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网

历史上有哪些真实事件,却总被人们误以为是假历史的事件呢?

  写出来确实会让很多人惊掉下巴、三观震碎。包括我自己,也是考证了多次。

  1948年11月7日,淮海战役开打第二天,华野追击黄百韬兵团。

  八纵向徐州方向追击敌临沂保安旅,王道恩任八纵二十二师侦察营二连一班班长(侦察营,一班长,狠角色),带7人跑在全纵队最前面,对敌跟踪侦察。

  8人一路追到沂河,直至夜间,也未发现敌踪迹。王道恩判断敌不可能渡河这么快,定是隐藏在沿河村落,遂分头寻找。

  果然抓住两敌,经审问,为敌临沂保安旅二团,正在休息,准备天亮渡河。

  主力天亮前是不可能赶到了,王道恩沿河边搜索,发现敌密密麻麻一大群挤在沟渠内。

  8人立刻分头占据有利地形,将敌人“包围”起来,打出两枪,高喊“解放军三个纵队马上到,前有沂河断路,赶快投降”

  有敌企图逃跑,被轻机枪扫倒一片。俘虏包括敌团长在内一大群敌人。

  随后该团1500人缴械投降,天亮后敌团长发现俘虏他们的只有8个人,羞愤之下投河自尽而亡。

  这还不算什么,更离谱的在后面。

  1948年12月28日,华东野战军八纵二十二师在蚌埠以北刘集村攻击邱清泉兵团一部,至凌晨两点,敌人大部被歼,阵地多被我占领,但因伤亡过大,攻击中止。

  王道恩此时已调任二十二师六十四团二营五连六班班长,其所在二营伤亡殆尽,王道恩率六班的7人为预备队。

  敌企图突围,王道恩决定率7人发起攻击。(八纵是华野6个攻坚能力最强的主力纵队之一)

  7人加入战场,分两组趁夜色摸入村子,发现敌炮兵阵地,先两个点射,击毙敌受伤军官,高喊“谁动打死谁”,敌不清楚来了多少解放军。7人俘敌一百。

  迅速处理完俘虏后,趁敌反击时,王道恩7人反而直扑敌核心工事(环形战壕),共甩出近百枚手榴弹(拿筐装的),炸的战壕内敌人直呼投降,7人用刺刀一扒拉数数,再俘敌一百。

  7人兴奋至极,向村子西北角敌人最后的阵地——子母堡群开始攻击。

  此时一个战士喊了一声“班长他们在这里!”

  王道恩顺手指方向一看,子母堡前空地上,一大片密密麻麻的尸体,是昨天夜里突击队六连,从连长到战士全部倒在空地上。

  这时他才知道昨天夜里上去的连队没有一个下来,是怎么回事。

  王道恩先问其他几个战士,有没有胆子发动反击。

  大家都说这回死就死了,兴许能把阵地夺回来。

  王道恩提议“敌人不知道我们来了多少人,干脆打就打那个大的”,

  自己带的+战场收集的,连筐都装满,7人集中手榴弹攻击大母堡,硬是又用近百枚手榴弹把子母堡前的防线炸开,

  趁烟雾爬上大母堡顶部,一起塞手榴弹,直接瘫痪了敌指挥所。

  至天亮,刘集村被全部占领。

  7人毙伤敌人270人,俘虏60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39挺,步枪700多支,迫击炮9门。

  7人无一人伤亡。

  1949年,第三野战军给王道恩记二级战斗模范称号,26军给他记一等功一次。

  2009年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自己有八次死亡瞬间——

  第一次:

  遇到敌人的4架飞机侦察扫射,炸弹在他身边爆炸,他的一个耳朵被震聋,一只眼睛视力受损,几乎看不见东西了;

  第二次:

  夜里趴在地上和一个班长交待工作,两个人对着头上着子弹小声说着,那位班长突然不说话了,原来该班长已经牺牲了,自己幸免于难;

  第三次:

  在朝鲜遇美军扔下磷火弹,帽子起火,用手一摸,手上、脸上都着了火,跑到山沟把头扎进水里也没有用,后来抓起泥巴糊住脸还着火。第二天,脸皮都卷了起来,住了40多天医院还不好;

  第四次:

  枪榴弹没打出去,在枪头上爆炸了,离他不到两米,幸亏它是往上炸才没有伤到自己。

  另4次死里逃生就是在前文写到的淮海战役的刘集战斗中,除了敌连长朝他开火、避弹孔里的敌人打穿了他的帽子、攻打子母堡的三次历险外,

  还有一次是敌人的手榴弹扔到他跟前,他刚想捡起来扔出去,突然想到手榴弹飞来的距离,心想再捡起来扔出去已经来不及了,就赶紧趴下,结果手榴弹就在他原来脚站着的地方爆炸了。

  历任连长、副营长、营长,立三等功7次、二等功1次、一等功1次,二级战斗模范1次。

  1956年,转业回乡,在烟台工作。

  2006年,和妻子度过金婚纪念日。

  以上,共勉!

  在一些战争影视电影中,我们会看到这样一种情节:

  一个军人在战斗中受伤,几个敌人趁机扑了上来,企图将他俘虏,双方随后展开激烈的搏斗。尽管这个军人不想当俘虏,可毕竟对方人多势众且自己身负重伤,根本无力对抗这种身体搏斗。而为了拒绝成为俘虏,也为了在临死前消灭敌人,这个军人在寡不敌众之际,毅然决然地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

  轰的一声巨响,主人公英勇牺牲,而身边围攻上的敌人也全部被报销!

