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网

岳飞死后,秦桧过得怎么样?他是怎么死的?

  秦桧死了,宋高宗大笑着说:“老匹夫终于死了!”

  宋高宗时,秦桧久居相位,手握大权,儿子秦熺也身居高位。世人都以为高宗对秦桧信任有加,恩宠无比。其实并非如此。由于岳飞、韩世忠等人或死或贬,致使秦桧一家独大,多年来一直把持朝政,门下党羽众多,已经控制了朝廷的各个要害部门。包括高宗身边的侍从、御医都是秦桧的耳目,他们时刻监视着高宗的一举一动。(《宋史》:又阴结内侍及医师王继先,伺上动静。郡国事惟申省,无一至上前者。桧死,帝方与人言之。)高宗对此心知肚明,对秦桧又恨又怕。很想除掉他,但又没有十足的把握。再者秦桧“挟虏势以邀君”,有金国做为后台,更让高宗不敢下手。加之高宗早年的经历,令他很没有安全感,更缺乏魄力和勇气,因此只能疑神疑鬼,度日如年。

  为了防止被人谋害,高宗在靴子里面藏了一把匕首,以备不测。平常秦桧进献的食物,他收下以后并不食用,命人偷偷扔掉。生病不得不用药时,也总是让人先尝,确定无毒后才敢服用。始终如此,从来都不敢大意。

  绍兴二十五年,秦桧病重,卧床不起。 高宗知道秦桧病重,心中窃喜,但是依然不敢冒然采取行动。因此时常命人前去探望,了解秦桧的病情。

  在秦桧去世的前一天,高宗知道秦桧大限将至,已无回春的可能,亲自驾临秦桧府邸。秦桧见了高宗,已经说不出话,只是流着眼泪。秦桧是希望自己死后,儿子秦熺能够接替自己的宰相之位。

  秦熺明白父亲的心思,就问高宗:“父亲之后,相位由谁接替?”

  高宗冷冷地说:“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打听的。”

  说完就离开了。回宫之后,便迫不及待地起草了秦桧父子致仕的诏书。第二天,颁布天下。

  秦桧知道后,当晚便哀嚎而死。高宗听闻秦桧死讯,如释重负,拿出靴子里面的匕首,扔在地上。大笑着说:“老匹夫终于死了,朕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朱子语类》:秦太师死,高宗告杨郡王云:“朕今日始免得这膝裤中带匕首!”乃知高宗平日常防秦之为逆。)

  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病重,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加紧策划让其子秦熺继丞相位。秦熺凭借秦桧的权势,先成为科举榜眼,接着一路高升,6年之间就官至枢密院事,地位仅次于秦桧。高宗之所以容忍秦桧,是因为他还有利用的价值,如今秦桧将死,高宗当然不愿意看到另一个权相来威胁自己。十月,高宗亲临秦府探病,病榻旁的秦熺迫不及待地问:“由谁代任宰相之职?”高宗冷冷地答道:“这件事不是你应该问的!”这等于明确拒绝了秦熺继承相位的要求,秦桧父子的如意算盘落了空。次日,秦桧、其子秦熺、其孙秦埙和秦堪被一起免官。得知高宗的旨意,秦桧当夜一命呜呼。

  跪拜忠魂

  南宋时,人们听到岳飞被害的消息,“天下冤之,闻者流涕。” 秦桧夫妇跪像

  元朝时,人们在秦桧墓前便溺,称他的坟是“遗臭冢”。一首打油诗中说,“太师坟上土,遗臭遍天涯。”明朝时,有人在岳飞墓前植桧树,举刀一劈为二,号称“分尸桧”;又铸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四人跪像于岳飞墓前。清朝时,某剧场演秦桧害岳飞的戏,演得逼真,观众同情岳飞,有人竟跳上戏台将饰秦桧的演员打倒。

  楼下居然还有人说秦桧是南宋名臣,真是羞煞不知这段历史的读者。秦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与蔡京一样为宋代著名奸相,排除异己,祸乱朝纲。一个搞垮北宋,一个颓废南宋。

  秦桧在宋徽宗时期,进士及第,其职位就是相当于一个大学教授,是国家时政扯不上任何关系。由于蔡京祸乱朝纲,致使宋钦宗即位后,朝中无一能人。这时的秦桧开始崭露头角,凡是与蔡京没有直接干系的人,皆被宋钦宗拉来做替补。这时的秦桧因为年轻,其本心还不坏,他觉得受到了皇帝的重用,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也开始为朝局尽些绵薄之力。

  或许,也是因为秦桧一家都有“汉奸”的名声,使得秦桧想证实自己。秦桧岳父以及很多亲属是降金汉奸。昔日,金军包围开封,宋钦宗派张邦昌于金国谈割地退兵之事,秦桧献策,并阻止钦宗割地。随后,钦宗命秦桧为张邦昌公事。秦桧再三上书钦宗,说这等割地赔款的事他实在干不来……

  靖康1127年,汴京失守,徽钦二帝被俘,秦桧也在其中。随后,金主册立张邦昌为伪皇帝,因秦桧与其曾为同事的关系,可能已经把酒言欢成兄弟了,于是张邦昌要求金国放出秦桧一干人等。虽然金廷没有允许,但就这样捡狗屎运的秦桧也没有在北方遭太多殃。

  曾还说不与张邦昌共事,一去之后就成兄弟了。秦桧此人善于心计,本身也有些才华。于是在金军中见机行事,其见风使舵的一流本事被金国大将挞懒发现,被委以秘密行事,也就等于为了活命也变成了和他岳父一样的汉奸。

  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在宋徽宗那边,他吹得自己是一身是胆要为宋朝尽忠,而转过头又将宋徽宗和他讲的事情告诉金国。如此一般,秦桧在金营之中吃里扒外地干了四年,并取得了挞懒的信任。

  于是,挞懒将秦桧放出,让他到南宋做起了更大的汉奸(现存秦桧通敌叛国之书信几封)。但秦桧与挞懒密谋了什么事情并没有具体言明。

  挞懒将秦桧放出后,秦桧回到南宋,还狡辩自己是杀了守卫逃出来的。我们可以细想,秦桧一个教书先生何来奔袭金国大营的本事?别人没出来,就他一人逃出来。秦桧称自己有徽宗密旨,就是要宋答应后世子孙永远臣服于金,用此等巧言来达到他与挞懒之间的“南北大计”,也使其一直主张议和。

  由于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难以管理加之挞懒的南侵战局屡屡受阻,迫使以粘罕为首的金国集团不得不以长江对立,从而形成了南宋格局。而挞懒就是要秦桧稳住南北格局,不要让宋军北伐。金国方面想先稳住中原形势,再实施灭南宋大计。

  但秦桧为什么要听命金国呢?这就是小人眼中的格局,他觉得金国太强大了,剿灭南宋只是时间而已。秦桧的骨子里已经被震颤了,他想给未来的自己一个回旋余地。

  为了稳住南北格局,为了自己的繁荣富贵,秦桧开始了议和之路。如果宋军北伐成功,等待秦桧的是什么他很清楚。所以,这个小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以宋高宗的懦弱为扶翼,开始了全勤朝野残害忠良之路。这样,他是双双得力,一来他觉得自己给金国做了巨大的贡献,二来自己又能在南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于是,在赵构的耳旁煽风点火,使得本身就懦弱的赵构在听信谗言后,也觉得岳飞该杀。秦桧善玩这权谋之术,多次拿捏他人的弱点为武器,借刀杀人。尤其是在志大才疏的张浚身上,发挥到了极致,身居幕后,操控傻帽张浚,对主战派岳飞韩世忠等人搞乱关系,多次祸害北伐大计。

