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宝网络

谍战片里绝密情报都是电报员收发的,那现实里不就是电报员什么都知道吗?是这样吗?

  无线电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19世纪末,众多科学家分别研发了无线电报,利用摩尔斯电码收发报文。但只有英国人对电报技术产生了兴趣,进行了投资和商用。

  无线电台技术迅速被运用到军事中,使得统帅部能对千里之外的军队进行指挥,近现代战争雏形出现:电台可以使得指挥官指挥更多的部队以及多兵种协同。

  1905年北洋新军装备无线电台,供海军舰队使用;1927年北伐军开始使用电子管短波电台。戴笠成立的军统投入重金建设无线电台和训练技术人员。

  抗战开始后,军统将大量设备和技术人员转交给国军,迅速提高了通信水平。后来军统与美国合作成立中美情报合作所,破译了大量日军电报,为抗日作出杰出贡献。

  军统在抗战期间总人数达到近20万人,遍布大陆及东南亚,这期间特工利用无线电台收发情报,对轰炸预警;日军部署、动向;暗杀汉奸、日酋起到了关键作用。

  早期无线电台统一使用摩尔斯码,即通过点、划两种键法加上不同位置的停顿来代表不同的数字和字母,四个数字和字母表示一个汉字或英文词。

  因此侦听人员根据听到电台发出的滴哒声,就能读出电台发出的数字和字母。民用电台有标准的翻译手册;军用电文需要密码本进行翻译。截取的敌方电文,则需要大量数学家对其逻辑和规律进行破译。

  在民用电报业务中,发送电报的人员全称是无线电报务员,无线译电员负责电文翻译;无线机务员负责设备维护、修理;送报员负责将电报送到指定人员手中,机要员负责送机密、绝密电文。

  在军用、情报系统中,无线电台流程和分工大致与民用系统相同,但多了电报加密解密流程,对电报内容管理更为严格。

  在互联网兴起之前,民用电报也是国家政治、军事、民生重要部门和通讯手段,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电报人员节假日值班,称作战备值班,需要24小时待命。

  军用电文的发送流程比民用电文发送复杂的多,影视剧中对场景处理的很简单,甚至有司令官直接下令给报务员发报的,可笑至极。

  影片《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给参谋长下令最终攻打锦州,并给各纵队作了作战部署:.....一纵作总预报队,放在塔山防线之后等等,这个命令是下给参谋长的,不是给各部队的,绝对不能发出。

  接到发报任务后,电讯室主任将电文交给多名译电员,按照密码本将命令翻译成电文,一串串莫名其妙的数字由此产生。接着由校对员对电文进行校对,战场上一字之差,繆以千里,所以要确定电文百分之百正确。

  最后报务员拿着电文进行快速发报,他们看不到任何作战命令的内容。参谋部送来的命令,已经交给档案员封存、保管,以备查询。这样一套完整的作战命令才发布完成。

  二战德国、日本都被盟军破译了军用密码,造成了中途岛战役、诺曼底战役的失败。内战中国军密码早被破译,失败的稀里糊涂。

  军队通信部门包含无线电通信、无线侦听、有线通信、通信工程、空地协同等部门组成,是司令部的指挥中枢,跟随最高指挥官转进。

  虽然军用、间谍电台无线频段是无限的,非常灵活,但是逃不掉监听部门的截取。早期截取的电文被送往破译中心,由大量的数学家进行手工破译。

  由于军队之间要保持联络,密码本是统一的,不能单独更换,只要有一本密码本泄露,则会造成整个国家和军队的灭顶之灾。所以能接触密码本的人员,受到严密监控。

  间谍部门的密码自成体系,为避免一个间谍组落网泄密而造成整个间谍网损失殆尽,不同的间谍组采用不同的密码本,由总部掌管所有密码。

  能够打入敌方高层,获取高级军事情报的间谍组是非常重要的角色,需要安排电台组、行动组配合。

  间谍组越庞大,暴露的风险越高,因此间谍需要严格的训练,从武器使用、电台收发、格斗暗杀等技能都要掌握,最理想的情况是一个间谍就能胜任整个间谍组工作。

  但是高级间谍携带电台工作,是非常不合算的行为。因为侦听技术也是同步发展,不但能定位发报位置,反间谍人员甚至可以根据发报手法鉴别哪路神仙。

  对于高级间谍来说,收发无线电报并亲自译电易如反掌。但机构不会让他冒这个分险。随着科技进步,间谍需要的情报数据越来越庞大,需要拍照、摄影来完成情报收集,不是简单使用电台发报能完成的。所以高级间谍会配属一个严密的情报输送网。

  绝对不可能知道!

