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网

F-20“虎鲨”性能不错的,为什么后来没有市场?

  但这其中,关键性的“节点”是1977年“突然”收紧了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出口政策,不允许将现役一线战机出口。那么,在1974年首飞,1978年正式入役美国空军的F-16A,这些美国盟友们是等不到了…

  只是到了70年代末,卡特总统废除了上述出口政策,美国国会也开始随后宣布招标研制中等性能出口战斗机(即所谓的 FX),但强调由厂家自筹资金。

  为了重新夺回外销战斗机市场并安抚盟友,美国国务院启动了被称为“中等性能出口战斗机”FX项目,由这些战斗机厂商自行筹备资金研发。诺斯罗普参与竞标的是“虎”式的改进型F-5G,通用动力的是F-16的降配版,这个F-16/79,就是由涡扇发动机降配为J79涡喷发动机。

  

F-20“虎鲨”性能不错的,为什么后来没有市场?

  1981年,里根任美国总统,再次放宽了武器装备的出口,美军的一线装备向盟友敞开了销售。由此,诺斯罗普的F-5G的竞争对数就变成了,美国空军已经装备了的最一线的装备F-16A/B。由此,便是“虎”式的魔改,F-5G最终脱胎换骨,包括换了编号,F-20,绰号“虎鲨”。

  F-20“虎鲨”的改进是非常之彻底的,从“虎”式的双发涡喷发动机变成了通用动力的F404单发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全新的线传飞控进一步增强了战斗机的机动性,全新的航电设备和雷达使 “虎鲨”具备了使用中距空空导弹、超视距作战的能力。

  但如此的F-20“虎鲨”,在F-16A/B面前还是略逊一筹,更比如说,美国空军都没有采购这款“中等性能战斗机”,如此能令盟友们信服该机的性能。

  

F-20“虎鲨”性能不错的,为什么后来没有市场?

  廉价飞机变高价飞机:美国F20战斗机

  进入70年代,全世界各国开始批量更换主力战斗机。美国航空业巨头诺斯罗普公司,也立即进行了市场调查。

  在这之前,诺斯罗普公司曾经成功的推出了价格低廉的轻型战斗机F5。

  这种性能看起来很平庸的战斗机,以仅仅75万美元的超低价格,保持了高达2600架的优秀外售成绩,使用国高达32个。

  在70年代,诺斯罗普公司认为F5的潜力已经挖尽,必须开发取代它的新式战斗机。

  诺斯罗普公司的研发产物就是F20虎鲨。

  F20虎鲨的目标很简单,取代老式的F5轻型战斗机,尽量争夺F4鬼怪和米格21的市场。诺斯罗普公司乐观估计,飞机可能有6000架的市场,至少也能销售出1500架。

  诺斯罗普公司的目标是以保证以F16一半的价格出售,却能达到F16百分之八十的性能。

  为此,在10年内诺斯罗普公司投资高达10亿美元用于研发。

  没想到,研发期间F16的性能却有很大上升。

  诺斯罗普公司为了追赶F16,被迫使用了很多新技术,导致飞机价格上升。

  最终,F20成功的实现了F16百分之八十的性能,一些性能甚至超过了F16。但代价是,F20的价格比预算中的高了很多,甚至超过了F16。

  1985年,F16报价为1350万美元,而F20为1500万美元。

  这样一来,定为错误的F20自然就泡汤了。

  诺斯罗普公司失去了最重要的价格优势,性能上又比F16要稍逊,那还有什么竞争力。

  最终,几乎所有原F5使用国,都购买了F16。

  F20仅仅生产了2架原型机,黯淡收场!