  因为一旦北伐成功,他的利益全盘瓦解,又巧言令色地让赵构看到他做皇帝的利益也在被这群主战派毁掉。凡是主战派成员,接连被秦桧构陷,不单单是岳飞莫须有,其他被秦桧害死的人皆是如此。

  秦桧还唆使软弱派赵构屈己求和,想方设法向金国纳贡称臣。赵构向金称臣后,便过起了他那苟且偷安的生活,而秦桧也是看中了赵构的心思,开始粉饰太平,每天传达给赵构的都是天下太平其乐融融,祥报日日不间断。在主战派逐一被其消灭瓦解后,秦桧独揽朝权,只手遮天,又接着祸乱朝纲,凡是和他意见不一的人,接连被下狱或者流放。秦桧兴文字狱,禁野史,打击理学,只要他不开心,你就得遭殃。

  其临死前几年,还制造了古今岂有的四大冤案。科举带头作案,可怜天下读书人十年寒窗。最有名的就是陆游案,将陆游的卷宗替换给他孙子,并下令对陆游永不录用。故意将其子孙来修史,来捏造他的文治之功。

  秦桧在南宋期间奉行割地、称臣、纳贡、议和,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北伐;同时权倾朝野,排除异己,屡兴大狱,这奸贼真的是太有名了!因为宋高宗赵构这把保护山,拜相还封侯,乃至国公,其在南宋一生享受荣华富贵,于66岁病死。

  岳飞死后,宋高宗赵构也动不了他,为了巩固地位秦桧也是奇葩怪招频出。

  秦桧开始抓紧机会整人,首先是打击坚持反对他的人,贬的贬,下狱的下狱,包括曾经帮他陷害岳飞的张俊也被罢免。张俊与岳飞等并称南宋“中兴四将”,如今也和秦桧一起跪在岳飞墓前。

  在当时岳飞一死。对秦桧来讲,张俊就没有什么利用价值,秦桧立刻用百分之百是自己的人顶替张俊。就这样朝廷上都是秦桧的人。

  宋高宗赵构也动不了他,为什么?此时的秦桧卖国求和,已经变成了南宋和金国议和的象征,而且朝野上下都是秦桧的人,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岳飞之死,赵构遭受舆论压力,而秦桧竟然帮他粉饰太平,让皇帝内心舒服起来。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秦桧就从贺雪下手,只要一下雪,就开始大加庆贺,歌颂天下太平;接着贺日食,“日食多不见”,古代皇帝认为出现日食是上天对他的警告。为了拍秦桧的马屁,各地编造祥瑞,如木头内发现有字:天下太平年。出现朝廷天天有祥瑞的奏折。

  秦桧也不忘粉饰自己,遥想青年的他目标是流芳千古、彪炳史册,现下是不可能了,但是他仍不放弃。首先他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煽动人推崇他,台州的曾惇作诗称秦桧“真圣相”,拍马到极致。

  传说中舜时的贤臣有皋陶﹑夔﹑后稷和契,有人用这些来称呼秦桧,然秦桧根本不予理睬,不能满足他的虚荣心,要求别人称他为“元圣”,就是大圣人,这是要和孔子比肩?令人匪夷所思。

  除了这些称呼外,秦桧还让自己的儿子(过继的)秦熺从太后北还做文章,歌颂其伟大的功绩。那些不光彩的证据,秦桧统统烧毁,一时间朝野上下称赞秦桧的声音不断,赵构也亲临这位名宰相府,对其子孙加恩。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秦桧安排儿子秦熺做皇太子侍读,和下一代皇帝打好关系,秦熺升迁速度非常快,有人提醒秦桧小心步蔡京的后尘,然他不听,继续捧孙子上位。

  秦埙是秦熺的儿子,秦桧让他参加科举,为了拿第一,秦桧事先让人把文章做好了。然这次考试碰到了一个大咖,就是陆游。一看陆游的文章,肯定把秦埙比下去,陆游倒霉的碰到了秦桧,被落榜了。

  本来孙子第一万无一失,结果半路又杀出一个人,宋高宗廷试读到了一篇论调新颖的策论,这位考生就是张孝祥。张孝祥第一,秦埙第二,因为秦桧大权在握,所以第二名也不影响秦埙的仕途,让他去做史官。

  爷爷是宰相,孙子是史官,史上哪有这样的事?闻所未闻,那宋高宗这朝的历史还不是姓秦的说了算?

  跪在岳飞墓前的还有秦桧的老婆王氏,这位女子也是千百年来得此羞辱的第一人,也是罪有应得,对岳飞起杀心的,她应该是第一人。

  《朝野遗记》记载:“王氏素阴险,出其夫上。岳飞狱具。一日,桧独居书室,若有所思者,王氏窥见笑曰‘老汉何无一决耶?捉虎易,放虎难也!’桧掣然当其心,即片纸付入狱,是日,岳王薨于棘寺。”

  可见王氏之狠毒,历史上王氏狠毒而且愚蠢,皇后赐宴,她说自家的鱼比宫里的还大,吓的秦桧故意用别的鱼,忙送进宫,皇后一见原来是普通的鱼,才释怀。

  秦桧当道,内亲、表亲和干亲朋友都跟着升官发财,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也巩固了秦桧的地位。

  憎恨秦桧的大有人在,绍兴二十年,秦桧坐着轿子,春风得意的去上朝,就在经过众安桥时,一个人突然从桥下窜出来,手持利刃,直扑秦桧的轿子,可以只砍断了轿子的主子,划破了秦桧的衣服,没有伤及要害。这个人就是施全。

  施全被捕了,大义凛然,痛骂秦桧,秦桧气急败坏,把他处以磔刑。

  举天下皆欲杀虏人,汝独不肯,故我欲杀汝也!

  施全,杭州人,与秦桧也是无冤无仇,殿司小校,但是他对岳飞被冤杀十分悲痛,痛恨秦桧。

  经此一事,秦桧出门更加小心翼翼,护卫人数增加五十,而且手持长戈。明朝万历年间,岳庙增建了施全祠,受后世代代敬拜。

  有一回秦桧生病了,非常严重,无法上朝,自己觉得时日不多了,准备安排后事。

  有人看出了秦桧的心思上奏力荐秦熺为相,意外的是,秦桧的病又好了。可是他没忘记给儿子铺路,以期接替他的位置。病一好,又精神十足的开始整人,把不听他话的人一个个除掉。

  生老病死是躲不开的,就在他大开杀戒时,秦桧还是迎来了死亡。

  狱成,而桧病不能书!

  绍兴二十五年。赵构听说秦桧病了,亲自前去探望,感觉只是去看他死没死。

  帝幸桧第问疾,桧无一语,惟流涕而已。

  秦桧已经病入膏肓,其子秦熺急不可耐的上书问赵构,接替宰相的人选,以试探口风。这一举动可见还不如奸相秦桧,也说明秦家就此衰落。

  看了奏书,赵构很是不开心,回了一句话。

  此事卿不当与。

  秦熺还没领会其中的意味,继续联系朋党上书奏请他为相。

  赵构再平庸,也是混了几十年的皇帝,见过血雨腥风,这时他担心秦桧一党惶恐而干出大逆不道的事,于是就摆出了安抚的姿态,封秦桧建康郡王,秦熺进少师,皆致仕,埙、堪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秦党也安静了许多。这些事刚安排好,秦桧在当天夜里病死了,时年66岁。

  秦桧横行霸道19年,残害忠良无数,富可敌国,最后还是被抄家问罪,祸及子孙。秦桧的曾孙秦钜,抗金名将,战死沙场,但是生前一直受秦桧的坏名声所累。

  总之,岳飞死后,秦桧依然我行我素坐着宰相之位到病死。

  秦桧一死,宋高宗说:朕从今天开始,靴子里就不用再藏刀了!