  在抗战电影《红棉袄红棉裤》中,被日军围攻的某八路军县委书记就是这么拉响的手榴弹。而在连续剧《亮剑》当中,平安县城战役中阻击吉野联队的独立团某步兵连,幸存的战士们也是在最后时刻拉响炸药包与冲上来的日军同归于尽。

  总而言之,这种情节永远都会给我们留下一个固定不变的印象:主人公走了,对面的敌人也走了!

  当然,从实战的角度来说,这本来也是必然的结局,话说手榴弹在主人公的身边爆炸,连敌人都被炸死了,那距离手榴弹更近的主人公又怎么可能啥事没有呢?引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自己还能安然无恙,倘若历史书中记载这样的历史,那他有可能是假的!

  可你们知道在世界战争历史中,还真就出现过这样奇迹吗?主人公面对敌人的近距离围攻,在体力不支无力反抗的情况下,他毅然的拉响手里的手榴弹并紧握在手中。接着手榴弹在他自己的手中爆炸,旁边撕扯和纠缠他的敌人们全部被炸死,而这个敢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勇士,竟然只断掉了几根手指,他本人则安全地活了下来!

  这不是神话也不是虚构,而是在一场真实战争中曾经发生过的奇迹故事,而这样的幸运,在世界战争的历史中只有一次!

  更幸运的是,这个英雄兼勇士的人物就在我们国家,准确的说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一等功臣何学高。

  何学高,湖南常德人,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年仅23岁,身份为某步兵连的班长。由于身体上的原因,何学高的身材比较瘦小,属于不是那种能在竞技场上打肉搏的男人。

  但这些都并不影响他上战场杀敌,更不影响在那场战斗中,他创造了惊世骇俗的奇迹!

  1979年2月19号,朔江战役正式打响,作为越南重镇高平的侧翼屏障,这个普通的小县城也成为了我军要全力夺取的目标。当日,伴随着我军一个步兵师对县城展开的全面进攻,何学高所在的步兵连也奉命向城外的一个无名高地发起军事进攻。而在任务分配上,何学高所在的步兵排担任侧翼进攻。而他所在的步兵班则是该排的尖刀主力,为了打好先锋掩护,何学高与班里的其他三个战友组成一个四人战斗小组冲在最前头。

  进攻发起后,借着无名高地丛林的掩护,何学高所在的战斗小组突然从丛林杀出,向高地上方的一块越军阵地发起突然袭击。防守在该阵地上的越军猝不及防,在该战斗小组的突然袭击下四散而逃。何学高和战友迅速的控制住了一个战壕,并开始向下一个战壕发起进攻。

  而在第一轮战斗中,何学高的左手被飞来的一块弹片打伤,见班长负伤,其他三个战友下意识的冲在了最前头,让何学高担任殿后掩护。

  在这里更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这是真实的战场,而不是电视上的抗日神剧,在实战状态下,担任冲锋的我军根本不会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进攻的官兵会四散开来,根据原定的战斗队形,每一个人都留出安全距离。也就是说,在冲上高地的过程中,何学高的近距离范围内,并没有战友在这个区域当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敌人的密集火力打击下,会产生更多的伤亡。

  但弊端是,倘若有一个战士在这个过程中突然遇险,附近的战友很可能不会在第一时间赶到。而接下来的何学高就遭遇了这样的险情。

  正当何学高端着枪支并身背爆破筒,准备跟着其他三个战友向越军下一个战壕发起进攻的时候,在他侧翼的一个丛林中,突然冲出两个赤手空拳的越南兵,直接朝何学高扑了过去,毫无防备的何学高当场被扑倒在地。两个越南兵随即压到他的身上,一个人抢夺他手中的五六式冲锋枪,而另一个人则试图拔下他背后的爆破筒。

  话说这两个越南兵已经埋伏在了何学高的侧翼,但两人为何没开枪,而是赤手空拳的扑上来肉搏?由于两人事后全部被击毙,我们不清楚答案,但根据战场实况,我们也可以做出推断。此前在我军的突然偷袭中,该无名高地侧翼的越军四散而跑,这两个越南兵很有可能也在惊慌失措当中逃到了旁边的丛林中。而这两个人很可能还是个机枪手或者是迫击炮手,由于操纵的是多人武器,因此,两人并没有配备个人枪械。

  他们看见了孤身一人的何学高,就萌生了抢夺武器并最好将何学高俘虏的想法。

  而此时的何学高被两个越南兵死死地按在地上,更要命的是,由于他左手负伤,何学高在与两名越南兵的纠缠中,仅能使用一只右手的他根本使不上劲。很快就在搏斗中处于下风,眼看着自己身上的冲锋枪和爆破筒就要被越南兵抢走,且自己很可能也会沦为俘虏。不甘心就范且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何学高,立刻做出了一个让压在他身上的两个越南兵吓破胆的举动。他用右手拽出腰间的一颗手榴弹,用牙咬开了导火索,随后将手榴弹高高举起,他要与眼前的两个越南兵同归于尽。

  见身子底下的何学高如此疯狂,两个快要制服他的越南兵当场吓得魂飞魄散,急忙起身向外逃跑,但两人刚刚站起身,何学高右手紧握的手榴弹就发生了爆炸。强大的爆炸力让何学高一度昏死过去。他甚至以为,自己已经牺牲了!