  F-20虎鲨性能相当好,不亚于我国的枭龙战斗机。就算是鹰狮战斗机,机动性也不见得能全面压制虎鲨。美国作为世界第一航空强国,随手搞个最弱的战斗机,都够全世界喝一壶,不服不行。F-20虎鲨并不是F-5虎式的直接改进型号,实际上披着虎皮重新设计的型号。两者的关系类似于超级大黄蜂跟原版大黄蜂的区别,只是长得像而已。

  F-5是一代虎,它是双发轻型战斗机,采用两具小推力涡扇发动机,实际上是用T-38高级教练机改装的。但性能优秀,可以用来跟苏联的米格21竞争。所以出口形势还不错。F-5E是二代虎,比先前的F-5A加长加宽,战力有所提升。一代虎和二代虎主要都是搞军援,送给盟国对对对抗米格21。我国的IDF实际上就是虎二代的底子。

  F-20虎鲨可以说是全新的三代虎了。从发动机到壳子到航电,全是新货。三代虎最大的区别就是把两个小推力涡扇换成一个中等推力涡扇。小推换中推,对于飞机的性能提升是非常有用的。减轻了飞机的自重,提高了飞机的机动性。

  F-20虎鲨之所以不好卖,并不是因为美军自己不装备。而是因为上面有F-16压得死死的。在虎一代和虎二代出现的那个年代,美国没有比它们更好更便宜的轻型战斗机可以卖,盟国们除了选这个,没有别的选。

  而F-20虎鲨出现的那个年代,美国已经搞出了F-16战隼战斗机。超轻量级的虎鲨,不管怎么改进,也打不过轻量级的战隼。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傻,F-16战斗机颜值高,战斗力强,不比虎鲨贵多少,能买F-16的话,谁会去买虎鲨。

  最有可能买虎鲨的是中国台湾,这笔生意几乎谈成了。但是中美签订了八一七公报,美国决定不再向台湾出售战斗机,于是虎鲨扑街。但是台湾用了虎鲨的部分技术,比如APG-67雷达,最终搞成了IDF战斗机。其实IDF并不见得比虎鲨更好。

  当时第二大可能是卖给韩国,韩国买了F-16之后,还想买虎鲨作为补充。但是虎鲨在韩国作演示时,飞机摔了,原因是飞机机动性太好,飞行员承受不了空中昏迷。

  "生不逢时",用这个词形容F-20“虎鲨”比较合适。F-20“虎鲨”是F-5战斗机系列的最后一款改型,从1970年开始研制,1982年定型,主要用于出口。

  F-5做为冷战时代的外贸机型,远销世界各国,在大卖N多年之后,诺斯罗普公司考虑为F-5开发后续机型。

  1980年,卡特政府允许发展出口飞机,可选择性向国外销售,但要求出口飞机水平介于F-5E与F-16之间;1981年,里根政府则放宽了出口战斗机政策,做出可以销售一线飞机给巴基斯坦、韩国的决定。基于上述理由,诺斯罗普公司为了和F-16竞争,在F-5G的基础上加强航电水平等,提升整体性能。

  1982年5月F-20“虎鲨”出厂,1984年10月在韩国苏湾空军基地飞行表演、1985年5月14日第二架原型机类似表演中双双坠毁。

  1986年,F-20和F-16在争夺美国空防战斗机(ADF)采购合同中,因性能低于F-16而落选。

  F-20战机作为一种轻型战斗机,整体性能还是非常不错的。F-20战机搭载了当时最先进的F404-GE-100发动机,全新的电子雷达设备和激光制导系统。但是两架原型机的坠毁,给F-20战机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击毁F-20战机项目的最后一个原因是美国战机出口政策发生了变化。原先不准出口的F-16战机被允许出口,性能落后的F-20战机彻底被F-16击败,F-20客户纷纷转向F-16战机。

  美国政府在1977年至1981年间,三次调整出口战斗机的政策;态度从“禁止为出口目的发展与F5改进型飞机”(卡特政府1977年5月总统13号指令),“允许发展出口飞机,并可以有选择地向国外销售,性能受限,但政府不提供财政支持”(1980年1月,卡特政府总统3号指令),放宽到“可以销售一线飞机给巴基斯坦、韩国。”(1981年7月,里根政府指令)。变化的速度让诺斯罗普公司F-20项目措手不及。