  传出电讯的正常程序应该是:决策者拟出电文,然后由译电员对照密码,将电文变成数字,然后交由收发报人员发出。

  传出信息的过程就是:

  电文→译码→发送

  反之,接收信息过程就是:

  收报→译码→电文→决策者

  其关键就是译电员,一般译电员都掌握着几套密码,

  当然,还需要呼号,频率,

  电台工作人员只负责抄报和发报。

  发报抄报人员是无法知道其内容的,

  而电影电视上的电台工作人员往往刚抄报抄完,摘下耳机就将抄报直奔领导去了,而领导或决策者也偏偏能够看得懂抄报纸上的数字,这根本不可能的!

  还有,电影电视上的那些美女帅哥收发报人员,拍个电报按电键时统统是手臂连着肩膀一起动,这也是不可能的,发报按电键完全是手腕上下运动。

  就跟我们现在电脑打字一样,都是靠手腕运动,谁坐在电脑前用手臂打字打半天试试看。

  在敌后都是某一地区的地工领导一人掌握着密码和电台,他会将收集到的有价值的情报,编成密码,由专职交通员送到发报人员处,而收到的电码也是有交通员送到该领导处。

  一般情况下,较长的电文发完后发报人员是不能将电文立即销毁的,因为收报方由于受环境,地理或时间等等影响,如果某一段不清楚,收报台与潜伏台会有一种特定的暗号,那么潜伏台会跟据收报台的要求将某一段重新发送。

  交通员只专责地工领导与潜伏台之间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地工领导是知道潜伏台是何人在何处的,但潜伏台只晓得交通员。

  所以千万别以为交通员这个称号只是地工与区小队县大队之间联系的纽带。

  不说谍战剧了,说说现在有的战争电视剧,往往是指挥员站在地图沙盘前,(现在的电视导演,无论是哪一级规模的战斗,给国军起码要弄个立体沙盘,给共军也起码弄个挂墙上的军用大地图,而且还有帘布时刻可以遮挡的那种,真不知道国共在那个时候怎么有那样奢侈!)然后左边一堆收发报机嘀嘀嗒嗒,右边一推参谋拿着电话大呼小叫,乱哄哄的显示规模的宏大。

  我们都看过陈佩斯和朱时茂《主角和配角》的小品,里面有一个场景,就是主角手枪一挥,配角就倒地而亡了,是小品,滑稽而可笑!

  中国有的电影电视剧导演拍摄有的场景时,也就象拍小品一样,将观众当弱智一样哄哄,而我们观众看到某些个场景也立刻明白了,真不知道是导演哄观众还是观众哄导演。

  随着电影、电视剧中:嘀嗒,嘀嘀嗒那抑扬顿挫、流水般的声音,仿佛也把我们带入了那个特殊的年代。

  无线电报做为以电波方式传递信息、是近现代远距离的通迅方式。发明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编码代替文字和数字,成熟应用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通常使用的是以美国发明人的名子一一摩尔斯电码。

  他以四个阿拉伯数字为一组,代表一个字,而0~9的表达都是一样的。如1为-一,2为--一,6为一-,7为一一-等。然而接、发报员只知4567、8563的发和收,什么意思,他们是不知道的。

  因为还有一个与之相关不能相通的职业一一译电员,依据密码本才能译岀电文的内容。发出电报的程序与之相反。

  所以密码本才是解读电文的钥匙和核心机密。《红灯记》中李玉和为保护密码本不惜牺牲生命,可见其重要性。

  当然有矛就有盾,为防密码破译,交战的双方都在不停地更换新的密码。

  令人不解的是,大多影视剧中,收报员一边接收,一边念着电文,这是违背常识的。尽管观众一再指出,但仍未见改,是为了图省事,还是缺乏常识,不得而知。

  随着科技的发达,己进入电传、网络时代。电报这一形式也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但他毕竟在某一历史阶段发挥过无可替代的作用,还是值得人们缅怀。

  我就发现总有一些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人(也可能是人工智能?),看见个题目就慌里慌张的答题,文章还一套一套的,结果完全答非所问。