  桧既死,帝谓杨存中曰: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宋史·纪事本末》

  杨存中是宋高宗的心腹,曾经被宋高宗赵构派去监斩岳飞父子,所以,这应该是赵构的真心话。

  那么宋高宗赵构为什么这么怕秦桧?

  南宋绍兴年间,

  吴县县令派人三更半夜敲开了平江知府家的大门,硬生生把熟睡的知府大人叫醒。知府大人忙问县令有何急事。小吏说,我家大人喝多了难受,听说您家的咸齑(jī)汁不错,能给一瓶吗?

  这咸齑,就是腌的雪里蕻(hóng)咸菜。

  这位知府大人,竟然就真的找来一瓶咸齑(jī)汁给了县令,然后换个姿势,重新睡觉。

  让知府大人忍气吞声的原因只有一个,这位县令,叫王子溶,是秦桧夫人王氏的哥哥王唤的儿子。

  (以上事迹见陆游《老血庵笔记》)

  王氏一家子能这么嚣张,就是因为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一月,金国主帅兀术派人议和,绍兴和议成。

  当时的宋高宗赵构,眼睛里只看到太平日子又回来了。至于把岳飞打生打死夺回来的唐州和邓州等地又还给金国,他是不在乎的。

  议和派的主张,他也只记住了前半句:

  我一屈膝,则梓宫(宋徽宗棺椁)可还,太后可复,渊圣(宋钦宗)可归,中原可得。《宋史·纪事本末》

  绍兴和议,金人同意了徽宗梓宫和高宗母亲的回归。

  不过,大孝子高宗迎回自己母亲的那一刻,出现了一件尴尬的事。

  高宗的母亲还以为是自己的儿子打了胜仗才迎回了自己,以至一见到儿子,就问韩世忠来了吗?我在 北边听说他挺能打仗的。

  高宗并群臣默然。

  还有一件让高宗赵构感到不舒服的事,而且这件事会让他越来越不舒服,那就是金人在绍兴和议中竟然有这样一个条款:不许以无罪去首相。

  大宋的首相秦桧,被敌国金人赐了一道免死金牌。

  宋高宗赵构还没办法拒绝,毕竟,名义上,连他这个大宋皇帝,都是金人赐给他的。

  赵构忽然发现,他为了迎回徽宗的梓宫,为了迎回自己的母亲不仅要向金国君臣“屈膝”,好像面对自己曾经最贴心的的臣子时,膝盖也有点软了。

  岳飞是绍兴十一年十二月,含冤而死。这一年,秦桧的官职毫无动静。

  秦桧的荣耀,是从徽宗的梓宫和太后回到临安开始的。

  绍兴十二年八月,徽宗的灵柩归来,太后还驾慈宁宫。九月,秦桧就被加封为太师。

  太师是三师之一,宋朝只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和卓有功勋的文彦博获此殊荣。接下来就是北宋末年的奸相蔡京和南宋奸相秦桧了。

  不只是太师衔,同时加封的还有魏国公。到了十月,又加封了秦国公。

  魏国公是封爵的第三等,次于郡王。但是公爵的第一等,数遍中国历史,只有76人获封此爵。

  而秦国公位同魏国公,这就是让秦桧拿双份国公的工资了。

  就好比慈禧太后的封号是十七个字,一个字一万两白银的月例,相当于慈禧太后每月拿17万两白银的“工资”。(系据孙耀庭《太监谈往录》)

  而宋朝官员的待遇是历朝历代最优厚的。我就不赘述了。

  不仅给秦桧涨工资,绍兴十五年,又赐给秦桧府第。这不算什么,关键是赐了府第之后。高宗赵构亲自去给秦桧“温锅”,顺手把秦家的家眷都赏赐了官职。

  宋朝没有实职的官员都可以领“俸”,就是白拿一份工资。

  更“荣耀”的是,第二年,也就是绍兴十六年,给秦桧建了家庙。这就厉害了。

  记忆中,也就清朝时候,乾隆给富察氏傅恒家建了家庙,还给立了块带龙纹的碑。

  傅恒好歹是屡立战功,秦桧呢,把南宋的军队都给拆了。

  后来秦桧又被改封益国公咱们就不说了,南宋有名的“庐陵四忠”之一,周必大,在七十岁高龄退休的时候才获封益国公,而秦桧在绍兴十七年,五十七岁改封为益国公。

  这是秦桧本人,至于秦桧的“儿子”秦熺(xī)在秦桧被加封太师的绍兴十二年,就被高宗赵构恩赐为进士及第。也就是秦熺没参加“高考”,就和高考状元一个待遇。

  然后,秦熺就从秘书少监开始了他的显宦生涯。

  这个秘书少监起步可不低,相当于南宋国家图书馆馆长助理,从五品。

  到了绍兴十八年的时候,秦熺更是一跃成为南宋军政主官:知枢密院使。

  父亲秦桧是首相,儿子秦熺是知院。

  南宋的文武大权都掌握在了老秦家手里。

  这里多说一句,秦熺并不是秦桧的儿子,而是秦桧夫人王氏的哥哥王唤的私生子。

  当然,秦桧那个被王氏赶走的小妾生的亲儿子,也在秦桧成为铁杆独相之后,被秦桧接到了家中。

  宋高宗自绍兴和议之后就发现完全没有办法控制秦桧了。

  拿咱们现代管理学的观点看,要想给下属激励,只奖励不惩罚肯定达不到好效果。

  本来大宋老赵家驾驭群臣是很有一套的。

  一是异论相搅,就是让不同意见的群臣之间互相激辩,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二是实在是不听话了,或是双方胜负已分。那就把不听话的,或是失败的一方贬到地方为官。出名的有寇准,司马光,文彦博,苏轼,包拯等名臣,都是几起几落。

  要不是大宋有三个强大的邻居,大宋的皇帝那简直当得不要太轻松。

  但是,宋高宗赵构自己身子骨太软,绍兴和议开创了两个先例。

  一是大宋不杀大臣,却杀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

  二是大宋不设独相,秦桧却当了整整十三年的独相。

  而且还是“不许以无罪去首相”的独相。

  怎么驾驭秦桧?宋高宗只好一个劲儿给秦桧加官进爵,妄图用这些办法来提高秦桧的忠诚度。

  所以,秦桧本家,王氏一家子,秦桧亲儿子一系,统统都身居高位。

  最后没办法再表达“善意”了,高宗赵构竟然想起让人绘制了秦桧的画像,自己亲自做赞来“讨好”秦桧。

  即使是这样,宋高宗仍然绝望地发现,秦桧正在行使本应该属于他的一切权力。

  赵构曾经手书“一德格天”匾额赐予秦桧,秦桧却做成了“一手遮天”的样子。

  阻塞言路,严禁谈论收复北方领土的事,谁谈谁倒霉。

  严禁野史,秦桧也知道自己的那点事禁不住文人的口诛笔伐,于是不仅销毁了他上次罢相以来的所有公文记载,包括圣旨,还不许民间有相关记载。

  瞎报祥瑞,为了给自己涂脂抹粉,几乎天天报“祥瑞”,什么木头里发现“天下太平年”的字啦,什么州县监狱已经空了之类,天天都有。

  任用奸佞,这个就不用说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他这里是一朝首相好几朝臣。在他的手下,人才的“流动性”很好。把大宋老赵家驾驭朝臣的本事学了个十足十。

  控制高宗,高宗最信任的医生,王继先。秦桧派自己的夫人王氏悄悄拜访,和王继先序齿论上了兄弟。这样高宗在经筵上讲课的老师是秦桧控制的言官,最信任的,致力于解决高宗继承人问题的医生,是秦桧的把兄弟。高宗靴子里藏刀,也就不奇怪了。据说,连吴贵妃当上皇后,都是在秦桧的帮助下完成的。

  天狂有雨,人狂有祸。更何况是奸相秦桧呢。

  秦桧自以为用“莫须有”罪名秘密处死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父子,事后又抹去相关记载及民间野史,就可以从此高枕无忧。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说得好:

  张德远诛范琼于建康狱中,都人皆鼓舞;秦会之杀岳飞于临安狱中,都人皆涕泣;是非之公如此!