  然而没过多一会,外围激烈的枪声又将他从昏迷中惊醒,在他恍惚之间,远处的一个战友朝他这边增援了过来。原来,手榴弹发生爆炸时,冲在最前头的三个战友很快察觉到了异常,话说前面的阵地刚刚被他们扫清,身后怎么传出了爆炸?一个战友马上持枪向后跑了回去,结果看到了倒在血泊当中的何学高。而此时,清醒过来的何学高,也看到了自己身边爆炸现场的惨烈。

  两个越南兵已经浑身是血倒在地上,两人已全部死亡。

  而何学高自己浑身感到了剧烈疼痛,再仔细一看,自己的右手已经消失不见,左手也少了两根手指。而自己的身上也有几处伤口,怀疑是手榴弹弹片所伤。

  也就是说,何学高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身边的敌人全部被炸死,而他只是受伤且并没有伤及要害。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世界战争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而何学高为什么能够创造如此的奇迹呢?

  事后根据实战情况和技术分析,何学高能够侥幸生还,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在与越军搏斗时,何学高被敌人死死的按在地上,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卧倒状态,而这是躲避附近区域爆炸最常规的身体操作方式。这就导致了手榴弹爆炸时,大部分弹片没有打到他的身上。

  2、由于那一时期,我军使用的是传统的木柄手榴弹,由于爆炸部位在手榴弹的最上方,爆炸时弹片会向上方和两侧呈扇形运动,只有少数弹片会飞向下方也就是木柄的方向。而何学高引爆手榴弹时,他曾将手榴弹高高举起,这也同样导致手榴弹爆炸时,他躲过了大部分弹片的袭击。

  3、由于引爆手榴弹的过程中,何学高完全带着以死报国的决心,但压在他身上的两个越南兵可就不这么想了。看到冒着白烟的手榴弹,两人吓得急忙起身准备逃跑,却没有选择下意识的卧倒。而这个错误的操作,也直接导致手榴弹爆炸时,大部分的弹片打在了这两个处于直立状态的越南兵的身上。

  就是在这种多重因素之下,在这种几乎100%必死的自杀式攻击中,英雄何学高神奇般的躲过了死神。

  由于战斗还在继续,且何学高的两条腿并没有受伤,为了避免影响战斗,作为班长的他立刻催促身边的战友继续向前进攻,而自己则身背武器,以步行的方式向战场的反方向走去,与后面紧跟上来的战友会合。在看到何学高身负重伤后,后面增援的战友紧急将他送往后方医院。

  而为了救治这个创造奇迹的英雄,部队领导也专门下了指示,对何学高进行全力抢救。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军医迅速对他进行了止血,避免其因流血过多而出现危险。但他废掉的右手和左手的手指,肯定是保不住了!

  由于这次英雄般的经历,战役结束后,何学高荣立一等战功,并直接提干晋升排长,最后又升职成为连队的指导员。在此期间,为了保障他的工作和生活,医生也为他特别安置了假手。当然,作为一个真正的军人,假肢还是影响了他在部队的发展和军事技能的维持。1984年,已经是步兵连指导员的何书高正式选择转业。回到老家的他一直在干休所生活,至今也仍然在安享晚年!

  所以未来,如果某一部神剧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情景,或者有人认为这段历史是假的,怎么可能会有人创造这样的神奇!你可千万别认为影视剧作品中的情节是虚构,更别认为别人的否认是真的!因为我们曾经有一位英雄,就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1647年1月2日,明末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被肃亲王豪格射死。令人不解的是,张献忠身亡后,他生前所聚敛的巨额财宝便不知所踪了。

  在民间一直有一个传说,就是张献忠“江口沉银说”,关于张献忠沉银,历史上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张献忠主动将宝藏埋入江底。

  当时清兵攻入四川时,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兵时,张献忠见形势不对,决定撤出成都。在撤出成都之前,他曾在锦江上游筑堤,抽干下游的江水,在江底的泥沙出控出数十米的深坑,将他掠夺的宝藏悉数倒入坑中,再重新填埋放水。事后,将现场的所有部下杀死,并在江道其他流域凿沉战船,沉入少量金银,布下疑阵。此后,除了他本人,没有人知道宝藏在哪。

  还有一种是说,清军入川后,张献忠匆忙之中,将金银财宝装上一艘艘战船,带领十万兵力向川西突围,结果战船行至彭山江口时,遭遇大将杨展的袭击,把张献忠的运宝船队杀了个措手不及,运宝船队全军覆没,价值连城的金银财宝也随之沉入江底。

  在四川一直流传着一首童谣: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这首童谣也被视为张献忠宝藏的“寻银决”。

  几百年间,从清朝到民国,从朝廷到民间,有无数人都去找过,但都无功而返,这个故事就成了传说。

  关于藏宝地,还有一个历史记载。说是大青山上有一座叫普照寺的寺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座寺庙却在明末时突然毁于一场大火,千年古刹顷刻间化为废墟。

  这场大火究竟是谁放的呢?传言是张献忠指使部下放的。

  嘉庆年间,嘉庆帝曾经拨款重修普照寺,但由于当时官员腐败,层层收取回扣,拨款到了地方后所剩无几,最后只是象征性建了半亩不到的寺庙。

  到了道光年间,寺庙突然进行扩建,不到一年时间,一座崭新、雄伟壮观的普照寺拔地而起,面积比原先扩大了数百倍,新建房间达300多间,用料也十分的考究,合计下来至少也要花费四五十万白银。