  虽然,诺斯罗普公司董事长,决策人约翰·汤玛斯以一页备忘录形式提出要求,勾划出型号战略,强调R&M(可靠性与维修性)和最小全寿命费用:要求采取80%F-16能力与l/2F-16费用政策。 在当时约束FX项目技术水平的政策之下,约翰的型号战略并不显得有什么大的失误,但这项战略在环境变化的影响下,缺乏应变能力。

  更为先进的战斗机出口意味诺斯罗普公司中等水平的战斗机国际市场不再受到保护,F-5G面对幻影2000、米格-23、F-16A的竞争。F-20虽在F-5G的基础上作了很大改进,但F-5G的基础限制了F-20水平的进一步提高。F-20的小吨位就是一个很大限制,因而与F-16竞争是毫无希望的。 F-5G是按低于F-16性能设计的,后来F-20想改进性能与F-16竞争,但已经不可能了。F-5G的基础更多地限制了发展余地,其性能水平决定了F-20的命运。有人说诺斯罗普公司采用R&M超过性能的战略是死亡战略,在F-20特定的环境中是如此。反过来是否可以说性能低于F-16的战斗机都没有前途呢?这可能离不开环境条件。幻影2000与米格-23的性能都低于F-16,但它们在世界上仍占有一定市场。

  F-5G是F-5家族的延伸,F-5E是F-5A/B的延伸,后者成功而前者失败,这说明家族延伸似乎不能脱离具体环境与条件。

  与政府政策关系是F-20失败的基本因素之一。F-20遭遇了先禁止后限制,最终与F-16竞争的局面,使诺斯罗普公司处于十分艰难的地位。在这种条件下进行决策是十分困难的,不去顺应这种环境的决策肯定是行不通的,关键似乎在于如何分析形势的变化,如何又能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应当有应变方案。诺斯罗普公司随政府政策被动更改F-20的任务与设计,导致彻底失败。

  诺斯罗普公司承担全部财政支出也是出于无耐。诺斯罗普公司敢于出资发展,是对市场满怀信心。政府由于不出资本,对F-20的出口关心程度相对减弱;相反,在F-16出口过程中,空军十分关心,原因除军事上联盟需要之外,每销售一架F-16,空军收取74.5万美元。

  由于诺斯罗普公司出资发展F-20,自订目标,自订标准,自行决策。完全摆脱空军监督,所以空军对诺斯罗普公司关于F-20的R&M说明持怀疑态度。一反过去对F-5E先买先飞,积极支持出口的作法,而是口头支持。虽有协议备忘录,但一架飞机也不买,于是在第三世界形成“美国政府都不要的飞机,我们干吗要买”的看法。 从F-20财政支出统计看。12亿美元的花费主要从1981年开始,而1981年前F-16已经出口以色列、北大西洋公约国。实际上F-20已面对F-16的国际市场竞争。如果这个时候刹车或另作战略安排,可能会避免这次惨败。F-5G与F-20投入试制花费猛增,与以前只作地面工作的花费不可比拟。

  F-20投入试制时,指望迅速转入批量生产,类如F-5E的局面。因而在试制上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比如为研制F-20,诺斯罗普公司专门组建了生产发展中心(PDC)。集中人员进行设计,生产和装配F-20。同时,他们又采用了较多的“硬”工具,以利于转入批量生产,无疑这种安排是基于对市场估计的信心。由于销售完全失败,因 而资金投入较多反而使财政损失更大。

  

F-20“虎鲨”性能不错的,为什么后来没有市场?