  在那个战争年代,先说方面,一封电报,从构思到发出,大致是这么几步:

  首长说出自己想要发的内容,由机要秘书记录。机要秘书把电文交给译电员,译电员根据密码本,把明文翻译成密码。最后由发报员发出去。

  当时发报是按照莫斯电码的规范发,也就是,它的代码包括五种: 点、划、点和划之间的停顿、每个字符之间短的停顿、每个词之间中等的停顿以及句子之间长的停顿。但是,比如说汉字“中”,在一部密码本上对应的可能是4个点,另一部密码本上对应的可能是3个点一个划。

  所以回答问题:发报员知不知道电脑内容?答案是,至少规范化的话,是不知道。规范化也就是,发报员、译电员分别由不同人担任。因为密码本是译电员手里拿着,而且隔一段时间就换一本。也就是说,译电员、机要秘书、首长本人,知道电报内容。译电员和机要秘书想要泄密,是有理论可能的。

  收电报的一方,在收的过程中,当然比较省心,因为机器会给你打出来一长串的点和划。这时候,收电员把这个纸条交给译电员,译电员译成明文,交给机要秘书,机要秘书再给首长看。这里面的问题同样是,译电员、机要秘书可能泄密。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泄密是钱壮飞事件。

  钱壮飞,1926年加入中国。1928年初到上海,入上海无线电管理处任职;1929年底,打入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任徐恩曾的机要秘书;1931年4月25日,钱壮飞及时将顾顺章叛变的绝密消息告知中央,为保卫机关的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2009年9月14日,钱壮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钱壮飞于1929年打入中央组织部调查科后,以自己的精明能干及难得的廉洁赢得上司器重。不过,特务头子徐恩曾虽然欣赏钱壮飞的才华,毕竟还有防范。他只让钱壮飞处理文件和电报收发,密码本却随身携带。机要电报也一直由自己亲译,钱壮飞与李克农商议后设定一计。一次陪徐恩曾到上海,乘这个色鬼进歌舞厅换衣服时,钱壮飞便把密码本拿出来,由守在外面的同志迅速拍照后,再送回徐恩曾的兜内。此后,钱壮飞从报务员那里接到电报后,对估计有价值的都由自己开封先译,然后再原样封好上送。同时,这份密码也送到和红军那里。几次大“围剿”的计划刚刚制定,尚未下发作战部队,其全部内容就已被破译,并被送到军委负责人周恩来及苏区的、朱德面前。

  1931年4月24日,长期负责机关保卫工作的顾顺章在武汉叛变,他被捕后要求把他送到南京,要将在上海的机密全数供出。保证三天内将一网打尽,他还嘱咐,不要让徐恩曾身边的人知道。当地特务机关向南京连发五封电报。此时正值星期六晚间,徐恩曾已去上海花花世界,钱壮飞用密码本将其全部译出,提前向党中央发出警报。接到钱壮飞的情报,周恩来指挥在上海的各机关立刻采取行动,、江苏省委和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机关立即全部转移。钱壮飞为保卫机关的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果不是钱壮飞,那么,中国从此消亡或者沉寂十年二十年都是有可能的,所以你就知道:泄密是可以泄密的,就看你有没有密码本,或者能不能拿到明文。

  其实这很简单,举个例子发报员发的是代码,收报员收的同样的代码。例如:1234 2234 3234 4234每组数字代表一个汉字。但是这些数字码所代表的是哪个字,也就是代码表不可能让收发报员知道的,你只管发,收报员收到电报密码后,他的交给该交给的人,人家对照密码表就知道内容了,比如1234在密码表里是第12页,第2行,第3个字。这就是最简单的密码,更高级的就更复杂了,我只是举个例子,你能明白意思就行了。

  

谍战片里绝密情报都是电报员收发的,那现实里不就是电报员什么都知道吗?是这样吗?

  

谍战片里绝密情报都是电报员收发的,那现实里不就是电报员什么都知道吗?是这样吗?

  

谍战片里绝密情报都是电报员收发的,那现实里不就是电报员什么都知道吗?是这样吗?

  

谍战片里绝密情报都是电报员收发的,那现实里不就是电报员什么都知道吗?是这样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五金工具_五金配件_五金建材_机械设备-森宝五金网 > 谍战片里绝密情报都是电报员收发的,那现实里不就是电报员什么都知道吗?是这样吗?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