  注:张德远就是张浚,说的是范琼在建炎三年(1129年)刘苗之变时,没有带兵保护高宗,所以被张浚诛杀。

  秦桧是在被刺杀之后,才想明白了这个道理。

  那是绍兴二十年的事。大正月,秦桧去上朝的路上,被一名殿前司小校施全,手持斩马刀,在望仙桥下暴起刺杀。

  结果只砍断了秦桧所乘大轿的一根柱子。施全被斩于市。

  被斩时,围观的人很多,其中有一人大喊:此不了事汉,不斩何为!围观的人哄堂大笑。

  听着是在讽刺施全手脚不利索,其实就是在表达老百姓恨秦桧怎么还好好活着。

  秦桧知道了民心所向,自己编织的天下太平的虚妄幻相破灭。

  此后,秦桧大病两个月,再出门就一直带上五十名护卫,才敢上朝。

  绍兴二十五年,秦桧终于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重病中,宋高宗赵构亲来“探望”,其实就是不放心,害怕秦桧拿重病来试探他。

  君臣对望,谁也不说话,忽然,两人同时流下了眼泪。

  高宗拿出自己的帕子给秦桧,让他擦擦眼泪。

  这下秦桧一家老小都放心了,看来,圣眷不衰啊。

  这时,突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陛下,谁是下一任首相?

  问话的是秦桧的“儿子”秦熺。

  秦桧这个气啊,有这么逼皇帝的吗?你以为你是我啊。恩出于上懂不懂?你把咱老秦家的弱点一下子就暴露在皇帝的面前,你是嫌我活得太长了是不是?!

  但是秦桧已经病的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果然,宋高宗赵构回宫之后,高高兴兴地写了命令秦桧祖孙三代一块退休的诏书!

  反正这是你秦桧要求的,朕,准了!

  高宗赵构大方的很,命秦桧以建康郡王衔退休,秦熺以少师衔退休。

  这一纸诏书,成了秦桧的“催命符”,当晚,一代奸相秦桧病死。

  高宗又追赠秦桧申王,谥号“忠献”。

  申王,有宋一朝,秦桧之前两位,秦桧之后两位,都是老赵家的子孙才有这资格。

  高宗倒是一点都不吝啬对秦桧的生荣死哀。

  秦桧耀武扬威的“独相”生涯,是宋高宗赵构一手造成的。他的“一屈膝”,跪下去,就起不来了!

  还是陆游说得好:

  是非之公如此!

  岳飞死后,秦桧过得还不错,他不但走向人生巅峰,晚年还被封为建康郡王,最后病死于家中。秦桧唯一的遗憾是,他因为遭到赵构的猜忌,没能如愿让儿子继承自己的宰相之位,致使家族开始没落。

  1127年靖康之变爆发之后,徽钦二帝被金人掠走,当时还是御史中丞的秦桧也在随行之列。

  在此之前,秦桧是个坚决的主战派,他主张不对金国做任何妥协;但自从秦桧在去到金国之后,他就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完完全全的亲金分子和坚定的主和派。秦桧甚至还极力巴结金人,在宋徽宗和金人之间牵线搭桥,意图使赵构对金国俯首称臣。

  在金国期间,秦桧混得相当不错,他不但脱离了奴籍,还在金国军中担任了军事顾问,在金国攻打南宋的时候出了不少力,是个妥妥的“大汉奸”。

  1130年,秦桧跟随完颜昌进攻江苏淮安。但令人意外的是,秦桧在某一天突然出现在了杭州街头。后来,秦桧对赵构表示,自己是杀了守军之后才逃回来的,但满朝文武几乎都对此表示怀疑。

  不过秦桧跟当时在宰相范宗尹和枢密院李回关系好,在他们的帮助下,秦桧被包装成为一个大难不死的忠臣,赵构因此封秦桧为礼部尚书。

  不久之后,秦桧就向赵构提出了南北分治的方案,这个方案不但是完颜昌在此之前提出的主张,更是与赵构一心求和的态度不谋而合。

  从那时开始,秦桧便成为了金国与宋国之间议和的桥梁,他的人生也开始起飞,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会给南宋带去极大的屈辱。

  1135年,金太宗去世之后,主和派人物完颜昌主政。在秦桧和完颜昌等人的主持下,宋金开始商谈议和之事。

  1137年,秦桧成为枢密使,地位仅次于主战派人物宰相张浚。

  当时的情况是,金人虽然在与南宋议和,但依然不断骚扰南宋边境。不过金国内政却也是一片混乱,南宋主战派人物因此看到了收复失地的大好时机。在张浚等人的坚持下,赵构开始重用岳飞和韩世忠等人,让他们为北伐做准备。

  秦桧志大才疏,急于上位,但他是主和派,一旦开战,自己无论是在金人那里,还是在赵构那里,都没什么大的前途。

  于是,秦桧开始联合主和派人士对赵构进行劝说,以岳飞和韩世忠等人如果掌握兵权将难以控制为由,成功说服赵构解除了岳飞的兵权,北伐也因此而落空。

  那时候因为许多人都对朝廷议和不满,所以兵变频发。特别是淮西军变之后,郦琼率领四万人投降伪齐,更是震惊朝野。

  秦桧本是祸首,但他却躲在背后,让张浚去顶锅,还在背后联合赵鼎对张浚捅刀,致使张浚不得不黯然辞职,赵鼎则在秦桧的支持下,接替张浚成为宰相。

  1138年3月,赵构因为担心身在金国为奴的母亲韦氏年老,无法再回来,于是任命秦桧为宰相,要求他不惜俯首称臣也要达成和议。

  事实上,赵构拿韦氏说事,其实也只是个借口罢了,他骨子里对金人存在畏惧,他想早点达成和议,过几天安生日子。

  秦桧仗着自己跟金人关系颇深,又抓住赵构急于求和的心理,一方面“威胁”赵构不要找别人商议和谈之事,一方面又排挤赵鼎等人,将军政大权集于一身。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秦桧在南宋朝廷的地位得以稳固,后来一系列悲剧也都是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注定的。

  因为北伐计划落空,岳飞只能带领岳家军去平定各地叛乱,或者去剿灭土匪。

  1138年2月,岳飞开始在鄂州练兵。在得知朝廷要议和之后,岳飞上书赵构表示反对,但反对无效,因为秦桧已经跟金国谈妥了议和条件,赵构不愿意搭理岳飞。

  1138年11月,宋金第一次和议最终达成,秦桧作为赵构的代表,跪拜金国使者,答应宋朝取消国号,自此成为金国的藩属国,并每年向金国进贡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岳飞听闻宋金和议达成,万念俱灰,于是上书赵构,说自己要解甲归田,但赵构担心金人反复,所以没有同意。

  1139年秋天,金国发生政变,主和派人物完颜昌被杀,主战派人物完颜宗弼开始主张朝政。不久之后,完颜宗弼被任命为元帅,他撕毁和议,率领十万大军进攻河南和陕西等地。

  面对金人的反复,秦桧也感觉到了一丝危机感。为了自保,秦桧指使御史中丞王次翁向赵构上奏说:

  以前国事无人主议,若事态稍变就换宰相,未必妥当。

  赵构本想归罪于秦桧,但听王次翁这么一说,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秦桧觉得还不保险,做人嘛,就得适应形势,既然金国背弃盟约,那么他也应该站出来支表个态,不然别人会以为他真是金人的走狗。为此,秦桧特意写了个奏折,说支持岳飞和韩世忠等人出兵抗击金军。