  从财政决策角度看还有几次较大的失误。1984年F-20竞争美海军14架飞机,F-16C每架1,100万美元,与F-20价格相近,结果GD赢得合同。

  1985年诺斯罗普公司向美空军推荐F-20,每架1,500万美元,包括后勤保障。F-16C则开始报价1,800万美元,后来减到1,350万美元也包括后勤保障。在这种情况下F-20是无法匹敌的。

  1986年美国大陆空防任务需270架战斗机,后来决定不用F-20,而改用F-16A,合同总值6.33亿美元。至此,F-20宣告彻底失败。

  在价格问题上,由于诺斯罗普公司是自己大量投资,心理上急于回收资金,因而在价格政策上采用了水平线平均价格,即不论你买多少-何时买-都是一个价,而一般政府投资型号的价格政策随生产熟练曲线而下降。显然,后一种价格使人易于接受,而采用前一种价格政策的诺斯罗普公司,每次与F-16进行国内竞争时都因价格近于F-16而落选。假设F-20开始以较低价格卖给美空军。则可能争取更多国外用户,也许不会在市场上彻底失败。 诺斯罗普公司对F-5E后继机的国际市场满怀信心,由此出大资发展F-20,不争取军方支持,与F-16竞争。价格上居高不下,但是又不能违背政府政策的约束,先是FX出口政策,后是里根的出口政策。一步步走向深渊。

  诺斯罗普董事长以一页指令规定了型号战略,以R&M超出性能的指导思想规定了F-20飞机的特征。

  这里有几个问题:1、当有竞争对手时,用户的目标变化、趋势与对策;2、政府政策变化、可能趋势与对策;3、飞机价格政策利弊与对策;4、政府支持程度与对策。

  上述事实说明。诺斯罗普公司领导人并未认真考虑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问题和采取的合适对策。由于没有发展变化的观点,没有风险意识,一厢情愿只想大团圆的结局,所以眼光近视,走不出自己划的圈圈。对比通用动力公司分析FX项目政策时,估计这个阶段不长,原因是F-16已经出口。这个口只会越开越太。F-16出口以后F-20如何与之竞争?这是值得关注的,何况原想I/2的F-16价格又落空。

  F-20的失败决非偶然。虽然F-20有其独特环境,但其教训却有普遍意义。 F-20推出时,通用动力也提出换装J-79喷射发动机的F-16/J79争夺外销市场,尤其是台湾地区空军。这个外销计划被称为FX战机。F-16/J79是以F-16机身搭配推力较低的J-79涡轮喷气发动机,限制F-16的性能,着眼在在于J-79引擎也是F-104的动力来源,台湾空军在维护保养(F-104、F-16/J-79)上没有问题。

  为了争取350架的潜在订单,诺斯洛普与通用动力两家公司的副总裁及技术顾问团队都同时到圆山饭店与台湾地区空军商谈,不过最后因美方于1983年签署了八一七上海公报,使台湾地区空军被排除在FX战机销售对像当中,然也因此催生出IDF经国号战斗机的计划。

  因为无论再怎么改也是二代机,跟F16等轻型三代机没法比的。其实枭龙也是类似的情况,只是脑残们非把它说成是三代机来安慰自己。

  原因主要是定位问题。定位的就是军援战斗机。也就是用来援助第三世界国家的东西。一种可能是低价出售,另一种就是国家采购免费赠送。所以不可能有特别先进的性能,也不能有太高的价格。最后搞出来个性能不算差,价格不便宜的东西。同时还有F16竞争,而且当时国际形势已产生变化。所以只能悲剧收场,诺斯罗普大伤元气,最后被迫与格鲁曼合并。

  F-20性能不错,不亚于枭龙,但是比F-16差很多。如果F-16不出口,或者限制出口,F-20还可以装备一些非美国盟友的第三世界国家。但是F-16的性价比太高了,F-20只是一款不入流战机。

  美国的盟友里,都选择F-16,因为美国自己也装备了。F-20美国空军不装备,美国也不打算用F-20搞军援。

  主要是美国政府出口政策的改变,里根政府批准 F16A和B可以出口,虽然当时的F16A不具备超视距作战能力, 但综合性能比虎鲨还是强很多, 虎鲨就没市场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五金工具_五金配件_五金建材_机械设备-五金网 > F-20“虎鲨”性能不错的,为什么后来没有市场?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