  但问题是,寺庙扩建既没有向官府伸手,也没有向社会募捐,这么大一笔钱哪里来的呢?据说,寺庙里有个小和尚,经常上山砍柴。一次,他走到一个小山坳时,发现有一处长的草明显要比旁边的茂盛,他就给割了下来,隔两天去看,发现那块地方的草又长出来。

  小和尚就将这件事告诉了方丈,方丈就带着一众僧人去查看,竟然挖出了银子,而且挖得越深银子越多,众僧人看到这么多银子都傻眼了。方丈说:这是菩萨赐给我们的,我们就用它来建寺庙。

  总之,数百年间,关于张献忠宝藏的传说层出不穷。

  直到2005年,四川眉山市在对彭山出江口进行河道清淤,发现了大量文物,其中包括写有“大顺”年号的纯金书册、银锭及“西王赏功”的金币、银币等。

  其中还有一页长达12厘米、宽约10厘米,重达730克的一页残缺的金封册,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专家判定这页金封册,正是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国后,颁布法令的第一页。

  无论是从银锭年号,还是文物等级来看,这些宝藏显然是指向张献忠沉银的。

  这个发现,引来了多个犯罪团伙,2022年6月25日,彭山区检察院官网刊登了一则消息——《彭山检察院主动介入张献忠稀世宝藏被盗掘案》,这起案件涉及多个团伙作案,涉案人员众多,而且作案时间长达4年之外,涉案文物价值过亿。

  2022年底,来自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10余名考古专家,对沉银遗址、文物进行研讨后,出具意见书认为:通过与历史文献相比较,基本可以确定“江口沉银”的记载可信,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即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专家还共同呼吁,尽快立项,进行抢救性发掘。

  根据史料记载,张献忠攻陷湖北武昌后,抓了楚王朱华奎,将他放进竹笼,深入江底,将王宫里的金银财宝全部占为己为,据说这些金银财宝至少超过百万两,装满了三百辆马车,拉了几天几夜才搬完。

  尝到甜头的张献忠,又把苗头转向那些富商大贾,每到之处就肆意掠夺,抢人钱财后连命都不给人留下。

  同时张献忠还定了个军规:士兵如果私藏金银一两,杀全家;如果私藏十两,本人剥皮,杀全家。短短几年,整个四川省所有的财富几乎都集中在张献忠一人身上,他的奇珍古玩、金银珠宝堆满了整整24间房,至少价值千万两银锭。按照当时的购买力,一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300块,张献忠抢夺的金银财宝相当于现在的30亿人民币。

  2022年1月5日,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正式启动。

  第一批挖掘的文物达到了30000多件,加上18年出水的12000件文物,共有4万多件,足足堆满三间房屋,专家认为这有可能仅是冰山一角。

  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季表示:

  “我这几十年经历这种宝藏传闻太多了,基本上没有属实的,但这次是结结实实的。”

  而且沉银的地址和民间童谣也完全一致,文物发现的地方在四川眉山的彭山。在彭山山腰的悬崖峭壁上,刻着一条活灵活现的石龙。从彭山山顶望去,右边是石龙、左边是石虎,两者之间的交汇处,正好是挖掘出金银文物的所在。

  时隔300年,张献忠的宝藏终于重见天日,人们才知道,张献忠“江口沉银”不是传说,而是真实的历史!

  一、位面之子、天选之子刘秀

  一生开挂,做啥都开挂,二十多岁就称霸中原,三十出头就统一天下。

  人长的帅也就算了,种田是把好手,生意也是把好手,读书也不错,打仗就更不用说了,每到危急关头,敌方就出幺蛾子,得了天下还不杀功臣……

  地球上哪去找那么完美的人呢?

  他的传奇事件太多了,虽然都是正史记载,但还是感觉像神话。

  刘秀万余兵力被王莽50万大军包围,这哥们居然把王莽打败了。

  更为神奇的是,为了搬救兵,他居然只带了总共13人突围出城,不要说是50万兵,就是50万头猪,他也很难杀出一条血路吧。

  意外的是,他居然成功的突出去了,更奇迹的是,这13个人,居然没人挂。

  救兵算是搬来了,不过也就万把人,加上城里的守军,两万多人而已,而且还是没经过专业训练的正规军,咋能敌的过王莽的50万大军呢?

  别急,再放个大招“召唤陨石”。

  深更半夜的,哗啦啦就下起了流星雨,而且偏偏落在了王莽的军营中,吓都吓死了,士气全无,刘秀率军如砍瓜切菜一般,王莽几十万大军灰飞烟灭。

  虽然有人说,那只是流星,没有陨石落到军营砸死人,甭管有没下陨石雨,反正让王莽输了,刘秀捡了个天大的便宜。

  朱重八的四儿子,不安心做个藩王,又给那不务正业的和尚姚广孝撺掇,起兵造反了,自己一心想要把侄儿朱允文的皇位抢过来,估计成功后再给侄儿赐个什么毒酒之类的,不在话下。

  你想置我予死地,我想放你一条生路,你对我不仁,我不能对你不义,傻冒朱允文居然给前线下令,“毋使负杀叔之名”,从此就给朱棣穿上了防弹衣。

  白沟河大战:

  连同儿子朱高煦一起被围困的朱棣,箭也射完了,剑也砍断了,马都换了三匹,估计也没得换了,战袍上全是血,眼看玩完的时候。

  突然间,天地变色,一阵妖风,把南军的帅旗吹断了,南军全蒙了,朱棣放火总攻,斩杀数万,溺死白沟河者十余万。

  夹河大战:

  朱棣仗着“金刚护体”神功,带着十余骑,跑去查探南军营寨,晚上还索性就睡在营前,南军动都不敢动一下。

  次日交战,双方鏖战良久,互有死伤,难解难分之际,这妖风又来了,飞沙走石,偏偏吹向南军,二十万大军眼都睁不开,朱棣乘势总攻,大获全胜。

  滹沱河大战:

  又是两军对阵,又是难解难分之际,妖风又来了,又是只吹南军,又是朱棣乘势总攻,斩首六万。

  要不是正史记载,怎么说也没人信,就算史书有夸张,大致故事应该还是差不多的。

  吴三桂的大炮

  公元1852年8月,太平军西王萧朝贵趁长沙兵力空虚,率偏师进行突袭。本来这场偷袭战打得很顺利,已经杀死清军数十名大小官员,守军也死伤2000多人,可就在此时萧朝贵的胸口挨了一炮,直接毙命,这仗又打成太平军最恶心的攻城战。

  洪秀全和杨秀清听说萧朝贵丧命立刻赶到长沙,但这两个人也改变不了太平军难克坚城的固疾,围攻三月也没拿下长沙。事实上太平军从金田起义以来一直就对攻城战很头痛,因为他们没有大炮,在广西打桂林时就是这么被坑的。

  三个月没打下长沙让增援的清军云集了重兵,太平军无奈之下只好撤围北上,把岳州攻陷。历史在这里出现了拐点,攻陷岳州后太平军似乎突然学会了攻城,不止有了大炮,还会土攻作业。

  于是一个不知真假的说法开始流传,太平军在岳州城里找到了当年吴三桂造反时留下的大量兵器,甚至那些大炮都大部分能用,这就是所谓的“祭起吴王炮药”,记载于李汝昭的《镜山野史》。

  现代人大多数认为这件事儿是假的,大炮放个上百年不会生锈吗?火药历经百年还能再用吗?即使举例的人也是拿这事儿鄙视清朝,被上世纪的武器教做人,这技术是在退步吧?原则上他们还是不那么相信。

  然而2011年的一则新闻大抵可以侧面证实这个说法有依据,那年湖南岳阳市在湖里打捞出7门大炮,其中三门重550斤,四门重350斤,而炮身的阴刻正是“周二年某月铸”。吴三桂那个短命王朝确实叫周,他确实在岳州留下了大炮......

  当然了,许你长毛挖上古神器就得许我大清挖,许你吴三桂给后世造反者提供军火,干翻他的康熙自然不能没有安排。1853年赖汉英率部配合第一次西征,进攻江西重镇南昌,湘军名将江忠源已在那里恭候。

  有了大炮的赖汉英先来一手狂轰滥炸,各种炮子(石头铁球之类)不要钱的往城里招呼,可惜其中一颗砸断了南昌炮局的房梁,还把地砸了个大窟窿。守军下窟窿里一挖居然有金属音,再挖就找到了大炮。

  这帮哥们最后划拉出600多门大炮,洗吧洗吧居然有一半能用,而且比当时守军的炮还猛,于是江忠源兴高采烈的开始和太平军对轰,三个月后打跑了赖汉英。事后考证,那些大炮是康熙年间为了征讨东南郑家铸的,只是年头多了以后陷入土里了......

  清圣祖康熙帝一日之内射杀318只野兔这件事情一直被人当做是史官在给康熙帝吹牛,认为不可能。结果我发现这件事情是真的。

  “一个人别说射箭了,每天拉弓300次手都会废掉!”

  “康熙绝不可能一天之内杀318只兔子,决不可能!”

  说实话,虽然《清圣祖实录》里记载过这事,康熙帝自己也写信给太子说过这件事,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直到有一天,我看了法国传教士张诚还没有被翻译成中文的《张诚日记》,我才发觉原来康熙帝一次射杀318只兔子这件事是真的。

  首先介绍一下活跃在康熙朝的法国传教士张诚。

  张诚,原名Gerbillon Jean Franois,从张诚的法文名字就能看出他应该是平民出生,因为他的名字里没有“De”。

  张诚1685年受法王路易十四派遣与一批耶稣会会士远渡重洋来到清朝传教,他来到清朝后经介绍直接就进入康熙帝宫廷,为康熙帝效命。

  他曾经参与过清朝与沙俄尼布楚谈判、也曾为康熙帝讲述过欧几里得几何原理,在康熙帝生病时用金鸡纳霜为康熙帝治好了疟疾,还从康熙帝一块征讨过葛尔丹。

  可以说张诚是一位深入康熙宫廷内部的传教士,而且也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张诚把他在清朝的经历都写在日记里,后来在欧洲出版,书名叫《鞑靼日记》。

  (传教士张诚)

  在日记里张诚就详细记载了康熙帝是如何一天之内射杀318只野兔的:

  康熙带着将军们同时围猎几百只野兽,三千多骑兵排成两行,往前冲的同时两翼向中间并拢,中途要换好几匹马,围猎距离长达几十里,“鞑靼君主(康熙)从高处飞驰而下,左右开弓,十射九中,没有人能与他匹敌。”

  当然,我是先看的《张诚日记》没有翻译成汉字的版本,看完之后大为震惊才开始找中文版《张诚日记》来看,发现张诚确实记载了康熙帝射杀318只兔子这件事。

  (张诚日记外文版,上面清楚表示康熙帝射杀了307只兔子,和318只差别不大)