  在随后两年多时间里,南宋军队收复了不少失地,岳飞更是在开封城外的朱仙镇打得金军满地找牙,完颜宗弼带着残部逃走,就要渡过黄河回金国去了。

  但随着南宋军队节节胜利,赵构和秦桧再次看到了议和的时机,于是下令岳飞和韩世忠等人班师回朝。

  赵构没想到的是,他的想法刚好跟金国不谋而合,因为金国元帅完颜昌也逐渐意识到南宋不是可以轻易消灭的,所以也产生了议和的想法。

  后来,完颜宗弼给秦桧写了封信,说只要杀掉岳飞,和议就可以谈:

  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赵构和秦桧见完颜宗弼的态度还是很积极的,于是解除了岳飞的兵权并将其逮捕,最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死。

  而宋金之间的第二次和议也因此达成,南宋割让淮河以北全部土地给金国,包括岳飞之前收复的数个州在内;南宋向金国称臣,每年向金国进贡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和议达成之后,赵构的生母韦氏,以及宋徽宗的灵柩被送还。秦桧因为在议和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被赵构封为太师,秦国公和魏国公,秦桧的儿子秦熺也被赐进士及第。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一个人同时拥有两个公爵头衔的人,恐怕很难找出第二个人,秦桧的人生因此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秦桧自恃功高,开始在朝中大肆排挤以及,还兴起文字狱,许多人含冤而死。经过秦桧的一番操作,他逐渐权倾朝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他的家人和亲信也都鸡犬升天。

  1145年4月,赵构赏赐给秦桧一座豪华府邸;6月,赵构又亲自到秦桧府中看望他,并对他的家族子弟进行大肆封赏;10月,赵构将一块御笔亲题的写有“一德格天”的匾额送给秦桧;1146年秦桧建造家庙,赵构又送给他一套礼器,这也是无上光荣的一件事。

  赵构对秦桧这么好,难道仅仅是因为秦桧主持达成了绍兴议和吗?

  非也,因为赵构很清楚地知道,秦桧长期与金人接触,早就是金国在南宋朝廷的代理人了,赵构不得不让他担任百官之首,以安金人之心。赵构也知道金人反复,他如果不对秦桧好一点,恐怕金国会再次背弃盟约。

  秦桧也仗着自己功劳大,在朝中胡作为非,赵构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百官对秦桧也是十分畏惧。

  不过到了秦桧晚年,他开始为自己的子孙做打算,他想培养一些接班人,以保持秦氏家族长盛不衰,赵构因此不再坐视不管。

  秦桧还在担任小官的时候,就娶了前宰相王硅之女、大宦官童贯之养女王氏为妻。靠着王氏家族的关系,秦桧才得以一路升迁到御史中丞的位置。

  王氏一直无子,所以秦桧十分着急,在外面跟另一个女人生了个儿子名叫林一飞。但因为王氏性格强势,秦桧一直不敢公开承认亲儿子林一飞。

  秦桧被金人掠走之后,他亲儿子与林一飞也失去了联系,王氏在此期间则收了哥哥王唤的私生子为养子,并给他取名秦熺。

  熺本唤孽子,桧妻唤妹,无子,唤妻贵而妒,桧在金国,出熺为桧后。桧还,其家以熺见,桧喜甚。

  秦桧当国之后,眼看秦熺步步高升,在朝廷中担任高官,林一飞也找到秦桧,想要求取进身。在秦桧的培养下,林一飞最终成为尚书省右司员外郎,掌握了政事堂实权,也成为了秦桧的左膀右臂。

  有了秦熺和林一飞在朝中帮助自己,秦桧更是如日中天,他便开始着手培养秦氏家族第三代人,那就是秦熺的儿子秦埙。

  1153年,朝廷举行锁厅试。所谓锁厅试,就类似于明清时期的乡试,但锁厅试是专门针对皇室成员,朝中大臣和高官子弟举行的考试。

  为了让自己的孙子秦埙拿第一,秦桧多次找到主考官陈之茂,暗示他自己的孙子也参加了锁厅试。不过陈之茂是个为人正直的好官,他表面上答应秦桧,实际上他并没有打算一定就让秦埙拿第一。

  参加那次考试的还有著名诗人陆游,陈之茂在看完他的试卷之后,对其赞不绝口,于是将其定为第一。但是陈之茂也不太敢得罪秦桧,于是就将秦埙定为第二。

  事后,秦桧气不打一处来,但他也不敢对陈之茂怎么样,因为这样就会暴露自己干涉科举考试之事。

  在后来举行的省试之中,秦桧让自己的亲信担心主考官,结果秦埙成为第一名。而夺了秦埙锁厅试第一名的陆游,则意外落榜。至于说陆游为什么落榜,我想是原因是不言自明的。

  1154年,秦埙参加殿试。赵构在品读秦埙文章的时候,发现他的论述语气和为政观念与秦桧别无二致,于是十分反感,最后将唐朝诗人张籍的七世孙张孝祥定为状元。但赵构也给了秦桧一个面子,最终将秦埙定为探花。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赵构其实对秦桧还是有所不满的,只不过他表现得比较隐晦。

  当时的情况是,宋金关系总体而言还是比较稳定的,秦桧作为金国的代理人,虽然对赵构十分重要,但是秦桧功高震主,而且他的所作所为也确实猖狂,所以赵构对秦桧也是有所忌惮的。

  赵构虽然不能动秦桧,但他也不希望再出现下一个秦桧,所以当秦桧着力培养自己的儿孙辈的时候,赵构看出了秦桧的用心,所以他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

  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流逝,秦桧越来越放纵,赵构开始十分害怕秦桧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了。

  1155年,许多官员开始上奏赵构,请求让秦桧乘金根车,加九锡,并开府置事,秦桧竟然泰然接受。金根车是天子才能乘坐的,开府置事更是权臣盖主的象征,而加九锡自古以来都是取天子而代之的前兆。

  秦桧权倾朝野,他居然有这样的企图,赵构作为皇帝来说,他心里能不慌吗?

  但赵构那时候还不能发作,他心里其实也很痛苦,因为秦桧之所以有今天,都是赵构自己一手造成的,而且他还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等着秦桧老死。

  为了稳住秦桧,不让他狗急跳墙,赵构也确实懂得隐忍。秦桧要将张浚和胡寅等人一网打尽,不惜诬陷他们谋反,赵构虽然心中不悦,但还是同意秦桧将张浚和胡寅等五十三人全部流放。

  在干了这件大坏事之后,秦桧的身体也开始出现问题,他因为生病,只能卧病在床,甚至无法拿毛笔写字。

  1155年十月二十一日,赵构亲自前往秦桧府中看望秦桧。说是看望,赵构实际上就是去打探虚实的。

  秦桧在见到赵构之后,只是不痛哭泣,却说不出一句话来。赵构因此确定秦桧是真的病了,于是一回去就让人起草了秦桧和秦熺致仕的诏书。

  据说,赵构还在秦桧府中的时候,秦熺还曾暗示赵构想要接班秦桧,赵构却说国家大事不是你该管的。赵构走后,秦熺十分担忧,于是让林一飞去找秦桧的亲信们,策划秦熺拜相之事。

  赵构见有人四处在为秦熺活动,于是在二十二日的时候就派人到秦桧府中下诏,封秦桧为建康郡王,秦熺为少师,皆致仕。

  赵构这个做法不可谓不聪明,这是典型的明升暗降之举,这么做的好处是,既然都封秦桧为王爵了,还封了他的儿子为从一品高官,那么秦桧就没什么话说了,也无法再辩驳什么了。

  而且对于金人来说,秦桧的下台是因为他自己生病造成的,他也无法再为金国做什么事情了,已经没什么价值了。而且赵构封秦桧为王爵,这既是在肯定秦桧,也是给金人面子,宋金之间的关系不会受到影响。

