇有微词,将领们一商议,李世民人品不错,大家干脆都投奔他,这样李密成了光杆司令,不得不投降李世民,李世民招降瓦岗寨后,迅速集结兵力攻打王世充,在强大的李家军面前,王世充兵败被杀。

  李渊建立唐朝后,李世民被封为秦王,瓦岗寨的诸多将领也得到了封赏,轰轰烈烈的瓦岗寨起义就这样被唐王朝瓦解,剩下的只是历史的遗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五金工具_五金配件_五金建材_机械设备-五金网 > 隋唐英雄传中的瓦岗寨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