  看完了《张诚日记》后,我才开始认真梳理这段历史,发现康熙帝射杀318只兔子还确实是真的。

  1、 康熙帝说自己一天之内射杀318只兔子是发生在康熙五十八年,是康熙帝在教育身边的侍卫。

  2、 早在康熙帝说这番话十一年前,也就是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自述他亲征准噶尔时,讲述他在陕西花马池经历时就提到了他射杀318只兔子的事情。而且康熙帝还说花马池这个地方野兔极多,他不但自己射杀了318只,还和部下一块射杀了几千只兔子。

  后来我又在《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里从康熙朱批里找到了更早的记载,早在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就在朱批里表示花马池兔子非常多,简直到了“兔挤兔”的地步。

  兔子和雉鸡太丰裕了,想要射稚鸡,就把兔子耽误了。想要射兔子,就把稚鸡耽误了

  这鄂尔多斯之地(和花马池紧挨着)啊,挤满了雉鸡和兔子,真是太丰裕了。

  以上两条就是康熙三十五年十一月康熙帝满文朱批汉译。

  然后我就在想,一个成年人可以一天之内拉弓射箭300次左右吗?后来我搜了一下各地新闻,发现真的可以。

  2022年浙江海宁的新闻《每天拉弓上百次 海宁小选手赛场“论箭”》这篇新闻报道里就提到不到12岁的小选手们,每天训练一小时,射箭120次。

  “小运动员们要训练1小时,每人射出120支箭。”

  然后2022年浙江在线发布了一篇和浙江省射箭队有关的新闻,新闻里提到浙江省射箭运动员每天至少要射箭七八百次,每天训练量相当于拉动24吨的重物。

  浙江射箭队的队员们每天都要拉上七八百次……记者粗略地计算了下,每个运动员每天拉动弓弦所费的力气,差不多够拉走24吨的东西了,这相当于一辆普通吊车的重量。

  从这两则报道上看,经过一定程度训练的专业射箭运动员每天拉弓四五百次都很正常,而且浙江省射箭队队员所使用的的是30公斤的重弓,一个经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可以每天拉30公斤重弓七百次以上。

  由此可以证明,康熙帝一天之内射杀318只兔子,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

  历史上有哪些真实事件,却总被人们误以为是假历史的事件呢?

  你能相信吗,2000多年前一位妃嫔的月经,竟然拯救了一次大汉王朝。

  有一天汉景帝刘启在夜里喝的大醉,最后点了程姬侍寝。一个妃嫔得到这样的宠幸是非常难得的。

  可不巧,程姬此时来了“大姨妈”。根据汉朝宫中规定,来了月经的妃嫔要及时上报,并在脸上点一个朱砂点。莫名其妙我想到了最近比较火的歌…白月光~

  天子诸侯群妾,以次进御,有月事止不御,更不口说,以丹注面目为识,令女史见之。

  负责为皇帝挑选统计妃嫔的宦官

  专司皇帝交媾之事者也就会避开这些妃嫔。

  我国古代的优秀史官们确实挺耿直啊,这词用的挺地道↑

  而粗心的程姬忘记这点一个朱砂点了。坏了皇上的兴致不说,还没有按规矩行事,这是会受到处罚的,甚至还会丢掉性命。

  景帝召程姬 ,程姬有所辟,不愿进,而饰侍者唐儿使夜进

  心急如焚的程姫想到了自己的侍女,她将侍女梳妆打扮,死马当活马医。景帝喝多了。而且天色已晚,天一黑看不见,脱了衣服是谁都一样。

  侍女也惊了,这是去蒙骗皇上啊。而且当替身也罢了,竟然还要当裸替…

  第二天景帝醒了,酒劲也退了。发现枕边的女的不对劲啊。汉景帝很生气,可毕竟自己是九五至尊,这事儿传出去也不好听,所以这件事并没有声张。

  这事正常也就过去了,可没想到这个宫女一晚就有了。后宫制度很严格,宫中女性怀孕,爹是谁,答案不言自明。

  汉景帝也知纸包不住火,侍女姓唐,汉景帝就升其为唐姬与程姬同级。唐姬在数月后顺利诞下一位皇子,景帝为他取名刘发。因为刘发母亲地位低,同时景帝也日理万机,所以根本无暇顾及他这个儿子。就连《汉书》关于他的描述也很少。

  公元前155年,刘发以皇子身份受封长沙王。当时的长沙较为荒凉,也可见汉景帝对他的不关爱,著名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就在他的属地。

  据传他靠“短袖舞”来影射自己属地狭小

  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

  后又为他加封了零陵、桂阳、武陵三郡。喜欢《三国》的朋友,应该对这几个地名很熟悉。

  刘发十分孝顺,他封王之后常念母亲之恩,从长沙向长安运粮食,归来运回长安的土,以修建望母台。

  长沙定王刘发作为一个地位卑微母亲的儿子来讲,他并没有什么名气。他的兄弟汉武帝比他名气大多了,可是他有一个好子孙刘秀。

  西汉末年王莽乱政,刘秀力挽狂澜,经过12年的统一战争,结束了农民战争、军阀混战与地方割据局面。平定动乱之后,他励精图治,开创“光武中兴”时代。把大汉王朝又延续了200多年。

  没有程姬,就没有唐姬,就没有刘发,就没有刘秀,就没有东汉。一次月经,拯救了一次大汉。

  写在最后,尊重女性,不要拿月经调侃。

  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

  上世纪30年代,装备短缺的工农红军已经拥有首架飞机,还用飞机侦察和轰炸敌军阵地。听起来很像“神剧”的桥段,但确实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