  当天晚上,秦桧就因为悲愤交加去世了,享年66岁。

  秦桧死后,他的儿孙辈基本上都没有再担任什么关键职务了,秦桧家族因此开始没落。

  秦桧的亲儿子林一飞虽然还在朝中为官,但因为秦桧一直都没有公开承认这件事,所以林一飞也不能以秦桧的后人自居。

  后来,因为林一飞是秦桧的党羽,遭到了朝中御史的弹劾,最后被贬黜到岭南,1160年去世,死时年纪不详。

  秦桧到死都没办法承认自己的亲儿子,也算是一种报应吧。

  绍兴二十五年十月,在得知秦桧已经病逝的消息后,隐忍多年的宋高宗赵构对亲信杨存中说:“朕终于不用在靴子里藏刀了”。

  公元1140年,此时在反击金国入侵的前线上,正值南宋军队占据优势之际,金军在南宋的接连打击下,可以说是节节败退。

  但就在这种前线捷报频传的形势之下,宋高宗赵构月宰相秦桧唯恐有碍对金议和,因此执意决定执意决定将已经占据优势的各路宋军撤回,以此来取悦金国人。

  紧接着,在秦桧的建议下,宋高宗赵构将韩世忠、岳飞、张俊三位大将召至临安,名为论功行赏,实则是借此解除了三人的兵权。

  最终,宋金之间的绍兴和议签定,而在绍兴和议达成不久,宰相秦桧便诬告岳飞犯有“意图谋反”、“受诏不救淮西”等罪,在他的运作下,一代名将岳飞被赐死在大理寺狱中。

  那么,在诛杀岳飞得逞后,宰相秦桧的过得怎么样呢?可以说,秦桧的小日子是要多开心有多开心,不仅大权独揽,并且朝堂上下全部都是秦桧安插的亲信,以至于到了后来,宋高宗为了自保,不得不在靴子里藏了一把刀以防不测。

  在杀害岳飞这件事上,秦桧绝对不仅仅是替赵构背黑锅这么简单。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金国眼见无法全面消灭南宋,因此就起了与南宋继续议和的心思,而在当年年初,有意议和的金国大将完颜兀术,在写给秦桧的信中,就提出了一个让南宋朝廷无法拒绝的条件。

  这个条件就是,如果要议和,那么南宋必须先将岳飞杀掉,不然免谈。

  “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金佗稡编》

  那么,金国人为什么要以杀掉岳飞为条件呢?实际上很简单,就是岳飞以及他所组建的岳家军实在是太厉害了。

  在当时整个南宋的将领中,岳飞的军事才华,可以说是最突出,也最全面的。

  首先,岳飞是当时唯一一个擅长组织进攻,并且还能在进攻中给予金军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的将领,这一点,在岳飞曾经指挥过的数场战役中就已经得到体现。

  比如,在绍兴十年,岳飞北伐之战中,除了面对面将完颜兀术揍到精锐尽失、接连惨败外,还利用他已经实施十年之间的“连结河朔”策略,组织起当地的民间义军,对金军造成了全方位的打击,最终造成了金国在中原两河地区的整个行政系统全面瘫痪。

  从岳飞北伐中原取得的战果就能够看出,他的军事才能,不限于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和运筹帷幄,而是全面性的,他能有无数个办法来打击和消灭金军。

  而更重要的是,岳飞当时的年纪,还算是比较年轻的,这也就是说,他将来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会是金国人的噩梦。

  像岳飞这种人才,金国人打是肯定打不过了,也从来不敢想会打得过,因此,就必须想点办法,让岳飞不再成为威胁。

  怎么才能不让岳飞成为金国人的威胁呢?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拉拢他,但这显然是天方夜谭,而第二种则是怂恿南宋朝廷将其罢免或者流放,但这样一来,以后说不定岳飞还会被启用,对金国人来说,始终是一个隐患。

  那么就只能使用第三种方法了,这个方法则是肉体消灭。

  基于这种前提和目的,完颜兀术才会在与南宋的议和条件中,加上了”必杀岳飞“这个条件,只有南宋先杀掉岳飞,才能将议和继续进行下去。

  说白了,杀岳飞相当于南宋递交给金国的投名状,是表明其决心的重要前提。

  那么说,南宋方面为何会如此听话的按照金国人的要求去做呢?这就要从当时宋高宗赵构以及宰相秦桧两人各自不同的小心思说起了。

  先说宋高宗赵构,我们都知道,赵构这个皇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意外得来的,如果没有“靖康之难”,他是当不了皇帝的,因此,在他登上皇位后,最想做的就是如何保住这个位置,这是大前提。

  在这种前提之下,赵构对于北伐成功与否并不十分在意,换句话说,只要能保住现实中的安稳,不耽误他个人的声色犬马,其他的都是虚的,都不重要。

  至于祖宗基业以及黎民疾苦,不好意思,在赵构的心里,这些暂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可能有人会说,纵然是赵构不在乎这些,那么他作为皇帝,总该在乎自己的生前身后名吧?难道他就不怕一心求和,会招致后世的痛骂吗?

  坦白来讲,他还真不怕,之所以如此,与他没有儿子有很大关系。

  赵构最初是有一个儿子的,但死在了战乱之中,而他本人又因为受到惊吓,导致无法生育,也就是说,他已经绝后了。

  如果他有亲生儿子,那么他作为父亲,可能还会有给儿子留点基业之类的想法,也会因此努力一下,但可惜的是,他没有。

  既然没有儿子,那么即便是他再努力,再费心思,将来这一切都是别人的,这种结果既然改变不了,还不如现在就躺平,去偏安一隅,去及时享乐。

  而要享乐,那么就必须议和,不然他偏安的心愿就无法实现,而要实现他的心愿,那就必须答应金国人杀掉岳飞。

  说完赵构的小心思,我们再来说说秦桧,秦桧之所以坚持杀掉岳飞,同样也有他十分自私的想法在里面。

  秦桧这个人,他本身是没有什么政治资本和能力的,但他能凭借着平平之资进入南宋的权力中枢,并当上宰相,是因为有金国人在背后给他撑腰。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掳走时,秦桧也随同徽、钦二帝一起被金军拘往北方,自此,秦桧开始了他向金国人摇尾乞怜的日子。

  先是靠着厚礼贿赂完颜宗翰,使完颜宗翰得以赏识秦桧,之后在他不断活动下,得以被任用,担任“参谋军事”一职,在金国攻击南宋的数场战争中,秦桧作为马前卒,没少出谋献策。

  比如,在建炎三年的楚州保卫战中,秦桧就亲自向楚州的守将写过劝降信,劝说楚州全体军民投降,但最终楚州军民在守将赵立的指挥下,哪怕是弹尽粮绝去啃树皮,也死守不屈,而在城破之日,城中军民“抑痛扶伤巷战,虽妇人女子亦挽贼俱溺于水”,以英勇就义的方式,回报了秦桧的劝降。

  也就是说,通过秦桧在金国时的所作所为,当时的他可以说是一个标标准准的“带路党”。

  而在他携带着全体家眷回到南宋时,面对群臣的质疑,秦桧还给自己编了个“杀死金兵,夺船而逃”的英勇形象,以此来换取宋高宗的信任。

  而在回来之后,经过审时度势,秦桧知道如果自己想在新朝廷里出头,那么就必须要想点办法,主战肯定是不行,一来他没这个能力,二来和他的人生宗旨相违背,而如果主和的话,那就是他极为拿手的事情了。

  不过,秦桧的主和,与当时朝中的主和派并不相同,当时朝中的主和派是在战略上保守,而秦桧所主张的主和,完全是丧失国家利益,一心要把南宋给玩完的节奏。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如果他不这样做的话,那么他的高官厚禄是不可能保住的。

  秦桧知道宋高宗一心想求和,而求和就需要有人和金国搭关系,而说到搭关系,纵观朝中上下,没有一个人能比他有这个经验,毕竟他可是曾经在金国有“工作经验”的人。

  因此,秦桧要想出头,那就必须让议和达成,满足金人的要求,只有让金人满意,才能体现出他的价值,也只有让金人满意,宋高宗才会满意,秦桧也就能常保禄位。

  而让金人满意,从而达成议和的最大前提,就是必须杀掉岳飞。

  所以说,不管是站在宋高宗的角度来讲,还是站在秦桧的角度去看,当时的岳飞必须死,这也就是为什么岳飞最终被杀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杀害岳飞这件事上,秦桧并不仅仅是替宋高宗背黑锅这么简单,所谓秦桧属于“不得已而为之”这种言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并不正确,他的责任最轻也是狼狈为奸。

  而在杀了岳飞之后,秦桧的日子过得可谓是相当的舒心。

  从岳飞被害的次年,也就是绍兴十二年开始,秦桧的官位是一升再升,先是在绍兴十二年九月被加封为太师,之后又在当年十月进封国公,还被宋高宗赐以祭器,最终在绍兴二十五年,被宋高宗批准可以享受乘金根车,并加九锡这等最高殊荣。

  要知道,加九锡这个待遇,是古代君王对臣子的最高赏赐,历史上曾经得以加九锡的人无一不是在朝堂上说一不二的人,比如当年的曹操和王莽,以及唐朝末期的朱温等,都曾经被皇帝赏赐加九锡。

  也就是说,此时的秦桧,已经是达到了权倾朝野的地步,整个南宋朝堂上下,基本上都是他的人,就连宋高宗赵构身边,也都布满了秦桧安插的亲信。

  在这种大权独揽的情况下,秦桧已经达到了肆意决定官员生死的程度,只要是反对他的,统统遭到了秦桧的打击。

  武将中,秦桧设计陷害了韩世忠,迫使其罢官归隐,还有几个中层的将领,也遭到了他的排挤和陷害。

  而最惨的,就是当时的文官,比如著名的爱国重臣洪皓,因为知道秦桧在金国时的所作所为,加上对秦桧的政见不同,因此就被秦桧罗织罪名,最终在其六十多岁的高龄之际,被贬往人迹罕至的英州。

  另外,还有宰相赵鼎,他曾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为南宋中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样也是遭到了秦桧的陷害,最终被秦桧逼的于异乡绝食而死。

  这个名单很长,其中不乏有当时朝中宰相和副宰相这样高级别的官员,而他们在秦桧的不断打击下,要么被罢官,要么被流放,其中很多人甚至到死也没能翻身。

  除了积极打击那些反对自己的人,秦桧当时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粉饰太平。

  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秦桧向宋高宗奏报有瑞雪,又奏报楚州奏盐城县海水清澈,自此,在秦桧的授意下,上报朝廷的各类祥瑞几乎是接连不断,而各地庆贺祥瑞的礼仪也络绎不绝。

  当然,与排除异己,粉饰太平相比,秦桧干的最绝的一件事,就是篡改历史。

  从岳飞死后,秦桧就开始着手销毁各类关于岳飞、岳家军的资料,为了彻底销毁,秦桧更是任命自己的儿子秦熺等人担任史官,把岳家军的各类战功和战报全部修改销毁。

  具体销毁到什么程度呢?根据史料记载,在后来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时,所有大臣们都知道岳飞是功居南宋中兴诸大臣第一,但就是找不到任何正式的记录,不得已之下,只得重新搜集和整理。

  除了销毁岳飞和岳家军的资料外,秦桧也十分注意销毁自己当年的黑历史。

  不管是当初在金国的经历,还是秦桧回到南宋后,曾经被罢免相位一事,这些都在秦桧的销毁范围之内,并且,这种销毁不仅限于资料,包括知道这些的人,无一不是在秦桧的运作下结局凄惨,前文提到的洪皓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之一。

  除此之外,秦桧对于民间百姓口耳相传的各类的野史,也是相当“重视”,他曾先后多次下令禁止民间撰写任何形式的野史,还特意为此制定了一个举报制度,其目的就是为了抹掉自己不好的形象。

  可以说,由于秦桧的刻意销毁资料,让我们后人对历史上真正的岳飞认识的并不全面,也对秦桧的当年他的功绩,绝对要比目前史料中记载的要光辉的多,而同样的,历史上的秦桧,也绝对比当前我们所认识的更加腹黑。

  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这一年的秦桧六十六岁,已然是一个行将朽木的老人,就在这一年,秦桧的党羽主动找到宋高宗,向他奏请让秦桧可以乘金根车、加九锡,对此,宋高宗表示同意,批准了这个奏请。

  到了当年十月,秦桧病危,宋高宗前往秦府探视,彼时的秦桧已经说不出话来,在看到秦桧即将油尽灯枯后,隐忍多年的宋高宗暗中松了一口气,这个老匹夫,终于要不行了。

  已经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宋高宗就经常会在自己的靴子里塞上一把短刀,他要防的,正是日渐权重的秦桧,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身边,布满了秦桧的人,只要秦桧一个点头,自己就可能命丧黄泉。

  而正当宋高宗准备从秦府离开的时候,秦桧的儿子秦熺当着宋高宗的面假意追问继任的宰相是谁,而宋高宗冷冷的回了他一句“这不是你该参与的事”。

  次日,宋高宗下诏,免去秦桧祖孙三代一切职务,勒令秦桧致仕,至此,秦桧以及其儿子等人的职业生涯彻底结束,当晚,在这种意想不到的刺激之下,秦桧病逝。

  数年后,宋宁宗赵扩再次下诏,追夺秦桧的所有爵位,并将秦桧的谥号改为“谬丑”。

  小结:

  在岳飞被害后,秦桧的权势得到空前的高涨,并通过培植党羽,打击反对自己的人,最终让秦桧达到了权倾朝野的地位,宋高宗也在秦桧的滔天权势下,不得不选择暂时的隐忍,而秦桧最终是在被罢官以及勒令致仕的多重刺激下因病去世,虽说秦桧曾有意篡改历史,意图堵住世人悠悠众口,但对于他设计陷害岳飞这件事上,是永远都洗不清的。