  在我们的印象中,上世纪二十年代,南昌起义后辗转各地,其后在井冈山建立了初期的红军,刚刚诞生的红军,大家在历史书中乃至众多的电视剧中看到,红军的装备确实不怎样。甚至一些红军战士,手持的还是冷兵器时代的鸟统或者弓弩等装备。所以当时红军拥有飞机,还用飞机轰炸敌军阵地,确实有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觉得此事很扯,但可以很严肃地告诉大家,这件事真实点的发生。并且这架飞机还被载入了历史,它成为了红军首架飞机,因此它也在中国的航空历史上拥有自己的位置。

  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可谓来的有点离奇。这架飞机,不是红军自己买来的,或者夺取回来的,这架飞机,是自己动送上门的,以下我聊聊这份自动送上来的大礼的传奇故事。

  在上世纪30年,此时敌人装备了飞机。但是在那个年代,世界各国拥有飞机也不多,飞机还是奢侈品。能够拥有飞机和开飞机的人,家里肯定是有一定条件的,当时的红军还在艰苦的创业阶段,许多事情需要去完善和发展,对于拥有飞机这样的想法,可谓想都没想过,但是历史就是那么有趣,自己没想要的时候,天下却掉下了一个大馅饼,这真是人在家中坐,喜从天上降落。

  这架后世命名为“列宁号”的飞机,是一架“柯塞式”飞机,也就是我们在“虎口逃生”中看到那种螺旋式的滑翔机,在喷气式战斗机还没研制开发,投入到生产制造前。螺旋式飞机是主流款式,那么当时这架“柯塞式”飞机性能会不会很菜,或者一如邻邦一样是买回来一些老掉牙淘汰的二手货呢?

  简要的说,这架的“柯塞式”飞机,被后世称为O2U-1D飞机,是当时美利坚的一款高性能的两栖作战飞机,当时这架飞机在全球获得的高度的好评,它在交付使用后,已经是拥有了两栖的功能,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飞行。同时还打破了当时四项的航空高度和速度纪录,因为性能优异,一度成为了“海上巨无霸”的侦察飞机。所以当时这架飞机是非常先进的,因为性能优异和广告做得好,当时南京政府立刻下单购买了12架该款式飞机,随后不久飞机交付使用,才有了后来“列宁号”的诞生。

  “列宁号”的缴获,也确实有点离奇,当时该飞机是在执行投递任务,飞行员名叫“龙文光”,根据他回来的回忆,因为当时的飞机是没有雷达系统,因为云雾的关系,在返航途中,他迷失了方向,更重要的就是飞机的油箱油见底了,面对着茫茫的大山,他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唯有找个地方降落,再找机会联系总部。

  谁知道由于他的偏航,他进入了红军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我们在印象中,提起革命根据地,首先会想到井冈山中央红军根据地,其实当时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是当时红军的第二大根据地,大约的影响范围在,河南,安徽,湖北三省的交界处,根据地地理位置非常好,更是中原和南方交界重地,而此时根据地的红军将领,有后来的徐向前等革命前辈,而列宁号的诞生,也和根聚地的人民有密切关系,下文我会细说。

  飞行员“龙文光”当时在高空找了许久,才找到了一个相对觉得稳妥的迫降地方,因为当时的飞机迫降还是极为凶险的,需要一定的地理条件,他选择的是竹竿河上游的一个河滩,但是在他刚成功降落不久,还来不及劫后余生的高兴,就被闻讯而来的群众自发组织的包围了,为何大家来的那么快呢?

  原来他这架飞机出现在大山的上空时,已经被根据地的群众发觉,特别是飞机的摇摇欲坠,航线是一直的在下降,许多群众和赤卫队小伙子们判断出飞机即将坠落,所以在附近的乡亲们已经自发地组织起来,这就是群众的力量,当飞机一降落,发出哐当哐当的声音时,在附近的乡亲和赤卫队人员立刻赶到了现场,将飞机团团围住,龙文光连忙举手,大喊我是“飞行员,不要伤害我”,他被大家“请”了下来。

  惊险的一幕出现了,知道消息的当地民团,立刻跟着飞机轨迹跟了过来,当他们发现群众和赤卫队包围了飞机后,开始了强抢飞机和龙文光的战斗,只要简单器械的群众和赤卫队,却抵抗住了这一伙民团,成就了一个奇迹,后来赤卫队英勇的抵抗和闻讯奔赴过来红军战士的联手后,民团丢盔卸甲地逃离了现场,最终龙文光和飞机落入英勇的红军战士和群众手中。

  缴获飞机这件事,立刻层层上报,很快情况到了总部的桌子上,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馅饼,该不该吃,该怎么吃,当时压根没有考虑那么多,立刻回复,要妥善保护飞行员的生命安全,同时还需要立刻将飞机拆除了运送回总部所在地,新集(现在的河南省新县)。

  收到指令后,担忧敌人会知道消息来再次来抢夺飞机,群众和红军将士们一起,在飞行员的指挥下,将飞机卸下了好多块,跟着利用能用的交通工具,马,骡子,驴子,箩筐,4000人携手合力,花了十五天时间,将飞机的零部件,全部搬到了当时的总部所在地新集,在飞行员的指导下,重新又组装了起来。此时的飞行员,也被当时的徐向前感化,在徐向前的晓以大义,他深切地明白自己帮助敌军是错误的行为,并且自愿加入红军,成为了我军最早和历史上第一位航空部长。