  “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这是后人书于岳墓的一付楹联。岳飞是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这是不容置疑的史实。有些人对历史缺乏了解、对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没有明确认知。竟然敢指责岳飞:什么“愚忠”啊,什么“政治上不成熟”啊…。其实就是无知!忠、孝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古人云:孝当竭力,忠则尽命。忠:就是以身殉国!无论古今。忠贞都是不二的!忠于君主、忠于国家,不能打折扣。忠:历来是法律规范的行为,是一个人必须履行的责任。岳飞“愚”吗?历史写的非常清楚:迎回徽、钦二帝,是当时朝庭的中心任务。无论主战派还是投降派都把它当做行动主旨。这不是岳飞头脑一热提出来的,只不过是岳飞北伐的口号之一。十二道金牌之后,岳飞对自已的下场已经了然于心,他不但自己慷慨赴难,还把儿子岳云、女婿张宪一起带到京师。就是防止自己殉难后,亲人把持不住自已的情绪,或者被人裹挟、利用,做出对朝庭不忠之举。那样就坏了自已一世忠贞的清名。所以,岳飞的人格没有任何瑕玼,岳飞是神(宋以后历朝历代都策封过),岳飞是中华民族的楷模!还有个别人替秦桧翻案。说秦桧杀岳飞并非己愿,说秦桧是“赞高宗背了锅”,甚至把秦桧奉为“历史上最大的背锅派!”真的好像是一桩惊天的冤案!秦桧冤不冤,是不是替皇上背了锅?稍稍翻一翻[宋史]就明明白白!秦桧卖国求荣的汉奸言行,从他自金国“逃”回开始,是坚定如一的,秦是朝中最大的投降派,是彰明昭著的史实!秦绝不是只害死了岳飞…。在秦当政期间滿朝文武,凡是反对投降、卖国的官员都受到了他的残酷打击、迫害!这里举一个例子:宋高宗绍兴八年(岳飞遇难前三年),金人对宋诱降,派使臣“詔喻江南”,要宋高宗“拜接国书”(就是俯首称臣,投降)。投降派秦桧、王伦、孫近等蛊惑:我一屈膝,则太后(被金人虜去的高宗生母)可复,梓宫(宋徽宗的灵柩)可还,渊圣(被虜的钦宗皇帝)可归…。而除了这些铁杆“汉奸”,当时:朝野震骇、群情激愤!以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为首的官员上疏皇上,痛陈利害,坚决反对投降!胡铨慷慨陈辞:臣…义不与(秦)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断三人(秦桧、王伦、孙近)之头,竿之藁街…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尔,宁能处小朝庭求话邪!使这一次秦桧等人,与金国内外勾结策划的阴谋失败。但事后大多数爱国官员受到了秦桧的残酷迫害,胡铨本人被流配广东、广西,交地方官监管,历时二十多年。至孝宗即位后,才被重新启用。(文见宋史[胡铨传],[戊午上高宗封事])上述案例在秦桧主政期间可以说是不胜枚举,被秦打压、迫害的爱国官员,不可计数。秦桧的卖国罪行是一条由铁的事实构成的、稳固的“证据链”。所以,跪了一千多年的秦桧,实属罪有应得!

  宋高宗赵构是杀害岳飞父子的幕后主使,秦桧、张浚、万俟卨等人则担任了主要帮凶与具体执行者的可耻角色。

  在大兴岳飞冤狱、打压主战派(主要有岳飞、韩世忠、刘锜、张俊)的同时,宋、金之间第二次绍兴议和达成。岳飞冤死风波亭后,秦桧专权的局面依旧坚固。

  史载:“(宋、金议和后)秦桧在相位十八年,公论不能摇撼”。他网罗党羽,布满朝野,党同伐异,势焰熏天。尤其是对朝中的主战派,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正直之人基本都被他排斥殆尽。

  《宋史》记载,故相吕颐浩曾经对宋高宗说秦桧奸诈之徒,祸乱朝纲,甚至有暗中通敌的嫌疑,秦桧得知后不动声色,后来趁吕颐浩病重,极力撺掇高宗强使他自台州(今浙江天台)赴洛阳任西京留守使,已病入膏肓的吕颐浩因此激愤而死。

  力主抗金、反对议和的尚书左仆射 、同平章事赵鼎,屡遭秦桧构陷被罢相,后一贬再贬,被迫辞官归隐吉阳军(今海南三亚)长达3年,期间闭门谢客,深居简出。

  绍兴十七年(1147年),赵鼎知秦桧还不肯善罢甘休,必欲杀己,为免牵累家人,遂绝食而死。

  就在岳飞被害的当年(1142年),秦桧示意考试官将其子秦熺定为状元。1154年,他又令考官将孙子秦埙拔为状元,但被宋高宗发现并制止。

  秦桧为了掩盖高宗和他自己卖国投降的无耻行径,在1145年到1147年间,先后数次下令禁毁私家笔记、稗官野史,并把不利于自己的诏书、奏疏全部焚毁 ;他还命其子秦熺负责监修国史,竭尽篡改历史为能事,致使绍兴前期的国史变得支离破碎、真假难辨。

  秦桧还用重金收买宋高宗的御医王继先,利用他随时窥伺皇帝意旨,以揣摩上意,好随机应变,谄媚固宠。

  总之,岳飞屈死风波亭后,举国唾骂秦桧,但却伤不了其半分,相反他还红得发紫,位至太师,五次被封国公,在朝野遍植党羽,大开竞奔之门,卖官鬻爵,大肆贪赃纳贿,富可敌国,家中珍宝堆积如山,贯朽粟陈,可谓享尽了人间荣华富贵。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被追赠申王,谥忠献。由于杀岳飞、与金议和是由高宗赵构决策的,所以在赵构执政时期,不仅秦桧荣宠不衰,而且他死后更是哀荣备至,他的死党仍把持朝政。嘉泰四年(1204年),宋宁宗赵扩顺应民意,追封岳飞为鄂王,两年后的开禧二年(1206年),宋宁宗下诏削夺秦桧所有的王爵谥号,改谥谬丑。至此,秦桧方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接受后世万众的唾骂与鞭笞。而此时,抗金英雄岳飞已经蒙冤死去64年了。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

  说起大奸臣秦桧大家都是咬牙切齿,因为这个人不仅祸乱朝纲,还乱杀忠臣。说起岳飞,大家会联想到精忠报国,率大军抗金,有胆有谋,百姓心目中的抗金英雄,他的英雄事迹至今还广为传颂,然其政治觉悟很低,不得皇帝喜欢,最后被奸臣秦桧害死。作为小人的秦桧,他不仅残害忠臣还卖国求荣。但是就是这样的他,在宋朝的朝廷中,依旧呼风唤雨地过了10多年的安生日子。

  所有人对岳飞的死倍感惋惜,所以特别想知道,在他死后秦桧的日子过得如何?他本人的结局又是怎样的?虽然秦桧此人人品不好,但学问和才能却是顶级的,他以前还是个状元呢。这种高智商的人才,若是品行不端,当然会注定祸乱朝纲。在当时宋朝经济发达,但国力已经非常的微弱,换言之军事力量不行,在金国统治者的眼中,宋朝无疑是块大肥肉。所幸那个时候还有岳飞和其岳家军在前线抵挡着,金国一直未能吃到这块肥肉。

  岳飞本人的指挥作战能力是非常杰出的,再加上其岳家军的军事力量非常的大 ,金军一直颇为忌惮。于是除掉岳飞是势在必行的。当时的秦桧早已与金军结成联盟,因此秦桧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岳飞 。岳飞死了,宋朝再没有什么力量来阻挡金军的吞噬,只好丧权辱国的投降了。秦桧为了一己私利,害死了保家卫国的大将岳飞,反而没有半点不安。

  宋高宗依然宠幸他。他在朝廷上结党营私,在民间上收刮民脂民膏,根本无人治得了他。秦桧的日子过的可舒服了,家中金银财宝多得很,美人环绕。令人可恨的是在岳飞死后,他依然在朝廷上蹦跶了13年 。因为干的坏事太多,心里还是有些忌惮。再加之在官场这么多年,树立了很多的敌人,当时恨他的人太多了,时不时的会来些刺杀事件,虽然未能伤及性命,但他还是在精神上有些崩溃。

  因其坏心思得太多,招来疾病,秦桧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因病去世了。后来由于有太多的人恨毒了他,后来还把他尸体给弄出来丢进了臭水沟。后世的人为了惩罚秦桧,特为他在了杭州岳王庙内岳飞墓前修建了秦桧夫妇下跪着的铜像,全国可查的有成百上千对,以惩罚他当年所造的罪孽,后人每到此地都会向他吐痰或者唾骂,因为是铜像,可以保存很久,无论后人怎么唾骂,铜像都未损坏,后人以此来让他向岳飞赎罪!

  

岳飞死后,秦桧过得怎么样?他是怎么死的?

  

岳飞死后,秦桧过得怎么样?他是怎么死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五金工具_五金配件_五金建材_机械设备-五金网 > 岳飞死后,秦桧过得怎么样?他是怎么死的?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