  不过对手怎么可能轻易放弃这架飞机呢,毕竟这架飞机才12台,特别是飞行员,都是经过特殊的培训,无论是金额和投入都很巨大,由于当时根据地,还没有很好的保密措施,对于飞机运送到了新集中,是人尽皆知的,而且由于大家的口口相传,许多乡亲还去当展览一样去看飞机,当时飞机在中国都是新奇事物,当他们知道了红军把飞机运送到新集再组装后。为了飞机,不惜动用了强大的兵力,进攻新集夺回飞机。

  大胆的设想,列宁号的诞生

  敌人经过了精密的筹划,忽然袭击我军,长驱直入地想夺回飞机,但是经过了红军和赤卫队,还有群众的积极抵抗下,经过了激烈的战斗,最后取得了飞机保卫战的成功。其后徐向前抚摸着飞机,转了两圈,忽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将这架飞机投入到战斗,让我军拥有自己的第一架飞机用作敌情的巡查和轰炸。有了想法,经过对飞行员的多番沟通,最后在根据地开辟了小型飞机场,虽然设施不算很齐全,但能够支持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可飞机需要的燃油没有着落,这时徐向前利用了关系和地下工作人员,在当时的汉口取得了飞机使用的燃油,最大的问题迎刃而解,其后飞机被重新上了油漆,面目一新的飞机,成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命名为“”列宁号“”。

  飞机成功的试飞以后,开始大家好担忧飞行员会逃离,经过红军和根据地的生活,飞行员“龙文光”毅然醒悟自己过去所作的错误,他加入了红军成为了其中一分子。并且他建议,在根据地其他地方,修建了几个简易机场,以方便飞机的降落。

  说干就干,不久后,徐向前与龙文光经过了实地的考察,确定了方案的可行性。其后,“列宁”号被重新装上了许久没用的装弹架,但是没有炮弹怎么办,大家就想了一个办法将当时的缴获回来的,迫击炮的炮弹绑在飞机上变成了非常有特色的航空弹。

  一天早上,历史性的一幕出现,一架飞机忽然出现先黄安城的领空,此时守军以为是自己的飞机,空投物资,“不但毫无防备,更是纷纷跑到飞机的下方。正在敌军以为飞机要放下物资的时候,却等来的是一阵轰炸,众人才发现这是红军的飞机,有些人被吓得连躲了起来,有些却吓得站在原地不动。正在这个时候,忽然冲锋号响起,在飞机的配合下,本来以为坚不可摧的黄安城,终于被红军解放了,而黄安县城争夺战的胜利,列宁号是功不可没的。

  但是随着战斗的越来越激烈,由于敌人不断地投入力量,在装备和资源严重的短缺下,根据地不断的减少,红军损失也越来越大,为了打破敌人的围剿。将力量集中起来,当时的红军,进行著名的战略大转移(也就是后来说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撤退的时候,大家对列宁号非常的舍不得,无奈没有了根据地,飞机失去了机场那么无疑会再次落入敌人手中,为了不想让列宁号落入敌人手中,对广大人民群众和红军将士造成损失,“列宁号”再次被分解成数块,拆开的零部件分别被掩埋在不同的山沟中。后来全国解放后两年,山区的群众又想起了当年的列宁号,将一些零件挖了出来,贡献给了国家,但是剩下的零部件不多,这也是非常珍贵的红军纪念物。

  可能许多人确实没想到,红军当年也曾经拥有过自己的飞机,还配合地面部队一次进攻,在当时已经出现了首次的空陆结合的战斗,看着去这件不可思议的事,确实真实的历史再现。而这段历史更让我们感叹,正是伟大的先辈们的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谨以此文,怀念和致敬先烈。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这句上海某公园羞辱中国人的标语,成为中国近代国耻的象征。但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一股推墙的邪风刮遍全国,一时之间吹捧西方的言论甚嚣尘上。同时还妄图对近代史上列强欺凌中国的历史进行否定和翻案。

  否认“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造谣者说:这东西都是中国共产党编造出来污蔑西方人的。

  而事实是,早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这事就早已被中国人知悉,并引为痛史。

  下图中的这段文字,作者是陈天华。陈天华是什么时候的人,不知道的可以自行百度。

  后代观历史不要较真百分百!历史都是人写的,在写的过程里受到统治管理、时间变化、传说演绎、描写偏移等很多因素影响。

  真实的历史过往内在详细情况只有当事人最清晰,而不管谁书写的历史,在今天我们看来,重在起因和结果两方面重要一些,其内在详情是云山雾里,都不是非常详细很清楚。

  我们所依据的历史主要是判断其接近真实历史事件的近似度概率有多高,而距离时间越久这个概率越低,因为时间的磨损丢失的必定要多一些。而随着时代进步,记载记录历史的工具越来越先进,接近历史真像概率越高;另一方面就是距离我们时间比较近的历史其真实度概率也比较高。

  如果说要稳合我们想知道历史真实情况达到百分百,几乎是不可能的。历史书写必定受制时间、空间、当事人、书写人、记录人、角度、材料佐证等等很多因素限制的。所以我们拿接近真实情况概率越高的历史文本作为正史,这是相对通算、研究探讨、材料结合等方式判断出来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五金工具_五金配件_五金建材_机械设备-五金网 > 历史上有哪些真实事件,却总被人们误以为是假历史的事件呢?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